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2022年06月28日02:15:20 历史 1301

导读

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是全世界哪里人都比不了的。故土难离、人离乡贱、落叶归根,无不是在诉说着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根”有多么难以割舍的感情。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连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都要鼓足勇气,更不要说出国了。

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在55岁的时候携家带口奔向国外,背着“叛逃出国”的罪名长达二十年才等到国家给他卸下“污名”。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故土难离

这个人是马思聪,他就是那首著名的《思乡曲》的作者。他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并且还是一名极为出色的音乐教育家。

马思聪从小就展现出在音乐方面极其出色的天赋,11岁就被称为“音乐神童”,此后留学国外进修。在1932年结束留学,他这样的音乐天才,如果留在国外,是不愁生活问题的。

但是19岁的马思聪毅然回国,和陈洪一起创办“广州音乐学院”,在战火中孕育出大批音乐人才。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情怀,大义

马思聪在战争时期一直坚持演出,并且每一场演出都会收费。

所有的演出收入,都被他捐了出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国家建设,都有他捐款的身影。

他知道自己能做得不多,但他想要竭尽全力地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将拥有数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视为“蛮夷”,他就要向他们证明,中国人同样拥有强大的艺术造诣!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马思聪曾说,要把每个音符献给祖国。

1948年司徒雷登来到中国,特意见了马思聪,并且提出希望他能够到美国去。马思聪拒绝了他,他要留在亟待重建的新中国,他要亲手为自己的祖国添砖加瓦,要亲眼看着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

这个时候的马思聪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1966年底,他会经停香港而后转道前往美国。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突变,命运的转折

1966年,马思聪的学生们如惊弓之鸟一般地提出不能再来上课,一场场运动将曾经的艺术家踩在脚下,变成了人人可以唾弃辱骂的垃圾。

一群年轻的面孔闯入马思聪的家门,高喊着口号将他家中一顿打砸,马思聪和妻子都成了被批判的受教育对象。

贤淑温柔的妻子每天要去扫大街,马思聪更是被要求对过去的“错误”进行反思,每天都要交“检讨书”。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妻子和孩子不愿忍受这种屈辱,逃离了北京。

马思聪没有走,他听着中央广播电台还在放他的《思乡曲》,那是对台湾和海外同胞播放的频道,他觉得,国家还没有彻底否认他。

直到《思乡曲》被换成了《东方红》,在被“隔离审查”的马思聪如坠冰窟。

1966年底,小女儿悄悄潜回北京,用“休养身体”为借口将马思聪劝着上了车。

直到上车后,马思聪才知道,他们将会抵达香港,远离是非之地。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马思聪挣扎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和家人一起离开,他们在香港短暂落脚,后来去了美国。

漂泊

这一走,成了马思聪后半生不能解开的心结。

因为他们一家人的离开,家中兄弟姊妹和亲戚朋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马思聪本人更是被冠以“叛国罪”二十年洗不清一身污水。

在马思聪的心中,他永远爱着自己的祖国,他到国外后一次次强调,没有对不起祖国。

他拒绝了美国一直想要发给他的“政治避难金”,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到美国“政治避难”,他不愿给美国增加攻讦中国的筹码,更不想成为伤害祖国的刀尖。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结语

1985年,马思聪辗转得知自己在国内终于“平凡”,他高兴地落泪,将自己在外的这19年称为“苏武牧羊十九年”。

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国内曾经多次邀请马思聪回国,但马思聪都婉拒了,只说自己在“合适的时间”会回国。

他曾对亲戚透露,希望等到国内真正稳定了,能够找到机会回去。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他心中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这位跨过战火陪伴共和国成长的老人,是需要鼓足勇气的。

令人遗憾的是,1987年5月20日,75岁的马思聪老先生在美国去世,到最后,他还是没能亲眼回来看一看他的祖国,没能回来看到他期盼着的稳定发展的祖国。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配合叙事,请不要对号入座,侵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