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大法案在7月4日前闯关成功,由于前期定价充分,短期市场反应已不大。在这个时点上,更适合对其长期影响进行再评估,包括赤字、增长、行业等方面,存在一定预期差,或在日后提供交易机会。相对目前市场主流认知,我们提示:2026年赤字的上升或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和消费的提振或低于预期,就业的冲击或大于预期。
相对于2025年,赤字到底会增加多少?
CBO和CRFB测算的对应基准中,假设减税在2026年失效,赤字增量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延期的贡献,并非相对2025年的净增量。因此,不论是十年总共3.4万亿赤字、还是2026年4800亿赤字,都远高于2026年实际的赤字增幅。
我们提供2个思路,对2026年较2025年边际新增赤字规模尝试进行估计,结果大致在3000亿左右,如考虑到关税2000-3000亿的对冲,特朗普的政策组合在2026年额外贡献的赤字或小于1000亿,这一点远低于当前市场预期。
(2)对经济的拉动值得期待吗?
我们持怀疑态度,法案对当下美国经济的支撑或有限。
首先,本次减税量级远小于上轮,但关税幅度远大于上轮,考虑到2018-2019美国经济的走强程度有限,本轮前景亦不能太乐观。
其次,减税与关税夹击下,收入层面或出现“劫贫济富”,美国消费难有明显改善。
最后,医疗补助的削减,将带来医疗产业、居民消费、个体就业全方位的损失,其长期影响需要持续关注。
(3)哪些行业更加受益?
传统能源、芯片、军工成为赢家;新能源、大学、医院面临压力。
(4)市场走势的影响
短期关注减税成功是否会令特朗普在关税谈判中更加鹰派,其他潜在叙事还包括赤字恐慌、美债供给、复苏交易等。
7月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参议院版本的《美丽大法案》,后经特朗普签署生效。作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里的核心政策,市场此前已经围绕其赤字是否增加等问题进行了充分定价,法案落地后的资产反应已不明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案对后续市场已没有影响,相反,在这个时点上,结合最终版的内容,更适合对其长期影响进行再评估,包括财政赤字、增长、行业等方面,里面存在一定预期差,或在日后提供交易机会。
相对目前市场主流认知,我们提示:2026年赤字的上升或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和消费的提振或低于预期,就业的冲击或大于预期。
一、美丽大法案的终版内容
(1)法案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主体依然是减税,旨在延续并扩大特朗普第一任期的TCJA(减税与就业法案)减税条款,并减少民主党政府此前增加的相关支出
《美丽大法案》反应了特朗普赤字结构性扩张和收缩的意愿: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要求进一步扩大对个人和企业的减税;另一方面,对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教育、医疗、居民福利等领域进行大规模的赤字削减。
第一,从减税部分看,可以简单分为TCJA延续条款和新增减税条款。TCJA相关条款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减税政策的延长、扩展和恢复,比如对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的减免、提高SALT抵扣上限、恢复企业研发开支费用化、设备投资100%加速折旧等。新增个人减税条款则旨在兑现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主要包括小费税和加班税削减、允许工厂投资费用化和清洁燃料税收抵免等政策。
第二,从支出削减看,《通胀削减法案》、医疗、教育和SNAP福利首当其冲。打击新能源方面,法案明确废除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并逐步取消新能源投资的信贷支持;削减福利方面,不管是Medicaid、教育贷款,还是SNAP(营养补充计划),均面临标准的收紧和资金的收缩。
(2)相关条款从何时开始生效?TCJA延期部分集中在2025年底,商业部分的税收优惠重启追溯至特朗普上任前后,而能源、医疗等支出削减时点则分布在后续若干年
第一,减税条款部分,TCJA中的个人和企业减税政策可以在2025年12月31日后延续。部分新增减税政策立即生效,比如2025年1月19日以后的企业研发支出可以一次性抵扣,企业在2025-2029年开工、2031年前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可以100%加速折旧。
第二,清洁能源条款部分,电车购置补贴将在今年9月30日终止,而替代燃料加油设施补贴则要到2026年6月30日才终止。而对于太阳能和风能投资生产而言,2024年12月31日后的建设抵扣优惠全面终止。今明两年之间,美国清洁能源厂商可能受损非常严重。
第三,医保条款部分,存在条款生效豁免期,部分条款并非立即落地。Medicare资格未来仅限于美国合法居民,旨在避免为非法移民提供服务,生效期从2026年10月1日开始,Medicare未来获取服务的资格也逐步与社区参与和工作时长结合,生效时间从2025到2027年各不相同。
二、相对于2025年,赤字到底会增加多少?
目前市场参考较多的赤字预测数据,来自CBO和CRFB,但由于其测算的对应基准是前期减税条款在2026年失效,因此赤字增量预测包含了大量政策延期的贡献,并非相对2025年的增量,而市场无疑更关心2026年边际上到底增加多少赤字。
按照机构预测,未来10年,核心赤字(primary deficit)将增加3.4万亿美元,叠加7100亿利息,总赤字将额外增加4.1万亿美元,其中大头是2017年TCJA的延长和扩展,达到惊人的3.85万亿美元,新增减税仅贡献7000亿赤字。因此,不论是十年总共3.4万亿赤字、还是2026年增加的4800亿赤字,都远高于2026年实际的边际赤字增幅。
那么,2026年赤字到底会比2025年增加多少呢?现有数据有两个麻烦点:
第一,2025年TCJA相关条款依然生效,因此计算2026赤字增量时,需要剔除TCJA延长的这个部分,仅保留扩展的部分。可惜的是,目前CBO和CRFB的数据口径中,将TCJA的延长和扩展打包在一起,无法进行严格的区分。
第二,赤字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前置特征,并不是十年平均分配,即使能在总量上剔除TCJA的延期部分,仍无法准确判断2026年的部分是多少。
我们提供2个思路,对2026年较2025年边际新增赤字规模尝试进行估计,结果大致在3000亿左右,如考虑到关税2000-3000亿的对冲,特朗普的政策组合在2026年额外贡献的赤字或小于1000亿,这一点远低于当前市场预期。
(1)参考2017年TCJA推出时的赤字预测,线性外推予以剔除
2017年TCJA通过时,当时CBO对十年赤字预期增加为1.4万亿美元,考虑到2024年名义GDP高于2017年约50%,简单线性外推,TCJA延期十年的新增赤字可能在2.1万亿左右,将其剔除,后续十年较2025年新增赤字在1.3万亿左右(不包括利息)。
接着,延续上述思路,我们将2.1万亿等量扣除在后续每一年,2026年赤字增加约2500亿美元。
(2)结合CBO不同基线情形下的未来预测值,进行估计
在减税和关税尚未推出时,预期2026年赤字为1.71万亿,目前减税法案通过后,2026年赤字增加4790亿,则2026年实际赤字预估为2.19万亿左右,减去2025年赤字原本预期1.87万亿,增量大致在3200亿左右。
综合来看,2026边际赤字增量也许在3000亿附近。4月和5月的关税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高出160亿和200亿,年化有望保持在2000-3000亿之间,基本可以对冲大部分美丽大法案的赤字。
三、对经济的拉动值得期待吗?
我们在此前海外中期展望中曾指出,下半年市场在贸易缓和、减税落地、联储降息等利好下,可能演绎复苏预期。市场交易主体相对简单,但是否最终兑现,还需要观察。其中,美丽大法案能够带来多少实质性帮助?
鉴于减税规模远小于上一次、仅少数富人获益、关税冲击更多人群、医保等福利支出削减极大损害相关产业和个人就业,对美丽大法案的经济拉动效果持怀疑态度。
逻辑包括:
(1)本次减税量级远小于上轮,但关税幅度远大于上轮,考虑到2018-2019美国经济的走强程度有限,本轮前景亦不能太乐观
2017年,特朗普减税幅度在历史上靠前,个税方面,各档税率均有所下调,最高税率从39.6%降至37%,企业所得税方面,从35%降至21%。但2025年美丽大法案,新增减税只在边际上修补。
2018-2019年,特朗普贸易战主要针对中国,且关税税率整体仅上升15-20%,但2025年,特朗普对全球多数国家普遍征税,且税率提升均超过10%,对华甚至达到30%(截至2025年7月初)。
数据显示,2018-2019年,特朗普减税与关税政策冲击下,美国经济并未出现显著的、持续的改善,包括企业投资在内均未出现明显上行。
(2)减税与关税夹击下,收入层面或出现“劫贫济富”,美国消费难有明显改善
减税的好处集中在富人群体,穷人不仅改善不大,还需要面临更大的关税冲击和医保削减的负担,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总体而言,全社会大多数人群的收入在新的政策组合下,可能出现恶化,仅最高10%收入群体会有所改善。
这一背景下,美国居民消费很难出现明显支撑。2018年经验看,当年也是可选消费跑赢大盘,或与收入的结构性分化有关。
(3)医疗补助的削减,将带来医疗产业、居民消费、个体就业全方位的损失,其长期影响需要持续关注
预计联邦政府在10年内将削减对各州约1万亿美元的医疗补助资金,占同期联邦医疗补助支出的15%,并将无保险人数增加1180万。
Medicaid是美国大量人群的主要保险来源,对其生活、医疗、就业有显著正面影响,削减相关开支,可能使得大量医院面临倒闭和裁员风险,低收入群体健康和财务状况恶化,以及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023年数据显示,Medicaid医疗补助覆盖了近40%的儿童、80%的贫困儿童、近50%的贫困成年人。并且,相对于白人和成人,Medicaid对少数族裔、残疾人、患有疾病等特殊群体的覆盖比例更高。美国医疗服务业是贡献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且医院运营、长期医疗服务支出,均大量依赖联邦政府的医保相关支出。一旦削减,会造成医疗相关岗位和下游职位的就业损失,预计2026年就业职位将因此下降超100万个;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医保负担增加后,会拖累相关消费,因健康风险更难找到工作。
四、哪些行业更加受益?
对行业而言,“几家欢乐几家愁”。
传统能源、芯片、军工成为赢家。由于法案中针对企业研发支出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折旧给予了非常丰厚的激励,不管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企业,还是正在大兴土木的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商,抑或是新一轮军费扩张下的国防承包商,都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注入和优惠税收政策,今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行业的资本支出有望大幅扩张。
新能源、大学、医院面临压力。法案中取消了购买或租赁电动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商也将不再有资格享受特殊税收抵免,美国的电车和新能源企业可能面临潜在挑战。法案针对大学的投资收入和捐赠税出台了更为苛刻的条款,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等顶尖高校将面临最高8%的投资收入税和8%的捐赠税。医院则受到联邦医疗补助下降的威胁。
五、市场走势:叙事线索包括债务担忧、关税立场、复苏交易等
法案对市场的影响逻辑存在多个维度,且叙事方向存在差异。
首先,赤字的上升或继续催生债务风险的担忧,债务上限提升也会带来短期美债的供给潮,美债尤其承压。
其次,作为关税的主要对冲,减税的及时落地,对于特朗普是极大鼓舞,后续恰逢关税谈判,其是否恢复强硬立场,需要观察,有利避险资产。
最后,财政刺激落地,若叠加后续联储降息,以及贸易缓和,下半年市场不排除交易美国和全球的复苏,有利风险资产(但我们前面指出,法案对经济的实际支撑作用有限,但预期先行)。
短期来看:美债收益率前期下行较多,关税扰动、债务担忧、短债发行,均对其不利,或震荡为主;美股在历史高位,若经济数据走弱叠加关税扰动,不排除在8月前后阶段性调整,但下半年复苏交易下,继续上行;美元的直接影响较小。
美国通胀上行超预期,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大幅升值,美债利率上行,美股继续下跌;美国经济衰退超预期,美国通胀快速下行,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联储被迫转向宽松;欧洲能源危机超预期,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需萎缩,政策面临两难;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逆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恢复低于预期,供应端的分裂超预期,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深,相关资源争夺恶化;俄乌与中东冲突恶化。
钱伟: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覆盖海外宏观策略、大类资产、全球流动性、进出口、汇率等。
张溢璨: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研究员,武汉大学学士,杜克大学硕士,负责海外经济与政策、海外策略、中美关系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