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2025年04月10日14:34:03 历史 1396

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望北辰)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手稿,斑驳的墨迹中依稀可见"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豪言。与之形成刺眼对比的,是南京静海寺南京条约》签约场景复原中,满夷清廷官员颤抖的笔尖在丧权辱国条约上留下的墨痕。历史的长卷早已证明:一个民族的脊梁,不在于门阀士族雕梁画栋的豪宅,而在于万千布衣胸中的浩然正气。

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 天天要闻

投降主义的千年病灶!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燕云十六州拱手契丹,自称"儿皇帝",开创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恶例。这种"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绥靖思维,在鸦片战争时演化成耆英之流"抚夷局"的谄媚嘴脸。李鸿章在《马关条约》谈判时哀叹"台湾终不能保",却对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噤若寒蝉。这些历史镜像中的软骨病,本质都是既得利益集团将私利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的必然选择。

当代投降派的三重面具!某些资本集团在境内肆意扩张时豺狼成性,面对国际竞争却如待宰羔羊。某地产大亨在国内强拆民宅时气焰嚣张,其子在海外豪掷千金购置庄园时却对当地法规卑躬屈膝。某互联网巨头在国内市场垄断时张牙舞爪,面对西方制裁时立即将核心数据拱手相让。这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双面做派,恰似《盐铁论》所讽"内不能附亲百姓,外不能威制四夷"的腐朽官僚。

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 天天要闻

重塑民族精神的淬火之路!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种气节在当代化为华为面对芯片断供时的"备胎计划"。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与某些"精英"鼓吹"中美夫妻论"的谄媚形成云泥之别。当黄大年放弃剑桥优渥待遇归国研发深地探测装备时,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

历史的钟摆从未停歇,从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到孟晚舟归国专机上的中国红,民族气节的传承始终在血与火中淬炼。那些企图在五星红旗下暗藏白旗的投机者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因为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早已镌刻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密码。当新时代的朝阳喷薄而出,我们要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方志敏笔下"欢歌代替悲叹,笑脸代替哭脸"的脊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痛别!她走了,仅剩7人…… - 天天要闻

痛别!她走了,仅剩7人……

5月7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获悉5月7日凌晨1时许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华容县去世享年96岁小瑞奶奶1930年生于湖南华容1943年春夏之交13岁的她不幸被进村日军抓获日军将掳掠而来的女性
“铭记历史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九旬老人向家乡钟祥捐赠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九旬老人向家乡钟祥捐赠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

极目新闻记者高伟通讯员李璐 汪龙“挺高兴的,没想到我能得到这份荣誉,也为我们这个事业感到骄傲。希望以此激励家乡后人铭记历史、传承艰苦奋斗精神。”陈明秀说。5月4日,曾亲历那场伟大事业的九旬老人陈明秀回到梦萦魂牵的故乡,向钟祥市博物馆捐赠了一枚珍贵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陈明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