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2023年10月07日17:10:12 美食 1797

若饮故乡酒,至少有片刻,异乡也可以是故乡。

所以酒是游子不顾返的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风物名片,再就成了文明往来的助力。交流是文明的本能。

于是酒乡的云自带香气。香,是渴望交流的讯号。

曾经的茅台,未出山便有香;今天的茅台,往四海而愈香。

香气是乡愁的越过山海

2023年被茅台定义为国际化战略布局年。

出海远行的首站,便是和泰国的温暖拥抱。

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 天天要闻

“目前,茅台是免税店单一产品里的销售冠军”,泰国暹龙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龙用销售数据证明了茅台在泰国的火热。

一张1987年3月的货物结汇通知单,上面写着:发往泰国曼谷的30箱茅台酒结汇7279.4美元。

跨越三千公里,这是因美好风物而生的共鸣。

也是1987年,全球人口达到50亿。遇见,是最奇妙的缘分。

时钟拨回到70年前。

国营建厂两年的茅台,从未忘记前辈探索广袤世界的渴望。泰国是首批被选中的市场之一。

一场以“曼谷湄南河畔的茅台记忆”为题的品牌巡展,铺陈赤水河和湄南河的香遇。

群山之间,河水都为向海而奔。

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 天天要闻

6月22日,端午,塞纳河畔酒香四溢。法国嘉美茅台巴黎携手法国美食巨匠九星厨师Alain Ducasse及其团队在游船上举办茅台巴黎端午品牌推广会。

主厨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多次的试餐,根据飞天茅台酒43°和53°不同的特点,精心制作,以呈现出最完美的菜肴,使茅台以最完美的口感融入到法餐之中。千回百转,余味绵绵密密后劲无穷。

“将茅台酒和法餐结合在一起,我没想到会这么动人。”法国茅台经销商陈兴感慨。

陈兴不知道的是,1878年法国举办的第七届世博会,来自贵州遵义的黎庶昌作为中国外交官,是观展嘉宾之一。在塞纳河畔,花费10个法郎后,黎庶昌成为首个在世博会现场乘坐热气球的中国人。

历史学家范同寿说:“黎庶昌是贵州人的骄傲。”

在范同寿看来,1910年南洋劝业会茅台酒于南京夺奖,乃至于1915年美国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贵州推选茅台酒等参展,与“见世界”的黎庶昌广泛传播他在巴黎世博会的见闻,不能说毫无关联。

百年一瞬。与彼时极力证明东方古国物华天宝的情绪相比,今天的茅台,是世界烈酒一流品牌殿堂中越发自信的身影。推动文明交流、承担公共责任,是茅台香气里浮动的光。

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 天天要闻

3月,在茅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Pinterest、Linkedln六大海外新媒体平台在线上组织了“地理文化月”系列活动。

一个月的时间里,茅台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尽力呈现给全世界。这是茅台多年来在ESG领域的躬身耕耘。所谓ESG,即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它是衡量企业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评价体系,同时也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判依据之一。一杯烈酒,当有情义。茅台双手捧上的,从来不仅仅是产品,翻山越海,也不只为逐利,更是求得价值观的呼应。

2022年3月,茅台发布首份中英双语版ESG报告,通过“讲美行”“兴美业”“具美态”“富美韵”,详细地披露了茅台在公司治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

一年之后,茅台持续表达自己的ESG态度。

活动期间,茅台各海外主页总曝光量超过4000万,期间有近60万用户在线上进行了互动。

不同的人,有一样的乡愁。于是千杯少。

香气是微笑着拥抱世界

茅台传承人杨森在日本留学期间,总是会被茅台在涉谷的户外广告牌勾起乡愁。“这是我在日本见过的最大的广告牌了。”他笑着说,总有一种恍惚,觉得回到了酒香氤氲的茅台小镇。

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 天天要闻

蓝白相间的茅台logo被做成时装在秀场上摇曳生姿,茅台法国经销商陈兴觉得自己这只在外漂泊了多年的“小船”,总算是系在母体文化的大船边。

德国留学生李旭在摩泽河与莱茵河交汇的兰斯巴赫-鲍姆巴赫也会看着身着汉服,打着油纸伞,手拿茅台的外国人发呆,“这样的展览,我又好像闻到了熟悉的酱酒香气。”

从“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到白酒产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发展,从赤水河畔赤红如酒的红缨子高粱的有机育研,到包装材料绿色研发与逆向物流回收,从赤水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到茅台的地理条件如何成就独特的酱香风味,茅台表达乡愁的身姿越发动人。

香气弥散的地方,都是柔软。

莫桑比克,茅台的香气是一间间拔地而起的小学教室,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

在泰国,茅台的香气是一瓶瓶被拍走的老酒,流淌成为泰国诗里拉吉医院的公益基金会;

柬埔寨,茅台的香气是一个个温暖丰富的爱心包,给金边儿童带去一个意义非凡的儿童节……

这是和上个世纪之初去往大洋彼岸时截然不同的茅台,是“达则兼济天下”。

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 天天要闻

“重要场合,都少不了茅台酒。”在茅台柬埔寨经销商李成吉看来,要在“出海”的过程中形成品牌和组织持久的差异化,产品之上,“内容”是更为核心的驱动力。

2022年,茅台在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61%。

这样的“成绩单”,归功于茅台多渠道、强覆盖,以及本地化的产品形态,不同于单纯品饮体验的传播,这是品牌文化建设向“极致酒文化供应”的转身。

茅台提出了一个思路相当清晰的海外传播体系,依次递进为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供给和推动品牌传播。

不止是古老的匠心,更有现代的茅台、创新的茅台、前瞻的茅台。

这样的香气,凝聚着“人、文、物、艺、礼、节、史、器、哲”的中国故事,是时代的语言。

于是,千百年来酒文化的沉淀与诗意传承,与西方的时尚潮流与简约大气相融合,带领传统的、民族的、东方的美学精髓走向国际。

茅台出海,百年从不 “孤独” - 天天要闻

俄罗斯的时间久了,茅台俄罗斯经销商赵卫星也习惯蓄上一脸大胡子。

看着莫斯科梅加体育馆上映的冰上芭蕾舞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举起鸡尾酒,和自己干了一杯。

作为活动中方唯一赞助商,赵卫星以茅台调制的鸡尾酒吸引了现场众多嘉宾的兴趣,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纷纷过去,围着他,询问他是什么美酒。

赵卫星看到的,是中国茅台酒的香气正漫过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被另一个文明深深呼吸。

6月10日的爱琴海岸,第32届雅典时装周“新设计师奖”于晚间揭晓,获得大奖的年轻希腊设计师,惊喜地发现奖品是来自遥远中国的茅台酒。在希腊卡格力斯公司负责人乔治斯·卡格力斯看来,推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酒类品牌,与欧洲的时尚设计文化碰撞融合,是件极有意义的事。

茅台和世界的拥抱里,有越来越多的故事——是在澳洲与保时捷的品牌联合,续写国际体育赛场上的精彩传奇;是意大利赛马比赛中感受到的热情与奔放,澎湃与激荡;是亮相“世界女王”选美大赛德国决赛的“美的结合”……

越发自信拥抱世界的茅台,为什么香气越发迷人呢?是因为说起故乡,每个人脸上总是浮动笑意,而茅台酒的碰杯,是一种乡愁和另一种乡愁的拥抱。

来源《环球美酒》杂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思雨 黄浩

视觉编辑 陈思蓓

编辑 陈 渡

二审 李 勋

三审 周 清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