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2022年07月01日10:17:03 历史 1900

唐朝天宝年间,小镇上有一个姓奚的年轻人,因为瘦得像麻杆一样,人称奚麻杆。他的家境还算不错,衣食无忧,颇有一些积余。

这一天,奚麻杆在街上闲逛,忽然看见桥头上围着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名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躺在石桥边,浑身颤抖不停。他询问旁边的人,这人怎么啦?有先来的人,讲了起来。

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 天天要闻

原来这人是从江南来的商人,半路上被人打劫了钱财,官府久不破案,他身上的零钱花完,只得启程回家。哪知道走到此地,昨夜住在桥洞里,感染风寒,今晨站立不起。他身无分文,人生地不熟,无钱治病,只好躺在地上等死。

奚麻杆是一名热心肠的人,于心不忍,便央求几个看热闹的人,帮着把商人抬到医馆里,他出钱医治。医者诊断后,煎了一副药,喂给商人服下。奚麻杆见商人依然昏迷不醒,便把商人安置在附近的客栈里。

到了半夜里,商人醒了过来,奚麻杆赶紧端来热水,喂他喝下,又端来一碗小米粥,喂给他慢慢地吃下。过了不久,商人有了精神,讲起了自家身世。

他姓瞿,原本在江南一带贩卖茶叶,生意还算不错。今年春上,他听说北方茶叶行情不错,便收购了几车茶叶,运到北方某城售卖,赚了不少钱。他打算带一些货物回去,便在城里打听货物的行情。谁知晚上被人下了药,将钱财洗劫一空。官府无法破案,他等不及了,便启程回家,没想到病倒在此地。幸亏遇见了好心人奚麻杆,不然的话,他就会性命不保。

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 天天要闻

在奚麻杆精心照料下,半个月后,瞿商人恢复了健康。奚麻杆给足了路费,瞿商人千恩万谢而去。临走时,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日后一定会奉还治病的钱和路费,并且重金感谢。奚麻杆则大度地说:“你方便的话,就送来,如果不方便,或者手头紧,就不用刻意送来,反正我也不缺这点钱,权当交了你这个朋友。”瞿商人洒泪而别。

过了两年,瞿商人没有来,奚麻杆却摊上了大事。他新娶的妻子管氏,过门不到半年,忽然染上了重病,卧床不起。吃了一个多月的药,依然不见好转。

奚麻杆打听到长安有一个名医,具有起死回生之术,便雇了一辆马车,把管氏送到长安治病。名医诊断后,说道:“这种病很少见,花费极高,而且治愈的机会不大。你要考虑清楚。”因为治疗这种病,需要长期服用人参,普通人家根本承担不起。奚麻杆一咬牙,说道:“就算倾家荡产,我也要救活她。”

名医很感动,开了药方,叮嘱十天半个月复诊一次,修改剂量。奚麻杆在附近租了一间房,请了一个老嬷嬷帮忙照料,自己则急急忙忙地回家,筹钱去了。

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 天天要闻

奚麻杆的父母得知后,暗地里劝他,不要治了,万一治不好,岂不是人财两空?无奈奚麻杆是个重情重义之人,铁了心要给管氏治病,父母只好依了他,将家里的钱财全部拿出来,跟着他一起,到了长安。

父母侍候病人,奚麻杆则在附近打短工。大半年过去,管氏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仍需要服用人参。奚麻杆的钱财不多了,无奈之下,只好央求父亲回去处理田产。父亲沉默了好久,最终长叹一口气,回家去了。他将田产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也变卖了,只剩下一所房子卖不掉。

又过了大半年,管氏的病情越发好了起来。名医欣喜地说:“这是个奇迹,病人恢复很好,日后不需要人参冲补了,继续服药,慢慢地调养。”一家人闻言,如释重负,喜极而泣。

因为管氏的身体还很弱,不能舟马劳顿,一家人依然住在长安,让她慢慢地调养身体。管氏偶尔会出去走动,在附近几家串串门,和一些老年女子闲话家常。

时间一长,彼此相熟了,也不避嫌了,说话也随意了。这一天,有一个姓王的老妇,悄悄地对管氏说:“有一个商人看上你了,愿意带你回家续弦,不知小娘子可否愿意?”

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 天天要闻

原来,有一个姓贾的商人,常年来长安贩卖布匹,租住在附近。去年,他的妻子去世了,打算续弦,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他看上了管氏,得知她的状况,便动起了心思,撺掇王老妇悄悄地说合。

管氏闻言一愣,正色说:“我家夫君待我情深义重,我岂能背叛他?王妈妈说笑了。”姓王的老妇说:“你家夫君现在一贫如洗,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翻身,你跟着他吃苦受累,多么不值。”她鼓动巧簧之舌,最终说动了管氏,和姓贾的商人见了面。

姓贾的商人老奸巨猾,使了一些手段,很快让管氏不能自拔。过了一段时间,管氏托秀才留下一封书信,跟着姓贾的商人走了。

奚麻杆看到书信,犹如五雷轰顶,呆如木鸡。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倾家荡产治好了管氏的病,却被管氏无情地抛弃了。他心灰意冷,对人生失去了信心。老两口想不开,在一个晚上,双双上吊自杀了。

奚麻杆已经没有眼泪了,他雇了一辆马车,把父母的棺木送回老家安葬。烧了五七后,他开始在江湖上飘荡,过着饥一顿饱一顿,居无定所的日子。

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 天天要闻

时间一晃,三四年过去,奚麻杆流落到西南某城。此时的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显得格外苍老。

这一天上午,奚麻杆讨要了一些热汤,正靠着城墙根吃馒头。这时,过来一名商人,看见奚麻杆,犹豫了一会儿,走了过去。片刻之后,他又走了回来,盯着奚麻杆看。奚麻杆早已麻木不仁,低头不理。

商人看了好久,最终走上前问道:“你看起来好面熟,可是姓奚?”此人就是瞿商人,来此地售卖茶叶。当初他回家后,原本想送钱还给奚麻杆,因为老父亲去世了,要居家守孝,因此耽搁了。后来,孝期满,他去找奚麻杆,才知道他全家去了长安。几年后,他又来找了奚麻杆一次,得知他家发生变故,不知所踪。

想不到在这里遇见了奚麻杆,瞿商人抱着他大哭起来,奚麻杆却默然不语。瞿商人把奚麻杆拉到客栈里,给他清洗一番,换了衣裳,然后拉到小酒馆里喝酒,一叙阔别之情。

在瞿商人的劝说下,奚麻杆跟着他,到了江南。瞿商人建造了一座庭院,送给奚麻杆,并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让他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怀抱。

民间故事:男人倾家荡产给女人治病,女人另嫁他人,还好结局暖心 - 天天要闻

后来,奚麻杆跟着瞿商人学做生意,几年后,发家致富。妻子善良贤惠,给他生下了三儿两女。一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奚麻杆是不幸的,遇见了不良女人。他又是幸运的,瞿商人帮他重新站了起来。当然了,要是他当初没有搭救瞿商人,又哪里来的回报?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 天天要闻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档,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记忆。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6月5日下午,“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2024年嘉定区“国际档案日”暨档案地方志文化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嘉定区档案馆新馆举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进档案馆,开启一场奇妙的档案文化体验之旅。“活”档案,讲“活”历史“周总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 天天要闻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比利时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解散议会,德国总理肖尔茨更是创下记录的惨败,如今整个欧洲都在右转。 今年是大选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在今年投下关键一票,这也必将决定未来数年的世....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