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糖酒会”)在成都西博城、世纪城两大场馆正式开幕,这场面积达32.5万平方米、设置8大展区和23个特色专区的盛会,吸引了超6600家展商参展。
全国糖酒会一直以来被视为“洞察行业风向、解析发展趋势”的窗口,除了食品、酒业,今年,成都糖酒会突破传统,让人工智能的风“吹”上了展会——糖酒会首次设置了人工智能设备专区,吸纳头部科技企业,展示全球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成果。
集体出动的“成都造”四足机器人、3分钟即可复刻川菜的炒菜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加速渗透进餐饮领域,甚至独立“上岗”。而这些行业新趋势、新应用,正在成都糖酒会上崭露头角。
▲“成都造”四足机器人灵瞳l3
炒菜机器人亮相
3分钟可出锅,调料精确到0.1克
出品不稳定,厨师招聘难,后厨上菜慢,是餐饮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这也意味着,更具标准化的炒菜机器人将成为餐饮行业的一片蓝海。
“中餐里川菜味型多变、火候复杂,难度系数最高,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够用炒菜机器人对川菜进行完美复刻,清淡的淮扬菜、粤菜就更简单了。”橡鹿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姜方平提到,今年,他们将自主研发的炒菜机器人美膳狮带上了糖酒会,“我们的产品运用了ai控温、自研机芯,储存了8大菜系的两千多道菜谱。这次展会上,我们还用机器人复刻了辣子鸡、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等四川非遗菜谱,邀请专业观众和客商试吃。”
▲炒菜机器人炒制的麻婆豆腐
“标准化”,是炒菜机器人的关键词之一。“炒菜机器人与人工相比,能够更精确地对主辅料以及调料进行添加。其中主辅料重量误差控制在10克以内,调料甚至能够精确到0.1克,实现餐饮行业的降本增效。”姜方平说,另一方面,炒菜机器人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甚至可以实现一个人操控四台机器。”
炒菜机器人的出现,带来了持续稳定的火候、标准化的生产,一道简单菜品3分钟左右即可出炉,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行业的“一劳永逸”。“一方面,我们在使用炒菜机器人的时候仍需要人工对主辅料进行统一处理,方便机器取材;另一方面,未来,厨师可以解放双手,但仍需进一步对菜品、营养搭配等方面进行研发。”姜方平表示。
在成都,“本土造”炒菜机器人也在各个餐饮后厨大显身手。机械臂将金属盘依次夹起,倒入锅具中,随后,搅拌爪对主辅料进行均匀搅拌……今年糖酒会,四川黑菠萝科技有限公司将大型智能炒菜机器人带上了会场。
▲四川黑菠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炒菜机器人
“对企业、学校而言,经常需要为团体提供集中膳食管理,就需要稳定口味,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成都海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强告诉记者,炒菜机器人单次能够炒制5公斤-50公斤,通过设备自带的投料系统、温控系统,以及统一设置的炒制程序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口味稳定。
“成都不少企业在建设新厂的时候就非常需要这类产品,食堂购买一套设备,大概在120-130万元之间,能够满足100人的团餐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只需要两三年就能回本。”刘强说。
“成都造”机器人大显身手
跑跳灵活,宣传展会和分发样品
除了炒菜机器人,在西博城登陆大厅中,还出现了4只“成都造”四足机器人。只见它们或跑或跳,不仅能灵活完成前进、后退、侧移等动作,还会主动靠近观众,其灵活的舞姿和互动能力,引得不少人纷纷驻足拍照。
“这款四足机器人叫灵瞳l3,它可以完成复杂地形的行走、跳跃及奔跑。还可以搭载7kg重物快速移动,在本次糖酒会现场,也担任着展会宣传、样品分发的重要职责。”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程卿苗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丰富的动作、样品赠送等动态演示,向参会人员直观传递‘机器人能做什么’,吸引人流的同时,加强潜在合作伙伴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在复杂环境中不断验证机器狗的运用,升级产品,为后续进一步商用积累经验。”
▲“成都造”四足机器人
在她看来,糖酒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设备专区为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程卿苗认为,食品行业藏着大量机器人可切入的“隐形痛点”,“我们也在食品行业相关设备检测、温度检测等场景进行了探索。此外,不少参展商对‘展销会智能助手’很感兴趣,他们希望四足机器人既能在复杂地形搬运货品,又能用语音互动向客商讲解产品。这些需求反向推动我们优化负载能力和交互设计。”
展会现场,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磁悬浮输送产线技术”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们起初是做磁浮列车的,后来将磁浮技术从轨道交通领域延伸到自动化领域,实现产线的柔性输送。”该公司营销总监戴进告诉记者,占地小、精度高,与普通的产线相比,还能提升40%到60%的输送效率,“这样的技术能够广泛运用于包装机械、日化以及食品、酒饮料加工等行业,助力企业实现产线的智能化升级。”
▲磁悬浮输送产线技术
对他而言,今年参加糖酒会也是拓展市场的绝佳契机,“希望能在此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记者 张佳琪 杨译焮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