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王侯将相层出不穷。
有穷兵黩武的,有为民请命的;有残酷暴戾的,有勤于政务的;有荒淫好色的,也有励精图治的......
今天,我们也要说一位帝王,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不能抹去的一笔,他就是----秦始皇。
我们都知道,每位帝王都有后宫女眷,其中地位最高的称“皇后”。
可这位秦始皇却是个例外,他一辈子都没有册封皇后,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一直都在等一个人,只是,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
秦始皇其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秦始皇。
秦始皇,名赢政,出生于赵国,后回到秦国,十三岁继承王位。
当时的中国群雄割据,七国并立,秦始皇继位后十分重视军事发展,他招兵买马,重用人才,陆续吞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一统王朝。
完成统一大业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他取“三皇五帝”中的两个字,自称“皇帝”,他是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后人也称其为“始皇帝”。
秦始皇论功绩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他除了统一了六国,还陆续统一的当时各国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为民间的交流、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相传,秦始皇当时听到术士的一句话“亡秦者胡”,心中十分紧张。
他以为“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
于是,他大大提升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指数,命人修筑长城进行防御。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真正导致秦朝灭亡的并不是北方的胡人,而是秦始皇自己的儿子胡亥,此“胡”非彼“胡”也。
长城号称“万里”,足见当时修筑的难度之高、耗时之长、耗费人力物力之巨。
为了尽快完成工程,各级官员到处捉拿壮丁,不顾百姓死活,间接导致了民怨沸腾,也为后来秦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同时也诞生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传说。
孟姜女本与丈夫新婚大喜,官兵却在新婚之夜抓走了她的丈夫,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却得知了丈夫的死讯,悲愤交加,痛哭不已,上天也为她含悲落泪,顷刻间暴雨如注,浇塌了长城,露出了孟姜女丈夫的尸骨。
《孟姜女哭长城》后来与《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故事,流传至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虽然做出了一番丰功伟绩,却在统治时期有诸多弊端。
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待百姓横征暴敛,导致平民阶层苦不堪言,所以秦朝仅历两代便亡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始皇的“青梅竹马”
秦始皇作为一代君主,功过毁誉掺半,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欲。
我们前文说过,秦始皇出生于赵国,他虽然后来回到秦国继承了王位,但在赵国时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他在赵国时,父亲是秦国质子的身份,也就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他也因为这一身份受到了诸多的排挤和冷眼。
许多人都瞧不起他,与他同龄的玩伴也总是作弄和取笑于他。
可以说,幼时的秦始皇是孤独的,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闷闷不乐。
而这时,有一个善良的女孩走近了他。
她从未因他的身份而冷待于他,而是把他当成好朋友一样对待。
她会在他受伤时帮助他擦拭伤口,会在他难过时陪他谈心。
这个女孩的出现渐渐抚平了秦始皇年幼受伤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爱,秦始皇的心中也为这个女孩永远留下了一个专属的位置。
天不随人愿。秦始皇懵懂的感情还未开花,便枯萎了。
他离开了赵国,回到了秦国,此后,便逐渐卷入乱世的争斗之中,再无女孩的音讯。
没人知道女孩的名字。
秦始皇称帝后,整日面对着冰刀雪剑,血雨腥风,更不会对人提起这样的往事。
后来有人说,女孩的名字是“阿房”,秦始皇为了纪念他的“青梅竹马”,命人修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宫殿----阿房宫。
当然,这都是人们的口口相传,真相恐怕只有远在另一个世界的秦始皇本人才会知道了。
终生未曾立后
秦始皇称帝后,也有皇宫佳丽无数,但他终生都没有册立皇后。
有人说,他不立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无人能取代他童年心中的“白月光”,那个位置只能专属于她一人,既然人无法相见,那就永远为她保留那个后位,以慰藉他对她的思念之情了。
其实,秦始皇不曾立后的真正原因可能还有很多,“阿房女”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首先,秦始皇不立皇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来自于他的母亲。
相传,秦始皇真正的父亲是秦朝名相吕不韦,吕不韦在赵国时“临幸”了秦始皇的母亲后有了秦始皇,只是无人捅破这一层窗户纸而已。
秦始皇自然也听到过这些传闻,所以他对母亲一直心有隔膜。
而且后期,秦始皇逼迫吕不韦交出大权,吕不韦并未反抗,而是选择了自我了断,更进一步说明了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他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放弃了大好江山。
否则以当时吕不韦的权利,势必谋反,推翻秦始皇的统治,也只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才让他甘心让位,一死了之。
再说秦始皇的母亲,她在儿子坐稳江山后,并没有安份守己地做好一位太后,而是彻底放飞了自我,与假太监嫪毐终日厮混,竟然又给秦始皇生了两个“弟弟”。
秦始皇的震怒可想而知,他将嫪毐车裂处死,把母亲幽禁起来,将那两个弟弟也一并摔死了。
母亲的这些所作所为给秦始皇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对女性的信任也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
他害怕自己的皇后也会如同母亲一般,给朝廷带来负面的影响,他担心外戚权势过大动摇自己的统治。
所以,他把皇宫的女人们仅仅作为“玩物和工具”,丝毫不会考虑立谁为后宫的主人。
其次,秦始皇对于长寿的追求可能也是他选择不立皇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对于生老病死有了近乎病态的解读。
他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理应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因此,他便开始了他漫长的求得永生之路。
他召告天下遍求长生不老之方,派人远赴万里去寻万寿无疆之法,稍有不顺便大开杀戒。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兼顾国家的治理,能用在皇宫女人们身上的精力就十分有限了。
更主要的是,他不但不立后,连太子都没有提前选定,也是因为他笃信自己可以“万岁万万岁”,不急于立皇后立太子,不希望自己当打之年有人来分化自己的权利。
此外,坊间传言,秦始皇不立后的另一个原因还与一位女人有关。
她虽然不是秦始皇心中的至爱,却对秦始皇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女人叫“清”,是当时巴地的一位寡妇。
清的丈夫去世后,清一生守节,没有再嫁,这让对母亲颇有微词的秦始皇很是感佩,还曾专门下令褒奖清的贞节。
更为重要的是,清的家业巨大,是当时秦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秦始皇修建陵墓所使用的水银相传都是清的家族所供给。
可以说,清是典型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秦始皇碍于世俗,没有娶“清”入宫,却一直在暗地里对清家进行扶持。
后来清去世后,家业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这也令秦始皇大为感动,他觉得皇后应该是这世上完美的女人,这样才能与自己相配,但清之后,便再也没有这样的女人了,自然也就无人担得起皇后的后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擦肩而过的惊鸿一瞥往往也是一生一世的铭心刻骨。
写在最后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代帝王,其功不可说不大,但其过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对于中华民族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及他的继任者统治时期,“苛政猛于虎”,生灵涂炭,最终导致群雄并起,推翻了他短暂的霸业,又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秦始皇终生未曾立后,在这一层面来说,他的确是“后无来者”的一位帝王。
关于始皇帝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无论他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不愿意立后,我们都会用客观的视角去解读这位帝王,举世瞩目的兵马俑、万里长城都会将他的故事延续、流传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