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一声呼唤,惹动大臣相思,写了首词,皇帝知道后:宫女赏你

2022年07月05日01:47:18 历史 1624

有这好事,北宋大臣写了一首有名的词,就让皇帝把一个宫女赏赐给了他。这可是真事!

这位大臣就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才子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

宫女一声呼唤,惹动大臣相思,写了首词,皇帝知道后:宫女赏你 - 天天要闻

宋仁宗天圣二年,和哥哥宋庠同年考中进士,宋庠第一,他为第十名,哥俩都有才名,时人称为“二宋”,称哥哥为“大宋”,宋祁为“小宋”。哥哥宋庠官至宰相,宋祁也历经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后为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他曾与欧阳修等人合修了《新唐书》。

宋祁文章好,词写得也好。因为他的一首《玉楼春》中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被称“红杏尚书”。还因为写了一首词,被宋仁宗赏赐了一个宫女。

话说有一天,宋祁在京城回府的路上,路过繁台街时,正好迎面遇上皇家的车队,宋祁连忙让到一边。

这时,他突然听到一个宫车内,有人轻轻叫了一声:“小宋!”

宋祁听见叫声,循声看那只车子,只看一个美貌宫女对他一笑,把车帘放下,车队从他身边过去了。

车队过去了,可这位美女的声音和笑容却让宋祁心情激动,再也忘不了了。但他又何尝不知道,这是皇宫车队,车内美女是皇宫佳人,再想又有何用。

宫女一声呼唤,惹动大臣相思,写了首词,皇帝知道后:宫女赏你 - 天天要闻

宋祁百般惆怅,回到府中后,寄情写笔,写了一首《鹧鸪天》:画毂(gǔ)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好嘛,这首词很快就传遍了京城。这首词确实写得不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把他的思念和怅然若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可也别忘了,这四句是他原封不动地借用的后唐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不过,从“小宋”的笔下写出来,他的词加上他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来一直传到了宫里,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

宋仁宗就找来这些宫人追问起来:“是第几辆车上叫的,是谁叫的小宋?”

既然被皇帝追问了,人们也知道瞒不住了。一个宫女站出来羞涩地说:“当日宫廷宴请宣翰林学士时,让我们去侍宴,我见到那些大臣说:这就是小宋。那天,我在车子里偶然看到他,就叫了一声,请皇上恕罪。”

宋仁宗一听哈哈大笑。不久,他把宋祁召上殿,说起了这件事。宋祁一听皇上过问这事,羞愧难当,但也只得承认,诚惶诚恐地请皇上恕罪。

宋仁宗却笑着对他说:“别介啊,有什么罪呢?何况蓬山并不远呀。你把那个宫女领回去吧。“

宫女一声呼唤,惹动大臣相思,写了首词,皇帝知道后:宫女赏你 - 天天要闻

是啊,当年东汉时的刘晨、阮肇一同到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位美女,邀到家中成亲,半年后还乡,而这时家乡过去多年了,再次回山,却找不见那美女了。刘郎和仙女“艳遇”的故事,一直被后人称羡。

而宋仁宗却大度地成全了宋祁的好事。宋祁连忙向宋仁宗叩头谢恩,将那位美貌的宫女带回了家。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
倾听尼山2025|李敬泽:我们是在世界中 - 天天要闻

倾听尼山2025|李敬泽:我们是在世界中

倾听尼山2025 编者按: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办。从2010年9月创立至今,尼山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当...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 天天要闻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感谢党接纳了我。终于有这样一天,我成为了预备党员。太光荣,太不容易了。感谢党,接纳了我。”七一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92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他用微微颤抖的手,珍重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他说,“现在,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为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于1...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 天天要闻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昨天,“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上,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等百位全国劳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肖像的背后,是上海画家刘双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半个月内攻克难关、完成创作的故事。传统版画邂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