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早在上世纪欧洲,预制菜就已经出现。对比之下,中国菜系烹饪方法丰富多样,营养丰富均衡。前段时间,预制菜进入校园的建议遭到部分家长抵制,为什么家长家长会对预制菜有抵触呢?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说出了重点,“中餐菜式品类地方特色明显,预制菜想打造爆品有难度,预制菜企业全国化更是处处受限。”
预制菜的种类
2023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文件中提到了要推进预制菜的基地建设,并且加快挖掘预制菜的市场潜力。
为了加快全民预制菜的脚步,今日中日韩签订了预制菜合作。然而,当预制菜传出要走进校园的消息,还是不免会有些担忧。
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预制菜能否满足营养需求?和日韩不同的是,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地方菜系口味不一,如何平衡预制菜的口感和预制菜的制作保存都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想做好预制菜,首先要了解其概念,预制菜共有四种:即热、即食、即配、即烹。
即热类多是全熟或半熟的食品,比如冷冻饭菜或是压缩高汤,只需几分钟就能搞定。
即食类基本上是全熟状态,类似于超市售卖的八宝粥或者袋装肉类,开盖即食。
即配类是将食材分袋包装,自行搭配食材,这种食材麻烦在步骤上,搭配完成后经过加热或凉拌等方式即可食用。
即烹类的食品更加丰富,比如速冻鸡爪、速冻肉串之类的,经过简单烹饪即可食用。
这四种都是事先准备好食材等到餐点能快速的准备好饭菜,基本上都是半成品或者成品。
但是这四类和净菜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想吃小鸡炖蘑菇,那么超市就会把这种菜所需要的食材和配料都搭配到一起,以绑定购买的形式让顾客选择,回家后还需下锅烹饪,这种属于“净菜”。
至于家长为何担忧,最根本的就是预制菜体系不成熟。这些即食类的餐饭其实非常常见,比如自热火锅,真空包装的卤肉等,但偶尔吃却不能顿顿吃,天天吃。
预制菜进入校园首先就是不能降低饮食质量,在父母的传统观念里,一旦不能达标的菜统统可以称为“垃圾食品”。
而且这些速食食品为了保鲜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和调味料,目的就是延长保质期。预制菜的保质期绝对要比家常菜保存时间长,比速食食品保存时间短。
这种食品的制作如果天天给学生吃营养需求必然跟不上,只能算作偶尔的调味餐。预制菜要想走进校园,必须要在满足便利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提供。
2022年,我国和日韩两国就预制菜生产园区和合作展开过一次会议,相对于我国来说,日本和韩国的预制菜企业已经走在前沿。
说起日本的预制菜,日料本身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的冷链物流非常发达,由于日本是海产品发家,有一个质量过关的冷链运输是非常重要的。
最著名的日本海产品企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成立,到了八十年代改名为“日冷”。当时的日本预制菜也是从校园和商场试吃开始流行,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家家户户都能见到预制菜的身影,这种半成品餐食耗时时间短,制作步骤非常便捷。
在一些日本剧中,常常能看到很多日本人为了节省时间都在做预制菜,就连学校的学生也不例外,携带的午餐基本上都由半成品的预制菜制作的。
韩国作为一个沿海国家对于冷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在预制菜的发展路上比我国有着完整的制作流程和更丰富的发展经验。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备受瞩目的话题,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预制菜对比家常菜的确更有时间优势。
普通的一顿便饭平均制作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人口越多则时间要适当延长,饭后餐具的处理和厨房的卫生打扫也需要耗费时间。
对于上班族来说,大多数人为了留足休息时间都会选择吃外卖或是速食食品。但外卖和速食品的营养安全就像是开盲盒,餐厅的卫生是看不到的。如此看来,预制菜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同时遇到的挑战也会更多。
国内预制菜的发展
根据2022年食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预制菜规模在不断上涨,当年的规模已经达到4300亿左右。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能达到预制菜全民化,将会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值。此次中日韩签订预制菜合作协议不仅是一次积极的合作更是一种尝试。
在借鉴日韩预制菜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如果中国能够成功推广预制菜全民化,也能够为亚洲地区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技术。
想必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日本就排放核污水问题上就不断与我国发生摩擦,日本虽然被称作食品安全国家,但是前段时间日本的吃海产品自证清白的操作可以说是非常迷惑。
当天排放核污水后我国便立刻封锁了日本进口中国的渠道,但是可以放心是,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预制菜的技术支持,并不掺杂其他的因素。
我们必须理性承认,日本在预制菜行业确实可以算作前辈。在饮食上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在预制菜制作上我国可能遇到的四个挑战点。
第一种就是冷链运输的距离,中国国土广大,如果要一个厂区大面积提供预制菜,能保证食物保鲜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运输时长。
要想推广预制菜全民化,那么每个地区都必须要有预制菜生产园区,或者是以增加保质期、提高运输效率方面多下功夫。
第二就是预制菜的地区口味。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南北口味不统一的“网络大战”,吃甜的还是吃咸的,吃辣的还是吃不辣的。想吃家乡特色菜的时候该怎么办。
还有就是,目前市场上的视频多是以重口味为主。预制菜能不能打造出地区特色爆品,既能扩大影响力又能满足顾客需求。
第三点就是预制菜的制作,和日本韩国不同的是,我们的饮食种类更加丰富,主食副食搭配是要花费心思的。
原材料品种复杂多样占比成本高,在面向校园时较为稳定,如果是面向社会,零散的订购对利润影响较大。
第四是包装问题,如果预制菜和普通速食食品一样采用塑料制品,就不得不考虑到健康问题。
如果是即热类的预制菜,就难免要考虑包装在加热的同时,所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将会和饭菜一起吃到肚子里去。时间长了身体内积攒的塑料微量毒素会越来越多。综合来看,预制菜想要推进全民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预制菜的高端路线
在中日韩的交流会上,有一个词非常值得探究,“高端预制菜”。我国将预制菜定为高端菜系那么它的销售路线一定会与市场上大部分的食品有所不同。
首先质量上不仅区别于速食食品,在家常菜上也要更有特色,如果仅从销售路线上来看,预制菜如果走进校园就算高端的话,和普通菜品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预制菜从制作成本到销售渠道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筛查,怎样搭配算是高端,什么样的菜系更有卖点。
在生产园区内,选择工业化生产制作预制菜,那么其生产设备就要有所创新。这应该也是和日韩合作的突破口。
中日韩通过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我国能为全民化预制菜准备更充分,技术上更成熟。相信预制菜如果能够突破这些问题一定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毕竟谁能拒绝健康好吃还快捷的佳肴呢。
会议的最后还提出了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次预制菜只是三个国家的初步尝试。三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法规协调等方面的合作,以提升整个亚洲地区的食品安全水平。
但有一个问题必须重视,那就是我国在食品安全上不能全权由日本和韩国把关,只有将安全捏在自己手里才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总结
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预制菜作为一个蓝海赛道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中日韩三国共同交流预制菜合作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仍需考察。
外资的合作我们相信国家的判断,如果预制菜能够给国人带来便利,那么发展起来也未尝不可。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