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万人请命凌迟处死的巨鹿大汉奸—张百奎

2021年10月19日02:33:02 历史 1527


张百奎,1917年出生在巨鹿县东张庄村的农民家庭,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张伯奎从小就不务正业,平素喜欢打架斗殴,乡里横行乡里,是十村八乡有名的地痞流氓。

被万人请命凌迟处死的巨鹿大汉奸—张百奎 - 天天要闻

1935年张白奎在县政府当了一名巡警。有这层关系后更是气焰嚣张,1936年又参加了国军五十三军,1937年11月回到县保安队。没过多久县保安队被八路军收编为冀南游击队,张百奎这才老实了一段时间,可人的本性难改,哪怕八路军时时以身作则又进行思想劝导,都没能改变张百奎的反革命本质,1938年11月,日寇侵占巨鹿县城后,不愿被约束的张百奎竟然率领其旧部投靠了日本鬼子,充当日本人的走狗,杀人成性。手上沾满了同胞的鲜血。1938年到1945年,七年的时间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且手段十分残忍,有刀砍、活埋、点天灯、剥皮…,刑罚工具除常见的捆、绑、吊、打之外,还有老虎凳、插竹签、灌辣椒水、烙铁、裤子里装蝎子等下流手段,比鬼子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

被万人请命凌迟处死的巨鹿大汉奸—张百奎 - 天天要闻

根据不完全统计,张百奎亲手以及下令杀害的抗日战士及无辜同胞至少有136人,其中:干部27人、党员7人、抗日战士27人、无辜群众74人。他的罪行,用罄竹难书都不足以形容。这里几只举几例:

1942年,城西孟庄一名叫老拐的老太被其用苇箔卷起来点着烧死,另有10多名群众被锁进屋子烧死;1944年在隆尧刘庄将青壮年集中到村外,命用机枪点点名,造成多名百姓遇害;在大韩寨看着一排卤水缸说:“什么样的咸菜都吃过,唯独没吃过人肉咸菜。”于是下令将20多名群众倒栽肚,扔进卤水缸里淹死;张百奎还将二区财政助理贾兴旺钉在城门上活活剥皮,并将其人皮做成皮带一直使用;1945年春,二区妇女主任李庆芬被捕,张伯奎让军犬咬破肚子,然后将几瓶蝎子倒入裤子里蜇死。

被万人请命凌迟处死的巨鹿大汉奸—张百奎 - 天天要闻

张在一次扫荡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老者,问其年龄,老者说自己73岁了,张百奎竟然说:“遇到我算你幸运,活这么久都成人精了!”说完,用刀将老者劈死。还有一次遇上一个孕妇,竟然与张小六打赌怀的是男是女,便挑开那孕妇的肚子。

被万人请命凌迟处死的巨鹿大汉奸—张百奎 - 天天要闻

流行民谣说:巨鹿县真倒霉,出了个汉奸张百奎,光人杀了一千六,杀人不管你是谁。

1945年,日本投降,张百奎惶惶不可终日,先后在邢台、石家庄、天津、上海等地逃窜,但是,张百奎在巨鹿县的民愤极大,罪恶滔天,他不伏法难以平民愤。1951年冬天,当地派出特级侦查员牛春水在上海宝山路的一家杂货店里将张百奎抓捕归案。

1951年12月29日,张百奎的万人公判大会在城西土城墙的东侧召开,张伯魁被捆到柱子上,身上捆绑了5道绳子,上边一道绳子将他的头捆牢,下边一道绳子把他的脚脖紧紧捆住,中间3道分别捆住他的胸、腹和腿。受害人代表成群结队,个个苦大仇深,他们一致要求政府将张百奎“千刀万剐”,不能让其“好死”,可是“千刀万剐”的刑罚早已废止,我党更是严令禁止使用~不管犯人的罪恶多大,执行死刑只能枪毙,不许使用刀砍、绞架、凌迟等酷刑。

经过大会审判,张百奎被判处死刑,可是台下群众越是群情激昂,发出“千刀万剐张伯奎”的呼声,张百奎央求公安人员“开恩”快点枪毙他,眼看现场局势就要失控,政府宣布:立即执行“枪决”。行刑人员举枪在犯人前大约10米的地方瞄准,随着一声令下,罪大恶极的汉奸伏法,枪决完毕,政府人员全部撤离。

但是枪决张百奎的行刑人员枪却打偏了,子弹从张伯奎的裤裆处穿过,政府人员一撤离,民兵将刑场围了起来,现场的大喇叭传出维持秩序的声音:

“大家不要挤,一个个站好队!现在宣布一条纪律:在拉张百奎(肉)时,一律先从下往上的拉,每人限拉一两肉!”排队的队伍从台角一直排到外面的庄稼地,足足有一千米远,张百奎的亲戚也在队伍之中,足见其民愤有多大。

被万人请命凌迟处死的巨鹿大汉奸—张百奎 - 天天要闻

张百奎每被拉一刀,身子就像麻花一样扭动,当他双腿的肉被拉去半截的时候,他却一命呜呼了,愤怒的群众纷纷用自带的刀子零割碎剐了他。

欢迎请转发!评论!点赞!下期说说南宫汉奸张小炎!

参考资料: 93版巨鹿县志,和诗意世界文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