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背后的女人赵纫兰:无怨无悔地为其奔忙一生,真情让人动容

2022年07月15日19:01:26 历史 1025

1889年河北乐亭县李家一个男孩出生,谁也不会想到,他长大后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就是李大钊。他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20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兴起,尤其是五四运动后让中国社会的未来有了一丝曙光,而李大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这也注定了他的不凡,他注定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全新的道路,彻底走出危亡的边缘。

李大钊背后的女人赵纫兰:无怨无悔地为其奔忙一生,真情让人动容 - 天天要闻

古代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大钊所处的时代处于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这样的习俗依然存在,所以他10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张罗下和16岁的赵纫兰结了婚,这在今天可能很难接受,但是在那个时候再正常不过。古语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而赵纫兰正是那个站在李大钊背后的女人,她虽然不识字,但是她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李大钊祖父去世后家境贫困,赵纫兰想尽办法东拼西凑,硬是让丈夫在天津上完了学,而家里的一切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为的只是让丈夫前程似锦。

李大钊背后的女人赵纫兰:无怨无悔地为其奔忙一生,真情让人动容 - 天天要闻

李大钊在学校接触了新的知识,面对水深火热的中国,他恨不能上阵杀敌,将列强赶出中国,将腐朽的王朝推翻,但是他不能逞匹夫之勇,他要找到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所以他对政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并没有回家乡谋职,而是在北京寻求出国的机会,他想要出国寻找救国的办法,而赵纫兰得知丈夫要出国,尽管内心万般不舍,但嘴上却什么都不说,只是简单的问丈夫要多少钱,随后就是想尽办法为丈夫凑足路费,亲自送李大钊去日本留学,而李大钊一去就是三年,她在家里苦苦支撑,这三年过的异常艰辛。

李大钊背后的女人赵纫兰:无怨无悔地为其奔忙一生,真情让人动容 - 天天要闻

苦难的日子终会过去,三年后李大钊留学回国在北京任职,但是妻子在乡下,李大钊每次和妻子见面都很匆忙,两人也是聚少离多,最终赵纫兰身体吃不消,思念成疾,李大钊不得已回到乡下呆了两个月,他一直陪伴在妻子身边,经过慎重考虑,最终他决定带着妻儿举家搬迁到北京,为了让妻儿能够适应北京的生活,他竟然在家里砌了一个大火炕,就像农村的家里一样,这也能看出李大钊对妻子的真情,让人感动。

李大钊背后的女人赵纫兰:无怨无悔地为其奔忙一生,真情让人动容 - 天天要闻

在那个时代,太多的名人出国留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抛弃糟糠之妻,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李大钊没有,尽管妻子大字不识,但是李大钊丝毫没有嫌弃,每次出门拜访客人李大钊都会带上她一起,还细心的帮她整理衣服和头发,但是这样安稳的生活并没有长久,因为李大钊注定不凡,他要为中国寻找光明,没多久他就远赴苏联寻找革命的真理,而赵纫兰一直在北京等丈夫,她希望丈夫回来能有个温暖的家。果然两个月后李大钊回来了,她内心激动异常,只要和丈夫在一起,她就拥有全世界。

李大钊背后的女人赵纫兰:无怨无悔地为其奔忙一生,真情让人动容 - 天天要闻

但自从李大钊加入了革命之后,安稳就已经离他们很遥远,“三·一八”惨案中李大钊被通缉,为此她整天担惊受怕,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他们一家人都被逮捕了,在法庭上见到消瘦的李大钊,她差点哭晕过去,就在她被释放哪天李大钊被执行了绞刑,而此时的她才38岁,这是他们结婚的第28个年头,她当时恨不得随丈夫而去,但是她不能,她必须照顾好孩子,李大钊灵柩也需要她安排。之后她带着孩子回到乡下,这一呆就是6年,最终在北京大学的帮助下,全体师生通过游行示威的办法将李大钊灵柩安葬,但是这次安葬也遭遇血腥镇压,可是她无所畏惧,这件事情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生命,一个月后她也随丈夫而去。如此伟大的女性怎能不让人敬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