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2024年06月12日21:42:04 历史 181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1942年晋察冀军区的某家农户里,游击队队长樊金堂坐在土炕上,笑容满面地冲着对面的人举杯。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桌子另一端的人,则是一名日本军官

樊金堂一副憨厚的农民派头,吃饭的时候一直陪着笑,连声说:“今日相见,万分荣幸,请喝酒,请用菜……”

这一幕被路过的农户尽收眼中。他对着里屋啐了一口,眼中充满了鄙夷和痛恨。

很快,“樊金堂私会日本军官,当卖国汉奸”的消息就传遍了军区。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得知此事,下令彻查。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聂荣臻

然而,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聂荣臻却长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

那么,樊金堂和日本人吃饭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聂帅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离经叛道”的抗日英雄

1942年的一天,聂荣臻收到一份报告,气得脸都黑了。

报告上说,一个游击大队的大队长在没有请示组织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和日本人吃饭,并且,这个队长还是聂荣臻很喜欢,很看好的战士——樊金堂。

樊金堂是山西定襄县人,为人豪爽仗义,颇有江湖气息,说他是一名军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侠客。

本来,樊金堂这种人是不适合部队的,但奈何他武力值高,胆子大,杀起鬼子来毫不手软,所以聂荣臻很喜欢他,曾亲自接见他,给了他很大的面子。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聂荣臻元帅

樊金堂小试牛刀是在1938年。彼时,日军占领了定襄县,到处奸淫掳掠,走到哪儿杀到哪儿,所过之处哀鸿遍野,尸堆成山。

当时的樊金堂在基干自卫大队当中队长。目睹日军的恶行,他恨得咬牙切齿,迫不及待地想给这群鬼子一个教训。很快,机会来了。

3月24日,樊金堂打听到,25日凌晨,会有一个日军车队来河边村。这个车队是运输军用物资的,肥得很,要是把它端了,日本人不得气死?

想到这里,樊金堂感觉搞事的精神头更足了。

于是,樊金堂迅速集结部队,趁着夜色埋伏在日军车队的必经之路——牧马河附近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说是埋伏,其实就是躲在后面看热闹,因为樊金堂根本不打算和日军正面刚,他的战斗方式简单粗暴——用炸药炸。

樊金堂和手下的兵在牧马河桥的木墩上装了三百颗手榴弹,打算等日军车队一到,就炸他丫的。

第二天凌晨,车队刚驶上桥,夜幕中就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

可怜的牧马河桥被炸成好几截,日军的物资车也翻了个底朝天。紧接着,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响起,车上的弹药全部爆炸,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将后面的汽车炸了个干干净净。

押车的鬼子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去见了阎王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免费欣赏了一场“烟花秀”之后,樊金堂的心情非常不错。他带着部队乘胜追击,朝定襄火车站跑去。

借着夜色的掩护,樊金堂烧日军的粮草,扒日军的铁路,割日军的电线,还时不时去骚扰一下日军的岗哨。

日军被樊金堂的行动折磨得心力交瘁,根本睡不好觉。

后来,他们实在扛不住这种无孔不入的偷袭,只好重新调整进攻部署,还抽出了一部分士兵保护交通线。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樊金堂打鬼子是不走寻常路的,想打哪儿就打哪,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非常任性,大家可以理解为他“艺高人胆大”。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除了作战风格大胆之外,樊金堂本人也非常彪悍,兼具坦度与攻击力。

有一次,军区抗敌剧社在某地演出,日本鬼子得到消息后火速赶到现场,实施包围。

聂荣臻急得上火,连忙让樊金堂去救人。可是,樊金堂到的时候,日本鬼子已经完成了包围,演员们被挟持着堵在中间,进退两难。

这时候,常规做法应该是商量计策,徐徐图之,避免日本人狗急跳墙,但樊金堂偏不这样做。他一声令下,冒着射过来的子弹,带头往包围圈里冲。

日军没想到樊金堂这么猛,无视火力网硬闯,吓得懵了一瞬。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这一瞬的功夫,日军的包围圈被打散,大好的局势急转直下,日军被打了个七零八落,战士们连背带拉地,把演员一个不落地救了回来。

经此一战,樊金堂名声大噪,聂荣臻也更加欣赏他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樊金堂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立下无数战功。

据不完全统计,死在樊金堂手下的日军近百人,他缴获的枪支也有一百多把。

击退日军偷袭、炸毁日军的军用列车、袭击定襄县的日伪警备队……樊金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手下的兵“神出鬼没”,经常趁着夜色急行军,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无论三十里还是五十里,他们都是眨眼就到,说拿下哪个据点就拿下哪个据点,从不按套路出牌。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这种“随机打法”把鬼子折磨得够呛。日军一个中队长在给上司的报告中,坦言樊金堂和他的游击队非常厉害,不好对付。一些日军还喊出了“活捉樊金堂”的口号。

由此可见,樊金堂和日军之间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双方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樊金堂为什么会和日本人吃饭呢?他真的叛变了吗?


和日本人吃饭事件始末

1942年7月,河边村的维持会给樊金堂送了一封信

维持会是个什么组织呢?简而言之就是日军的爪牙,专门给日本人办事儿的。所以,樊金堂收到信后好奇夹杂着警惕:鬼子不会又要搞什么事儿吧?

然而,出乎樊金堂意料的是,这封信并不是所谓的“战书”之类的,而是一封请求和他见面的信。

“非常敬佩樊大队长,想同樊大队长见面一叙,不知能否垂允?”樊金堂逐字逐句地看完,目光落在信的末尾,那里写着一个眼熟的名字:黑田

黑田是驻扎在河边村的日军联队队长,负责后勤补给。樊金堂听过黑田的大名,但两人尚未交手。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从这封信的措辞来看,黑田的态度还不错,客客气气的,看起来是真心想和他交朋友。

而且,黑田是负责搞物资的,这一趟说不定还能从日军手里抠点好处呢!于是,樊金堂当即就给黑田回信:“愿奉教,在下恭候。”

接下来,樊金堂和黑田又确定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定下了“君子之约。”

出发那天,樊金堂就带了一个警卫员,黑田也信守承诺,没带武器,身边就跟着一个翻译,两人在一户农舍里见面了。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官的私下会面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为表友好,樊金堂和黑田互致敬礼,握手言欢,然后坐在火炕上,一边夹菜吃,一边喝着老白干,谈天说地。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交谈中,樊金堂发现,黑田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各种古代典籍信手拈来,而且态度谦逊,有一股子文质彬彬的书生气。无论樊金堂说什么,他都能流畅地接过话题。

两人从各自的生活聊到中日两国历史文化,谈话内容无所不包,却都很默契地绕过了“战争”这个话题。

期间,黑田还问樊金堂娶媳妇儿了没有,把樊金堂闹了个大红脸。

一顿饭下来,樊金堂对黑田好感倍增。分别时,这两个立场不同的军官已经以“兄弟”相称了。

“樊大队长,有什么需要就来找我,兄弟一定帮忙,一定尽力。”黑田说。

樊金堂听完也不客气,直接就说自己要一挺歪把子机枪和两箱子弹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说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樊金堂其实是不抱希望的。

给敌军送枪弹打自己人,黑田又不是傻子,就算是朋友,也不是这么个帮法吧!但是,樊金堂没想到,黑田居然答应了:“一定办到。”

这可把樊金堂给整不会了。他愣了一会,很快反应过来,以为黑田在和他开玩笑。然而,几天之后,樊金堂的前沿哨所就迎来了两个日本兵。

这两个日本兵轮流扛着一挺日本造的歪把子机枪,手里还挥着白旗。他们身后跟着四个民夫,民夫两人一组,抬着两个箱子,不知道是什么。

前沿哨所的士兵见到这奇怪的一幕,马上上报给樊金堂,问樊金堂要不要干掉这两个鬼子。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这时候的樊金堂还没把这两个日本兵和黑田联系起来。他谨慎地说:“既然打了白旗,就先不要打,看看他们是干什么的。”

等日本兵和民夫进山之后,樊金堂才知道他们是来给自己送弹药的。

白得一挺机枪和两箱子弹,樊金堂高兴坏了。黑田也太靠谱了吧,这人不错,能处!想到这里,樊金堂不停地说:“够朋友,够朋友。”

樊金堂收下枪和子弹,又请日本兵吃了饭,然后给黑田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东西,让日本兵把信交给黑田。

两个日本兵面面相觑,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费劲儿地叽里呱啦说了一通,樊金堂才听明白。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原来,在来之前,黑田就和这两人说了,让他们把东西送给樊队长后就赶紧跑,不要回部队,如果回去,是要被枪毙的。所以,他们不能给樊金堂送信。

这可给樊金堂出了个难题。日本兵不能回去,去哪儿呢?人家冒着掉脑袋的危险给他送弹药,他总不能把人家毙了吧,这有点丧良心了。

思索了一会后,樊金堂一拍脑袋:可以把日本兵送到军区啊,怎么处置,让聂司令员来想,嘿嘿。

不得不说,樊金堂真是坑上司的一把好手。

和黑田吃饭时,他没想到上报军区,黑田给他送武器,他也没想着和上级汇报情况,现在兜不住了,倒想到组织了,这可把聂司令员气得够呛。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很快,樊金堂“通敌叛国”的报告就送到了聂荣臻的桌子上。要不是看到那两个日本兵,又知道樊金堂是个好的,聂荣臻说不定就把人就地正法了。

聂司令员捏着报告看了好一会,然后默默地与这件事和解了。

虽然樊金堂没请示上级就私自和日本人会面,但他也白得了两箱子弹和一挺机枪,左右没出大事儿,轻轻放下即可。而且,樊金堂是难得的神勇无双的战士,处置了太可惜了。

当然,批评还是要的,要不然樊金堂真的要上天了。

于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聂荣臻给樊金堂打电话,没好气地说了他一顿,批评他不请示,不报告,就擅作主张和日本人吃饭的行为。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樊金堂听了一句话也不反驳,嘿嘿地笑着。

樊金堂是真的认为,一个日本人要见他并不是大事儿,还没到请示报告的地步,这也是他没有联系聂荣臻的原因。不拘小节,心大,这大概也是他豪侠气概中的一部分。

最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就是,聂荣臻对樊金堂批评教育一番,然后把他打包送到了延安抗大去学习。

聂帅的意思很明显了:樊金堂打鬼子厉害,但思想建设有待加强

从延安抗大毕业后,樊金堂积极投身于边区大生产运动。他表现好,劳动积极性高,一把锄头被他舞得虎虎生风。

后来,樊金堂因打枪打得准,又被组织派去跑运销。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一个人,两把枪,几十头骡子,樊金堂北走包头,西闯兰州,人人都谈之色变的土匪窝,他进进出出多次,眉毛都不抖一下。似乎穷凶极恶的土匪,在他眼中连一粒灰尘都算不上。

新中国成立后,樊金堂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兢兢业业地工作了39年。1988年,樊金堂“金盆洗手”,回到老家,过上了深藏功与名的退休生活。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他从不和别人提起当年的战功,低调得像个普通的老头儿,闲时喝点儿小酒,抽几根烟,时不时就蹲在马路牙子边,和别人下棋。

离开了战场,樊金堂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家乡的人民都知道,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传奇英雄。

2002年1月,樊金堂去世。他下葬那天,近千人来送行,其中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跟在灵车后面,泪湿满襟。

诚然,樊金堂这个人是有叛逆在身上的,但这点叛逆在他的能力面前不值一提。毕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而且,像樊金堂这样的离经叛道者大有人在。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许世友将军就曾揍过毛主席,还嚷着要枪毙他,最后不也没受到处分吗?不求全责备是毛主席的用人准则,聂帅对樊金堂的处理便体现了这一点。

领导人有胸襟,有气度,待人宽容,这大概就是共产党队伍里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原因之一吧。


信息参考:

1. 山西省档案馆-“山西的李向阳”——记抗日英雄樊金堂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2. 林鹏-不能宣传的抗日英雄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3. 华北民兵-李向阳式的英雄樊金堂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黄山市一古桥重修11年后再遭冲毁:始建于元代,为全国文保单位 - 天天要闻

黄山市一古桥重修11年后再遭冲毁:始建于元代,为全国文保单位

自6月19日入梅以来,安徽省黄山市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境内多条河流、水库水位出现抬升。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的环秀桥,在此次降雨中被洪水冲毁。公开资料显示,始建于元代的环秀桥,距今已有700多年,桥长26.65米,宽3.85米,高距水位4.55米...
报中共中央批准,今年首“虎”被开除党籍! - 天天要闻

报中共中央批准,今年首“虎”被开除党籍!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6月21日消息,今年落马的首“虎”钟自然被开除党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钟自然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不信马列信鬼神,搞迷信活动;...
什么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 天天要闻

什么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1⃣️小时候听老人讲:五服就是五代人,从孙子、儿子、父亲、爷爷、曾祖父排列、2⃣️如果在祭祀祖先活动上,四世同堂的多见,五世同堂的少见,从前的百姓都有族谱,祠堂内摆满了各代的牌位,五服以内有每年在家中祭祀供奉祖宗的活动,五服以上的祖宗是众人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 天天要闻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17日凌晨2点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称的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图为6月20日,相关部门和文物专家陆续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况。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 天天要闻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大皖新闻讯 6月20日,一则云南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已于日前离世的消息引发了关注。大皖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消息属实,并称陈锐系因病逝世。陈锐的简历已从官网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陈锐的简历已从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网撤下,而在该官网搜索关键词“陈锐”,显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