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越南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外贸成绩单——尽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越南货物进出口总额仍达4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并实现76.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这份数据的背后,暗藏两大矛盾:一方面,越南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达到历史峰值,上半年对美出口709.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越南从中国的进口额高达847亿美元,凸显其供应链对中国原材料的高度依赖。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结构,正让越南在全球经贸博弈中如履薄冰。
petrolimex在海防港的进口石油仓库
对美出口狂飙,但“洗产地”模式遇阻
美国市场仍是越南外贸的“命脉”。2025年上半年,越南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4.4%,其中电子产品(232亿美元)、机械设备(220亿美元)和纺织品(162亿美元)位居前三。然而,美国近期对越南商品加征“对等关税”的威胁悬而未决,尤其是针对中国半成品经越南转运的40%高关税政策,直接打击了越南“借道出口”的商业模式。例如,越南纺织业80%的纱线、聚酯纤维依赖中国进口,若美国严格执行原产地规则,这类“中国制造、越南贴牌”的商品将面临毁灭性关税。越南工贸部已紧急呼吁企业调整供应链,提高本土化生产比例,否则可能失去美国市场。
中国原料“卡脖子”,rcep成新出路
越南的进口数据暴露了其制造业的软肋——847亿美元的中国进口额中,绝大部分是机械设备、电子元件和纺织原料。这种深度绑定让越南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进退维谷。为降低风险,越南正加速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5年上半年对rcep成员国出口激增17.6%,其中中国市场贡献612亿美元,成为越南农产品(如榴莲、咖啡)的新增长点。此外,越南企业正转向欧盟、中东等自贸伙伴,例如intimex集团已将对美咖啡出口份额从70%降至50%,转而开拓欧洲市场。
每月出口数百万个纺织服装产品的太原纺织服装公司
外资加码越南,但“隐形风险”浮现
尽管贸易环境动荡,2025年上半年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仍达215.1亿美元,创15年来新高,其中55.6%流向加工制造业。新加坡(46亿美元)、韩国(30亿美元)和中国(25.5亿美元)是最大投资来源国。外资的涌入助推了越南出口,但也带来隐患——外资企业贡献了越南71.7%的出口额,本土企业仅占28.3%。这种“外资主导”的模式使越南经济极易受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例如美国关税政策已导致部分电子厂推迟在越扩产计划。
未来挑战:关税战、供应链重构与转型阵痛
7月9日,美国将公布最终关税清单,越南可能面临20%的基准税率,远高于全球平均10%的水平。若成真,越南低利润行业(如成衣、鞋类)将遭受重创,因为这些产业平均利润率仅3%-5%,难以消化关税成本。与此同时,越南正被迫加速供应链升级——从单纯的加工出口转向高附加值制造,例如瑞典利乐公司近期在胡志明市投产2亿欧元的无菌包装工厂,标志着高端制造业的布局。工贸部强调,企业必须活用17项自贸协定,尤其是原产地规则,才能在全球贸易新秩序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