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新风貌:179岁“糕点铺”,人气不输新“潮牌”

2025年03月28日15:30:29 美食 6575

老字号·新风貌:179岁“糕点铺”,人气不输新“潮牌” - 天天要闻

海报设计: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3月28日电(记者刘惟真)一走进天津市祥德斋食品有限公司窗明几净的新生产厂区,浓郁温热的点心香气就扑鼻而来。走廊一侧的洁净区内,烘焙师傅们正忙碌地赶制着白皮、酥饼等点心。

从中点、西点、冻品生产线到公司品鉴区、直播间,天津市祥德斋食品有限公司品牌运营总监陈宪彪一路带记者边走边介绍,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搬入新厂后,去年公司年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这让我们对今年充满期待!”

“祥德斋”品牌创立于1846年,是天津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津门老字号糕点品牌之一。被赞“祥兆三澄糕凝白雪”的祥德斋糕点曾是宫廷贡品,百年间也在京津冀地区享有盛名。

老字号·新风貌:179岁“糕点铺”,人气不输新“潮牌” - 天天要闻

祥德斋生产的部分糕点。新华社发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店铺位置迁移等原因,祥德斋曾多次濒临危机,一度在津城销声匿迹。直到2020年8月,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新投资成立天津市祥德斋食品有限公司,品牌第五代传承人陈宪彪临危受命、重整旗鼓,让这家老字号焕发了新生机。

公司重建之初,陈宪彪带领团队遍访名师、探寻历史,反复斟酌转型方向。2020年11月,祥德斋的“老招牌”终于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黄河道首店上再次悬起。

“当时心里挺忐忑,担心老顾客已经不记得祥德斋这个品牌了,想先通过首店‘试试水’。没想到,店铺开业后顾客蜂拥而至,有的还拉住我们问‘这些年祥德斋去哪了’。”时隔数年,陈宪彪对当时的感动仍记忆犹新。

感受到消费者对老字号的热情支持,陈宪彪对品牌经营信心更足,决心也更坚定。延请老师傅担任品牌顾问、广泛调研了解顾客口味……凭借着代代传承的老手艺和市场运营的新思路,祥德斋不仅迅速赢回了老主顾,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在天津站稳脚跟后,让祥德斋走出传统地域、获得更多顾客的认可成了陈宪彪心头的大事。联想到自己老家在广东、从小在天津成长的经历,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南北结合”的好法子。

“南方与北方人喜欢的口味不同。豆腐脑北方爱吃咸,南方爱吃甜;但是糕点、粽子,北方却爱甜,南方则爱咸。在南方,肉粽、肉松饼等都是常见的点心。”在和团队成员一同“头脑风暴”的时候,陈宪彪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推出冻品系列,把白皮做成鲜肉馅,会不会吸引更多南方顾客前来尝试北方的老字号产品?

经过市场调研,“肉馅白皮”的人气不容小觑。团队就立刻紧锣密鼓地推进新品的研发生产工作。去年年底,味道创新、方便快捷的鲜肉白皮在网红测评、店内盲测中一路“通关”。

“希望能让天津白皮‘长上腿’,也到外地出差转一转。”陈宪彪打趣道。

在一家祥德斋门店工作的店长刘玲玲说,除了丰富多样的老味道与新产品,不少顾客也被店内的传统文化元素所吸引。其中,“二十四吉言酥”系列糕点的灵感就来源于四川博物院的馆藏“东汉二十四字吉言砖”。

“我们用‘二十四吉言’取代‘福禄寿喜’四字,用八个味道对应八种祝愿,让糕点产品更具文化属性与美好寓意,也希望让更多受众借此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陈宪彪说。

寓意国货振兴、绘有“勇攀高峰”图样的“醒狮套装”,绘有天津三岔河口长卷、能够追溯津城历史变迁的月饼组合……不少文化符号被画上了包装盒、印在了点心上,让来到祥德斋的顾客爱不释手。

随着顾客的购买需求逐步增长,祥德斋已拥有15家线下店铺,在天津市西青区建起了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新工厂,日产能可达4000公斤,生产经营规模稳步拓展。

老字号·新风貌:179岁“糕点铺”,人气不输新“潮牌” - 天天要闻

祥德斋门店一景。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截至目前,天津拥有的中华老字号数量达到72个,涵盖食品、医药、轻工业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正加速驶上守正创新、合作发展的“快车道”。为擦亮老字号“津”字招牌,天津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老字号经营业态创新、加大老字号整体宣传策划力度。

“老字号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孙剑楠说,未来相关部门将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老字号在建设自主品牌、全面促进消费、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老字号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核心竞争力。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陕西白水杜康以精准管控,打造厂商共赢新生态 - 天天要闻

陕西白水杜康以精准管控,打造厂商共赢新生态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与消费升级并行的当下,品牌如何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企业,陕西白水杜康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战略,近年来持续强化市场管控、优化厂商合作机制,走出了一条“以规范促发展
为何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是猪变了还是人变了? - 天天要闻

为何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是猪变了还是人变了?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猪肉怎么越来越难吃了?感觉以前的猪肉十分美味,如今怎么就少了点魂儿?是猪肉真的变了,还是我们的口味变了?猪变了过去十几年,养猪这件事早就不是小农院子里散养几头的模样,而是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大产业。
五粮液联合米其林主厨 解锁白酒破圈新方式 - 天天要闻

五粮液联合米其林主厨 解锁白酒破圈新方式

“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的内涵还在提升。在近日举行的《2025香港澳门米其林指南》发布典礼中,五粮液携手韩国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金宝美(Kim Bo-mi),将五粮液与日本料理相结合,通过“以酒入菜”的方式进一步破圈,拓宽了中国白酒与世
抖音生活美食季|春日餐饮新机遇,一顿饭带火一座城 - 天天要闻

抖音生活美食季|春日餐饮新机遇,一顿饭带火一座城

一碗天水麻辣烫,让一座甘肃小城,成为2024年新晋顶流城市;一桌江西小炒菜,让没进八大菜系的赣菜,从本地走向全国;一道锅包肉,让东北在冬天重新冲上热搜。在「特种兵式旅游」与City Walk盛行的今天,大众探索城市的方式除了「看风景」,也要
大风蓝色预警! - 天天要闻

大风蓝色预警!

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巴彦淖尔市气象台2025年4月3日8时55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将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套区4~5级、北部5~6级西北风,阵风6~9级,西部、北部
上海之旅相册|Fedir:我在你们社区食堂吃饭 - 天天要闻

上海之旅相册|Fedir:我在你们社区食堂吃饭

【编者按】2025年3月,中国已经对38个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入境短期旅游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在上海亦生活着许多外国人,他们有的在此客居一段日子,也有的把这座城市当作了他们的家。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上海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第一站。在新项目《上海之旅相册》中,澎湃新闻邀请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和上海产生交集的外国人...
四方守护,与“星”并肩同行 - 天天要闻

四方守护,与“星”并肩同行

今天(2日),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之际,打浦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黄浦区民政局,黄浦区残疾人联合会,携手黄浦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打浦桥街道残疾人联合会、打浦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上海华爱公益基金会、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在安利上海旗舰体验馆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四方守护,与星同行”孤独症关注...
今年的第一口春茶来自____ 快来看DeepSeek严选🍵 - 天天要闻

今年的第一口春茶来自____ 快来看DeepSeek严选🍵

我们常说“明前茶,贵如金”是因为清明前茶树的芽叶最嫩且产量有限现在正是品尝明前茶的好时候网友们纷纷晒出“第一口春茶”你喝到今年的第一口春茶了吗?好奇小编向DeepSeek提问“我现在如果想喝到时令正好的明前茶,请问我应该选择哪些茶?
“空姐被咬伤”?乘客互嫌“有味道”打架,深航回应 - 天天要闻

“空姐被咬伤”?乘客互嫌“有味道”打架,深航回应

4月1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传照片和视频反映,深圳航空ZH9539航班当天起飞前发生乘客冲突事件,空姐劝阻时被咬伤,导致航班延误。视频画面显示,深圳航空从深圳飞往景德镇的ZH9539航班上,有乘客在座位上发生肢体冲突,工作人员随即上前劝阻。现场一片混乱,不断有喊叫声、劝阻声传出,还有声音喊道“你咬到我了”。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