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2024年05月19日14:05:23 历史 1696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祝贺毛岸青83岁寿辰时的合影照,朋友们,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左边第一位是李讷,她是主席与江青的女儿,1940年生于延安,当时主席根据《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为女儿取名为“讷”,兄弟姐妹中,李讷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她是唯一一个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的主席儿女。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李讷自幼品学兼优,19岁考入北大历史系,毕业后以“肖力”的化名进入《解放军报》当编辑。年轻时李讷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1984年,在李银桥夫妇的牵针引线下,李讷与王景清走到了一起,婚后的两人十分的幸福。

第二位是刘思齐,她是革命烈士刘谦初的女儿,母亲张文秋则与主席是老相识,1927年初,张文秋在丈夫的介绍下,就认识了毛主席。到了1938年,与母亲来到延安的刘思齐,就被主席收为干女儿。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 天天要闻


11年后,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成了毛主席的儿媳,没想到一年后,岸英就牺牲在朝鲜前线。直到1962年,她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婚后育有两子两女,长子名叫杨小英,是为了怀念毛岸英而取名的。

第三位是李敏,她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孩子,刚出生时,因为长得娇小可爱,父亲给她取名毛娇娇,1940年,还不到四岁的毛娇娇被送往苏联,与母亲贺子珍团聚,她与母亲以及两个哥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活了7年,1947年才回到中国。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 天天要闻


1949年,毛娇娇来到北京,当时父亲为了她上学和社交的方便,给她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李敏”。上高中时,李敏就与后来的爱人孔令华相识了,孔令华也是开国功臣之后,他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1959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走到了一起。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最后一位是邵华,她是张文秋与陈振亚的女儿,1937年底,张文秋在延安抗大进修时,与陈振亚结为革命伉俪,一年后他们一家人去苏联途中,在新疆被盛世才扣押,父亲陈振亚在1941年被害,邵华与母亲在5年后的1946年才被营救出狱返回了延安。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因为姐夫是毛岸英,所以邵华早早就认识了岸青,不过两人是在1959年才确定恋爱关系,1960年邵华与毛岸青结婚,后生下儿子毛新宇。

邵华除了身份特殊,自身也非常优秀,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邵华从小喜欢写作,她的散文代表作《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列入中学时教材,此外她还当过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