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2025年05月18日18:00:16 美食 2475

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这7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多注意,最好别吃!

01

有哈喇味儿或发苦的坚果

 
 

不少人家里都有坚果,尤其是逢年过节,会囤更多。但坚果热量高,每次吃不了多少,容易被剩下。

坚果如果储存不当,轻则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儿,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氧化分解的产物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引发胃肠炎;重则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耐高温,280℃以下很难被破坏。

如果是苦杏仁,毒性就更加“立竿见影”。苦杏仁中的氢苷会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酸,吃上20~60粒就会中毒。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 天天要闻

预防建议:坚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儿、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花生、瓜子、核桃等霉变风险较高,建议购买小包装并密封,放置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

02

泡时间长的木耳

 
 

有人认为木耳泡久了,肉质更厚实好吃。其实,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产生的耐热毒素,这种菌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产毒最佳温度是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发季。

由于无臭、无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来。米酵菌酸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不存在安全剂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40%以上

在以往发生中毒的案例中,泡发时间大多超过1天,如果控制在几个小时内,一般不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实验表明,散装木耳更容易携带椰毒伯克氏菌。在25℃以上的环境中泡发,米酵菌酸产生的速度快。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 天天要闻

预防建议:选择正规的包装木耳,在泡发前清洗干净,泡发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温度尽量在25℃以内(最好冷藏泡发)。在泡发过程中可以换1~2次水,如发现发黏或有异味及时扔掉。如需过夜,应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尽早食用。

03

发芽的土豆

 
 

土豆能存放,不少人经常一买一大兜。但是放久了,发芽了,又舍不得扔,觉得挖掉芽吃没什么。

实际上,发芽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天然毒素,正常情况下,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很低,含量一般为5毫克/100克~10毫克/100克,可是一旦土豆发芽、变绿,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上升在芽眼四周和变绿部位,含量极高,每100克可达500毫克,食用非常危险。

人一旦误食,轻则可能出现咽喉灼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一次吃进50克已变青发芽的马铃薯(约含200毫克龙葵素)就可发生龙葵素中毒。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 天天要闻

预防建议:在购买土豆时,尽量挑选表皮光滑、颜色正常的。储存土豆时,最好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超过10℃),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延缓土豆发芽的速度。土豆发芽或者表皮变绿,最好别吃。除了发芽的土豆,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龙葵素,也不建议食用

04

发苦的瓜果

 
 

瓜果发苦时,很多人可能会以“苦味败火”为由不舍得扔。

但是这些本身不苦的葫芦科瓜类(瓠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等)变苦,是因为产生了苦味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 天天要闻

预防建议:挑选瓜果时,要观察表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腐烂痕迹,选择表皮完整无磕碰的。一旦发现不该苦的瓜果发苦,务必果断丢弃,不要抱侥幸心理

05

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

 
 

部分腐烂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觉得去掉烂的部分就没事儿了。其实,即使去除腐烂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和霉菌污染,产生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 比如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樟素,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发肝细胞中毒和变性,损害肝脏功能;

  • 实验发现,发霉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2倍。长期食用,亚硝酸盐会影响血液的氧气运输,导致皮肤、嘴巴变蓝,出现贫血等问题。

预防建议:蔬菜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一旦发现蔬菜部分腐烂,最好整个丢掉,不要抱侥幸心理食用剩余部分

06

红心或有酒糟味的甘蔗

 
 

红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发生霉变的表现。

每年的2—4月,天气逐渐回暖,甘蔗容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3-硝基丙酸,出现“红心”。

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 天天要闻

预防建议:购买甘蔗时,注意观察切面颜色,如果发现红心或有酒糟味等异常,就不要买了如果买了整根,发现异常要及时扔掉,其他无红心的部位最好也不要吃了,毒素可能已渗透到其他部位。

07

死掉的螃蟹

 
 

螃蟹虽鲜美,但死了的螃蟹就别吃了,风险大于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除了活物,也会吃一些腐烂的食物,携带大量细菌。一旦死亡,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体中的蛋白质,产生大量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

组胺具有较强毒性,即使烹饪后也无法完全消除。有实验发现,这些胺类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在20℃下3小时和12小时,组胺含量分别为6.3毫克/100克和7.4毫克/100克。而8毫克组胺就会让人轻微中毒,100毫克就会出现严重中毒。

食用死蟹可能导致过敏性中毒,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建议:挑选鲜活螃蟹,切勿因死蟹便宜而购买。烹饪前如果发现螃蟹已死了几小时,就别吃了,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天气 | 晴热升级!大风、降雨、降温接踵而至! - 天天要闻

天气 | 晴热升级!大风、降雨、降温接踵而至!

今天(5月18日)北方首场高温过程已开启,明起至21日,随着大陆暖高压脊东移,我国高温范围将明显扩大,波及西北、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今天白天我市以晴为主午后云量有所增多白天西南风风力偏大午后15时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5℃上下较昨天有所回升气温回升预计今夜到周二(20日)白天我市都将维持晴到多云的好天...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 天天要闻

这7类食物生活中很常见 最好不要再吃了

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这7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多注意,最好别吃!01有哈喇味儿或发苦的坚果 不少人家里都有坚果,尤其是逢年过节,会囤更多。但坚果热量高,每次吃不了多少,容...
桂林一网红咖啡店不接待12岁以下儿童,门店称出于安全考虑,律师:限制消费者选择权 - 天天要闻

桂林一网红咖啡店不接待12岁以下儿童,门店称出于安全考虑,律师:限制消费者选择权

据媒体报道,近日多名消费者反映,带孩子去广西桂林一网红咖啡店时被告知,禁止12岁以下儿童入内。消费者称,在团购平台未见到任何“禁童”标识,到现场沟通后仍被拒绝。▲图/网友评论▲该店入店温馨提醒 图/网络截图5月16日上午,涉事咖啡店“山里有座咖啡馆(状元桥店)”店长回应称,店门口有相关提醒。不接待12岁以下儿...
坚果虽香,“毒”计暗藏!别让美味变“危险零食” - 天天要闻

坚果虽香,“毒”计暗藏!别让美味变“危险零食”

逢年过节,家里的茶几上总少不了坚果的身影。它们就像一群乖巧的小客人,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品尝。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坚果,要是招待不好,可就会“翻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你瞧,坚果这小东西,热量高得惊人,每次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就容易被冷落
起底“特供茅台”,成本令人震惊! - 天天要闻

起底“特供茅台”,成本令人震惊!

亲朋好友聚会时,有人拿出标着“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酒,故弄玄虚地吹嘘起来……“特供酒”真的是特供吗?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特供酒”的案件,为大家揭开了“特供酒”的神秘面纱。销·烟酒店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