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这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关于元宵节的记载,汉武帝会在这一天举行祭天仪式。到了东汉,人们开始有了赏花灯的习惯,直至唐代,元宵节才正式成为法定假日。
从古至今,历经2000多年,元宵节一直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比如赏花灯、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舞狮等,当然还少不了吃元宵,寓意着希望来年全家团团圆圆。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和讲究,下面来看看正月十五的“4要吃、3要添、2不喝、1不借”,这些习俗据说能带来人财两旺的好运!
一、4要吃
1. 吃元宵
元宵节少不了吃元宵,这个习俗从宋代就有了,当时叫“园子”,在南方则称为“糖圆”,到了明代才开始称作汤圆,古人认为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愿望。现在,在正月十五佳节当天,北方人习惯吃元宵,南方人则是吃汤圆。
2. 吃饺子
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金元宝,因此每逢佳节,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吃饺子的习惯。元宵节也不例外,吃饺子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
3. 吃馒头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随时都能吃到馒头。但在过去,只有条件好的人家才能吃上白面馒头。馒头是蒸出来的食物,正月十五即使没有白面,也会蒸些窝头等蒸食。因为“蒸”与“登”谐音,吃蒸食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
4. 吃鱼
鱼是过年时餐桌上的常客,寓意着年年有余。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在元宵节这一天,吃鱼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这些传统食物不仅满足了味蕾,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无论是团圆、财富还是丰收,每一种食物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二、3要添
这里说的“添”主要是指添加各种谷物粮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添米面:在元宵节这天,往家里的谷仓添加米和面,象征着新的一年食物充足,不愁吃穿。
2、添水:除了米面,还需要把家里的水缸添满水,这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中生活无忧,水源不断。
三、2不喝
1. 不喝大酒
过年过节,家人聚餐时,喝酒是少不了的,但要注意适量,切忌喝得太多。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喝多了导致乐极生悲的例子,所以在正月十五的家庭团圆宴席中,饮酒一定要适可而止。
2. 不喝劣质酒
过去,特别是90年代,经常有新闻报道因饮用劣质酒而导致健康问题的事件发生。虽然现在这种情况少了,但劣质酒的危害依然存在。这类酒通常很少有甚至没有粮食成分,大多是用酒精勾兑而成。因此,团圆佳节时分,选择纯粮酒非常重要,比如下面这款酒就非常适合在元宵节当天饮用。
这款国康1935是一款正宗的酱香型白酒,酒厂位于贵州仁怀地区的核心产区。由于酱酒对产地有特殊要求,贵州仁怀也被视为是最适合酿造酱酒的地方。“曲为酒之骨”,优质的酒曲得益于贵州仁怀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温湿度使得酒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能够显著提升酱酒的品质。国康酒厂采用贵州仁怀传统的古法工艺,使用天然小麦制曲,整个发酵和存放过程需要120天才能完成,为卓越的酱酒品质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这款酒好喝的关键还在于其酿造工艺,这也是其几十年屹立不倒的基础。大曲坤沙工艺是贵州许多名酒酿造所采用的工艺,起源于贵州仁怀。国康酒厂遵循这一传统酿造流程,165道工序,道道精细,经过一年的反复酿酒后,新酒还要密封存放60个月,这才形成了熟悉的茅香风味。
至于水源和原料,它们也是影响白酒品质的重要因素。水质关系到酒的口感,而原料则决定了酒的香味。这款酒使用的水源均来自赤水河,这条河流富含矿物质,很多知名优质酱酒都是用这条河水酿造的。此外,这条河还灌溉了沿途的土地,使得这里种植的谷物香气浓郁,适合酿酒。
自1993年问世以来,国康酒厂在仁怀地区已扎根了近32年,这期间,国康酒一直保持高品质且经久不衰,这正是消费者认可的关键。这款酒不仅保留了经典的茅香,而且口感饱满协调,入口醇厚,窖藏浓郁,老酒的香味持久,粮食香十足。在元宵佳节当天,与亲朋好友共享,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1不借
正月十五这天,家里的钱财最好不要外借,过去甚至连日常用品也不借出去。因为这一天被视为往家里添东西的日子,如果在这天把钱或物品借出去,会被认为不太吉利。
关于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和讲究,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禁忌或注意事项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