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2022年07月16日00:09:38 历史 1912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第一回:宋朝人的婚恋观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讲述了盛家庶女盛明兰在生母早亡、父亲薄情的大宅院中,依靠善良睿智的祖母,守拙藏愚、忍辱负重至自立自强,最终成就自我和家族的故事。


期间涉及到几次婚姻,颇能展现宋人富有特色的婚恋观,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嫁娶风俗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科举及第──榜下捉婿

剧中小公爷齐衡的父亲是一等爵位,为何他非要参加科举考试,一次不中还要再考呢?这是宋人极其看重“科举及第”的表现。


科举制起于隋唐,宋朝统治者重文抑武,将其发展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宋朝科举人才辈出,数量庞大,且仕途晋升极快,进士及第者可享高官厚禄,尤其是三年才出一个的状元,身份贵重,不出十余年就成国之望柄。


宋人对科举及第者的追捧可说是极度狂热,放榜之日,这些天之骄子受万众瞩目,即使是至尊公卿也十分注视,普通人摩肩接踵堵塞街道,甚至爬到屋顶上看才子们的风光,有人戏言“状元登第的荣耀,即便是将兵数十万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可比”。


这种心理催生了宋时“榜下捉婿”的习俗,放榜之日,京城富贵高门就在榜前“捉人”,物色心仪的东床快婿。


由此可见,宋朝的读书人一朝科举及第,便是仕途可期、婚姻圆满的人生赢家了。


关于这一点,宋代名诗“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富贵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形容得更为贴切。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婚恋角度来看,“子为进士而女嫁士大夫”成为宋朝父母们的极致心愿,所以,科举及第是小公爷内心实现人生价值迎娶心上人的唯一途径。


关于榜下捉婿,剧中首次科考放榜之日,盛家姐妹齐出动,还曾被人调侃是怕及第的盛家二哥长柏被人“捉”走,亦有京城显贵对风度翩翩的顾廷烨指点评论,意欲抢走为婿,在旁人指出他风流浪子的名声后才作罢。


宋人对科举及第者的狂热吹捧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大大助长了读书人的骄傲情绪。


读书人家为“清流”,即使门楣不高也自有一番骄矜,所以顾家面对盛家求亲时,自称“一介武夫”,赞称对方“清流世家”,一下子就抓住了盛家掌权者的心理,顺利议亲。


科举为寒门士子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科举及第带给寒门士子的人生反转。读书人地位极高,即使是秀才也是趾高气扬。


剧中盛淑兰的夫君年少得中秀才,成寒门贵子,迎娶富家千金,家庭所有开支依傍妻家,仗着功名眠花醉柳还看不起出身商户的妻子,对她百般羞辱,也可反映出宋代一部分读书人的真实境况了。


另外,宋代榜下捉婿往往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甚至不论婚否,这也就是科举产生“负心汉”“陈世美”的社会原因了。


宋代话本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刘姓读书人,及第前曾与一户人家大女儿成婚,后科举及第,女人病死,这户人家想把二女儿嫁给他,他拒绝了,却提出想要人家的小女儿,丈母娘心生怨气:才及第,便要挑挑拣拣!但还是把小女儿嫁过去了。


可见,只要科举及第,连人品都可不必考察。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进士富娶——女子富嫁


娶妻论财,在宋代是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


榜下捉婿有“系捉钱”,无论是高门显贵还是富商大户,出嫁女儿都须高额花费。


进士及第者,往往会根据对方出资厚薄而选择是否遣媒往来,也就是说,只要有钱,人品家世样貌也是不用计较的。


剧中顾侯的续弦是江南富商白家千金,家族娶她进来只为用其丰厚的嫁妆添补家业,造成了两家人两代人的悲剧。


宋代笔记小说《夷坚志》中记载了很多男子梦见自己娶得富妻、撕毁婚约另娶富妻、前妻刚亡便谋取富家小妾的逸闻趣事,体现了宋代男子企图通过婚姻来发家致富的社会心理。


宋代女子也拥有财产继承权,《夷坚志》里有一个故事,一个满脸麻子的女人死了丈夫,留下了一笔财产,后来求亲者甚多,不久女人也死了,而她后来的丈夫则因娶她而改变了命运。


娶富家妻,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女子富嫁的现象。


电视剧《知否》中反复提及“厚厚的嫁妆”,盛家长女嫁伯爵,出嫁妆奁丰厚,可谓“十里红妆”,盛家林小娘为女儿墨兰出嫁,觊觎家中祖母的资产,为富嫁女儿不惜开罪丈夫。


女主盛明兰出嫁前一晚和最疼爱她的祖母秉烛整理嫁妆,祖母更是在她回门时直言,女人日子要过得舒坦,首先手里要有钱。


宋时女子嫁妆是其在夫家立身的重要资本,所以嫁女者务求多多益善。


而且,宋代女子的嫁妆成婚后也是归自己支配的,一般夫家不会动用,否则会遭人耻笑。


剧中有这样的情节,盛家嫡女华兰回娘家时抱怨夫家一团乱账,自己用嫁妆钱补了又补,她的母亲立刻就要去理论,扬言堂堂伯爵府居然有脸有妻子的嫁妆钱。


娶妻论财、女子富嫁蔚然成风,贫寒之家无钱嫁女,只能让女儿去作妾、侍奉官员或者“剩”于家中。


宋时女子会因无钱出嫁而成“剩女”,与今天人们常常调侃男子无钱娶媳妇颇为相似,其实,宋代婚恋看重的科举人才何尝不是与今天的“体制内男友”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可见,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时代的情绪还是反反复复,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宋朝那些事儿: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窥探宋人的婚恋观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