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预制菜,简单来讲,就是半成品的可食用的各种菜肴,比如各种盖浇饭的菜,都可以做成预制菜品,像我们持的梅菜扣肉、红烧肉、土豆炒牛肉等,这些预制菜被装进一个个塑料袋中,我们想吃的时候,拿着预制菜一加热,倒在蒸好的米饭上,直接食用,方便的很,甚至,口感和口味也远超在饭店里吃现做的,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它便宜啊!
第一次接触到这玩意的时候是2007年的时候,我在上海的某乐迪KTV里工作,当时的工作岗位是厨房,专门做简餐的,一进到厨房的时候,我都傻了,这都没有明火,怎么能称为厨房呢,只有两个电磁炉,油盐酱醋都没有,甚至没有刀,只有剪刀。
一头雾水的我也没有问那么多,毕竟,我只是个打工的,人事面试的时候没有问我有没有厨房经验,而且还说工作很简单,老师傅带半天就可以了。果然,老师傅带了我俩小时,我就会了,原来一切如此简单。
由于是KTV嘛,自然不能做大餐,所谓的简餐大有台湾的风格,毕竟这家KTV就是台启。简餐都是固定好的,分为不同档次的,基本上是一个盖浇饭+一杯冰红茶+布丁一个+鸡翅6个,两种档次的简餐只有鸡翅数量的区别。
鸡翅嘛,冷冻得腌制好的,微波炉转一会出餐,布丁嘛就是用布丁粉冲水,倒入器皿进行冷却,盖浇饭就是电饭煲里做好的米饭,加上所谓的预制菜包:台式卤肉、梅干菜扣肉粮种,对了还有意大利肉酱面,意大利粉煮好,捞出来,肉酱也是预制的,热水里热一下,浇上去就可以了,老实讲,那些味道闻起来还真不错。
那个时候,真的感慨上海真是个奇妙的地方,饮食都可以如此方便。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各种资料,也渐渐地明白了预制菜是个什么玩意了。
直到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开的小饭店,是那种专门做外卖的小店,其实在他开小店之前,我们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的,自从开了小店,他总是在电话里说忙。有一天晚上,他喊我去他的小店喝两杯,我就去了。他说他不准备干了。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太累了,不想干了,据他说,每天一睁眼早上10点,就是干,一直干到晚上12点,实在是熬不住了。
我说你可以啊,那生意一定不错吧,他笑着摇摇头,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哥们,我记得以前的你不会做饭啊,怎么就做起厨师开起饭店了?
他说,现在,开个小店,根本就不用厨师,根本就不用你会不会掂勺,一切都是半成品,一加热就可以了。
说着,他就推开厨房的门,带着我进去看看,我刚进门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跟之前我所待的厨房简直如出一辙,而且我发现,他做的也是简餐模式,等于说一个套餐下来,有甜品,有主食,有饮料,所有的一切都是半成品。
朋友说,一份菜包6块左右吧,加上米饭和打包盒,饮品,甜点,加起来不到10块钱,售价19.9,除去外卖费用,一份餐能有4块左右的利润,很有可能一份菜包,可以匀成两份餐,这样下来,利润就更高了,一天100多份吧,生意淡的时候80多份。
为了这个生意,他已经是将近一年没有正常的生活了,他还说,大部分饭店如今都用菜包了,除了青菜一类要求新鲜的,肉菜基本上都是菜包。
预制菜,顾名思义都是提前做好的,甚至是提前几个月,通过机械化流水线做好,冷冻起来,进行售卖的,这其中防腐剂含量可想而知。本来,这一产品的问世就是为了方便特殊情况下,方便人们就餐的产品,类似于方便面,但是,很显然,目前饭店为了在内卷中生存,都选择了预制菜包,毕竟它不但便宜,而且,可以为饭店省下厨师的成本,要知道一个饭店最大的开支就是厨师。
很显然,如今大众餐饮行业,别人用,你不用,你出餐就比别人慢,你的菜就比别人贵,你开饭店的成本就比别人高出一个厨师的工资。这样对着卷下去,厨师这一行业算是废了而我们的饮食安全也跟着逐渐的失去了底线。
真不敢继续想下去了,幸亏,如今的我基本不在外面吃饭了,一直以在家做饭为主,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任由预制菜去占领我们的餐桌,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