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2022年07月14日05:11:30 历史 1358

我国地理状况复杂,有很多险要的关口,它们往往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这是因为古代交通通讯手段落后,能够选择的线路很少。于是,古人便会在关口位置修筑防御工事,扼守住这些关隘,便能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很多,今天我们选取其中的五座,都在北方,各配以一首古诗词共同欣赏。

一、长风吹玉门,明月照思心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遗址

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在天山,在苍茫的云海中穿越。大风飘荡几万里,终于吹到玉门关。汉朝时的白登道上,胡人窥视青海湖地区。自古以来征战之地,都没有见到有人活着回到故乡。戍守的士兵望着边城,因为思念家乡而露出凄苦的面容。这样的夜晚,他们的妻子独登高楼,应该也一直没有停下叹息。

关山月:是古乐府名;天山:这里指祁连山,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新疆天山;白登道:即白登山道(今山西大同至内蒙古通辽),汉高祖曾率大军与匈奴作战,被围困白登山七日方得解脱,诗中借指青海道(丝绸之路南线,也是唐朝时期吐蕃进攻河西走廊的要道);胡:指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青海湾:即青海湖地区。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因为大西北多是荒凉之地,彷佛受不到春风的照拂。但天下明月是一样的,这样的月夜,自然会勾起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高峻的祁连山上,明月高悬,从将士们家乡吹来的风,几万里奔波,终于来到了这边城,好像捎来了家人的问候。此心同彼心,想必她们也同样在仰望明月,思念征人吧?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境内,在历史上,汉、唐、宋玉门关的具体位置有所区别。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朝廷设置河西四郡,并修筑酒泉到玉门的长城,随即设置玉门关,在今敦煌市西北方向。唐朝玉门关向东移动200多公里,在今酒泉市瓜州县,之所以东移是因为此时开辟了由瓜州直达哈密的新道路,不用再绕行敦煌。唐末到宋初,玉门关再次向东移动200公里,便是今嘉峪关市石关峡。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政权占领整个河西走廊,至此存在了1140年的玉门关,从史书上销声匿迹,只出现在文人的诗词里。不论哪座玉门关,都是扼守河西走廊的重要节点,是连通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南宋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海路运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取代陆路运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货运方式,玉门关的衰落乃至废弃,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故人出函谷,唱歌以当哭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唐·岑参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

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函谷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君不见,当年大秦的函谷关,崩坏的城关墙壁还残存着。地下的树根,地上的草蔓,遮掩了秦汉古道,空空的山谷千年没有什么改变。旧时的山谷,无人过往而显得幽静寂寞,盛世朝廷没有外患,所以不需要把守函谷关。骑着白马的王孙公子要去哪里呢?骑着青牛的那位老人更是不会回来了。绿苔与白骨空自填满一地,唯有天上的明月与古时相似。路边野花见到行人也不理会,山中小鸟何曾认识当年的守关官吏?朋友拟刚刚踏上出使的车辆,我知道当年的郭丹却也及不上你。请你到了关西,多多想起关外的我,经常寄书信给我。

白马公孙:即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诡辩的人;青牛老人:即老子李耳。这是一首赠别诗,两人在函谷关分手,故作者以函谷关为题。唐朝时的函谷关,早已不复古时模样,唯有残垣断壁而已。因为无人行走,大树小草占领了当初的道路,当年战死的将士们的累累白骨也只能与草木同朽,恐怕整个函谷关,也只有天上的明月还和秦汉时一样。

函谷关: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因为深险如函,涧谷之中,故名,处在长安与洛阳中间,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咽喉。灵宝的函谷关是秦关,汉朝函谷关在以东150公里的洛阳市新安县,另有魏国函谷关,靠近秦关。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是第一关隘,是秦国能否东出的关键,在夺下函谷关后,秦国才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应守关官员的要求,留下德道经五千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老子便不知所踪,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三、山河潼关路,兴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潼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山峰如同汇聚而来,黄河里的波涛发怒一样咆哮,潼关道路内外连接着华山与黄河。遥望长安城,心思起伏不定,脚步徘徊。

我感到伤心的是,走过的当年秦汉古道,两边的万间宫阙如今已化为了尘土。王朝兴起,苦的是老百姓;王朝衰亡,苦的依旧是老百姓。

这首元曲一直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潼关古道,华山山峰汇聚而来,黄河在旁边咆哮,可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但作者没有生出豪迈之感,却陷入沉思中。他想到的是,当年秦汉帝国兴盛时,长安城何等繁华,如今不过是归于尘土。秦也好汉也罢,它们的兴盛是建立在老百姓累累白骨上,它们的灭亡,同样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首元曲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前去赈灾,路过潼关有感而发,因为殚精竭虑操劳过度,作者最终牺牲在了赈灾岗位上。

潼关: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因为黄河水流“潼激(冲击)关山”,故名。潼关始设于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原因是曹老板为了预防关西军阀作乱,同时废弃函谷关,因为函谷关更靠近曹老板的地盘。建安十六年(212年),曹老板与马超韩遂在此大战一场,潼关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从此,这里便战事不断。历史上潼关的具体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不过整体距离并不远。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过高的预估了水库水位,失误的将潼关县城列入淹没区,潼关被拆毁。而今,提到潼关,更多人想到的是肉夹馍,其实我也喜欢吃。

四、狼烟传长安,壮士守雄关

塞上曲送元美》 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山海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夜景

你手持插着白色鸟羽的紧急文书,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出差塞外。这都是因为,胡人侵犯大明边关,报警的烽烟不间断的直到京城。城头上一轮明月高悬,山海关上不知多少将士不能成眠,骑在马上观看。

塞上曲:古乐府名;元美:是王世贞的字,李攀龙的至交好友,当时的文坛领袖,官至刑部尚书。一生著述颇丰,并曾为《本草纲目》写序;白羽:指羽书,又称羽檄,征调军队用的文书,上插羽毛表示紧急;胡:指建州女真;长安:这里指北京。

王世贞本是文官,明朝文官参与军队指挥的情况很常见,所以这次朝廷指派他到山海关军营,李攀龙为他送行。此时是万历年间,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崛起,不断侵犯明朝边疆,而山海关是扼守辽东华北平原的咽喉,朝廷派驻精兵把守。明月之下,李、王二人别离,边关的将士们却人不下马、衣不卸甲,始终保持戒备。遥望明月,他们在想什么呢?或许是家乡亲人,或许是功名利禄,或许是等待朝廷命令。

山海关:又称榆关,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方向,因依(燕)山傍(渤)海,故名。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关城周长4公里,与长城相连接,是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山海关城高14米,厚度达7米,异常坚固。在东门上有“天下第一关”匾额,传说是山海关人、进士萧显所题,古朴苍劲有力,与关城整体风格一致。这里是东北平原连接华北平原的要道,明清以来的关内关外,便是以这里为参考系。

五、部堂过嘉峪,赋诗述心志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清·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嘉峪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戍边将士洒热血 - 天天要闻

长城起点

庄严的雄关百尺之高,是通往大西北的边界,前往万里之外的征人,到此停下了脚步。阁楼遥遥与秦地大树遥望,缭绕的城墙斜斜的压低了陇地的乌云。祁连山险峻的山岩,彷佛与人摩肩并立,苍茫浩瀚的沙海,望之让人陷入迷思。谁说崤函是千古险关呢?回头再看,只觉得不过是一泥丸之地而已。

严关:险要的关隘;界天西:西部的分界;秦:陕西省;陇:甘肃省;天山:祁连山;巉(chan二声):山势高险;瀚海:这里指沙海;丸泥:即泥捏的丸子,出自《后汉书》“丸泥封关”,指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封锁函谷关。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人构陷,被朝廷认为是挑起战争的罪人,因此发配新疆,这首诗便是在前往新疆途中所写。首句点明嘉峪关的位置,走过这里自己就算真正进入西北,远离朝堂了。颔联和颈联,视野开阔,这里扼守秦陇两省,连接祁连山和大漠,位置险要。尾联和函谷关做了对比,函谷关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这里却要困难的多。

嘉峪关: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明长城起点。嘉峪关建立之后,便取代玉门关,成为中原与西域联系的咽喉要道,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如今,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朝遗存,早已失去了军事意义,而是作为旅游景点,或电影取景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 天天要闻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在《清朝野记》中,我叫陈统领,世人皆称我为清代花木兰。然而,我女扮男装从军后,因作战英勇一路荣升将军,用刀逼下属侍寝,怀孕后互换身份,最终却被负心汉无情抛弃。故事始于同治初年,清廷大将多隆阿从湖南挥军进军陕西平叛。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