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都已离世,丈夫也无兄和弟,只有一个姐姐,大姑姐家在县城住,姐夫在一家机器制造厂工作,大姑姐在一家服装厂上班,家里有一个婆婆,虽然他们家庭条件也不多富裕,但是比起农村已经好太多了。
我们家以前没少得他们两囗子的照顾,丈夫是他们家的单传,那时公婆要种地养家,比丈夫大了3岁的大姑姐常常像小大人似的带着他玩,有什么好吃的,她总是尽着她小弟吃。
时间如白驹过隙,常言说得好,女大十八变,19岁的大姑姐出落得美丽大方,经亲戚介绍和家在县城的姐夫相识结婚。
姐夫在一家制造厂上班,大姑姐结婚后,他们家把她安排进了一家服装厂工作,大姑姐先后生下一儿一女,比我们家的孩子要大几岁。
我和丈夫结婚后的这些年里,和大姑姐的关系特别好,不知道的人都误以为我俩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俩。
那些年,我常把地里种的新鲜蔬菜,家里散养鸡下的蛋,还有现榨的菜籽油、花生油还有自家种的小麦磨的白面送给大姑姐家。
大姑姐每到休息日,总是带着她买的香肠、牛奶、蛋糕、水果回来和我们团聚,还带有一大包她孩子穿小了的衣服。每年春节前,她都会给我们女儿和儿子买一身新衣服和鞋袜,临走还硬塞给我些钱,让我们置办年货。
我知道她们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拒绝接受那些钱,大姑姐就佯装生气道:那我们是不是也不要你送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啊!
丈夫的突然离世,犹如五雷轰顶,瞬间把我击垮。我身体本来就弱,地里的重活以前都是丈夫干的,我跟在他后面只干些比较轻的活,那些拉车、拉粪、追肥、犁地、砍农作物秸杆、浇地、扛粮食、晒粮食的活都是丈夫干的,我干家务,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养猪养鸡鸭。
丈夫是我们家的顶梁柱,顶梁柱一倒,我们家塌了。五六亩土地要种,两个孩子需要养,我彻底崩溃了。
唯一的弟弟突然离去,大姑姐悲痛欲绝,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丈夫下葬一个月后,大姑姐和姐夫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要把我们娘儿仨接到城里他们家去。
我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声说道:那怎么能行。我一个女人,啥都不会,还带两个孩子,离开了土地,吃什么?喝什么啊!
姐夫见我一囗一个不行,便宽慰我道:这些我和你姐都考虑好了,你们只管去就是。
大姑姐补充道:小建(丈夫)走了,帮你照顾好我侄女和侄子,我义不容辞,跟我们去城里吧,让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使他们长大成人成材。
姐夫家住的是自建房,有四间平房,他们夫妻一间,大姑姐婆婆一间,十五岁的外甥一间,12岁的外甥女和她奶奶一间,剩下的一间让给了我们,10岁的女儿跟我一张床,在我床旁边又铺了一张单人床给儿子。
住的问题解决了,吃饭他们是这样安排的,姐夫家儿子上初三,女儿刚上初一,早饭和晚饭在家吃,中午在学校吃。我女儿和儿子上小学,一日三餐都在大姑姐家吃,学校离大姑姐家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他们两个结伴上下学,不需要接送。
我则跟着大姑姐进了服装厂,在厂里当临时工,干些杂活。我每天早上都赶在大姑姐婆婆前起床做饭,中午和晚上都是大姑姐婆婆做的。我叫她婶子,婶子是一位心底善良,勤劳朴实的人,对我和孩子们都很关心。
我和大姑姐中午都在厂子里吃食堂,姐夫也在厂里吃,所以,每天中午只有婶子和我两个孩子在家吃饭。婶子常常按时按点做好午饭后,她还往学校的方向去接女儿和儿子。
两个月后,我从工友们的闲聊中发现,许多城市里的女人,都为做几个月大幼儿穿的那种棉衣棉裤上愁,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几个月大的孩子穿的都是那种保暖的花斜纹棉袄棉裤,小孩子了一吃奶就尿尿,那时候还没有尿不湿,一天之中要尿棉裤上好几次,那就要即时拆洗重做。但是有许多人压根儿就不会做,有的会做的又没时间。
我说我会呀,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我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帮忙做。身边的几个人都知道我是从农村来的,就试着让我做两件看看。
当她们第二天拿到我做的棉衣后,赞不绝口,纷纷夸我做的棉衣针角均匀细密且直,棉花套的厚薄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两只脚做得每个角都支支棱棱的。
这一传十,十传百的,找我做棉衣,棉鞋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为了赶活儿,我往往要熬到凌晨。
大姑姐看我在这方面有“绝技”,她灵机一动对我说:秋芳啊,不如你干脆辞职在家专接这活儿干,按件收费,裁剪、做、一条龙服务,多劳多得,那肯定比上班要挣得多得多啊!
姐夫和婶子都支持我干,就这样,我在家单干起来。这一干不当紧,生意红红火火起来。
三个月后,大姑姐和姐夫替我租下了一间门面房,房子是姐夫同事的,他们要去外地帮儿子看孩子,所以房子就空了下来,当房东得知我的事后,便宜了一半房租。
我用我存的一百多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的缝纫机,又添置了做针线活的各种工具,等把房间打扫干净后,瞅了个双日子便开张了。
又是三个月过去,我挣了点儿钱,就和大姑姐和姐夫商量好后,租了间房子,带一个小厨房的那种,然后我和两个孩子就从大姑姐家搬了出来,因为我实在不想再麻烦大姑姐婆婆天天为孩子们做饭了,毕竟她也六十多岁的人了。
这次大姑姐同意了,她也明白我内心的想法,看着我有能力独立生活了,她和姐夫打心眼里替我高兴。
女儿和儿子都很争气要强,在城里上学,从不和同龄人比吃穿,只跟他们比谁更努力,谁成绩好。
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住了,但是大姑姐一家对我和孩子们的关心照顾一点也没减少。
每逢星期天,大姑姐家是包饺子、炖排骨、煮大骨头,蒸鱼、她就来叫我们去她们家吃饭,不去还不行,她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平时忙着赶活儿,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没时间也不舍得花钱给孩子们改善生活。
每到换季节需要添衣服时,大姑姐总是拿来两套还没撕去标签的新衣服给两个孩子穿,她说是给我外甥和外甥女买的衣服小了,瘦了,商家又不调退,所以只好让她侄子和侄女穿了。
我又咋能不明白,这是大姑姐怕我不肯接受,而是在暗中帮我呢!两个孩子很懂事,大姑姐偷偷给他们零花钱时,他们俩都不要,他们一边大姑大姑喊着,一边说着在大姑和姑父的关怀下,既吃得饱吃得好,又穿的暖,啥都不缺,根本用不着零花钱。
星期天在大姑姐家吃饭,两个孩子争着给大姑姐婆婆(他们俩叫她奶奶)姐夫、和大姑姐夹菜添汤,他们表哥和表姐爱吃的菜,他俩都有意识地少吃或者不吃,吃完饭就帮着收拾碗筷和盘子,还抢着去涮洗。
因此姐夫常常对大姑姐说:哎,要是咱家那俩孩子,能有他们俩这样懂事明白事理该多好啊!
孩子听话懂事明道理,学习成绩优异,我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女儿初中毕业,她没有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报考县重点高中,而是报考了当时的小师范,她想早点工作挣钱,供弟弟上高中考大学,好让我减轻些经济上的负担。
皇天不负有心人,女儿顺利拿到了师范院校的通知书,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三年毕业后,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儿子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三年,他依然是名列前矛,成了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高中毕业,他不负重望,顺利拿到了全国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消息传来,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姑姐家儿子高中毕业后,参军了,女儿考上了一所大专院校。
在丈夫走后的这些年里,大姑姐曾劝我,如果遇到合适满意的人时,就把自己嫁了,说我还年轻,后面的人生路还很长,要为自己好好打算一下。
还说虽然孩子们都很孝顺,可将来他们要工作,也要成家生儿育女,难免有个不得已的时候,要是年老时身边有个伴儿陪着,彼此之间有个照应,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又能解除孩子们的后顾之忧。
我拒绝了大姑姐的好意,说那些最苦最难的日子,我都熬过来了,我还怕啥!
儿子大学四年,除了进校时给他交了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外,余下三年的费用都是他通过勤工俭学挣来的,每年寒暑假回来,他们姐弟俩都会买大包小包的礼品去看望他们的奶奶、姑父和姑母,大姑姐婆婆去世时,儿子还坐飞机回来参加她的葬礼,在她老人家的棂前痛哭流涕,不知道的都以为儿子是她的亲孙子呢!
儿子本科毕业后,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在上海做软件工程师。拿到薪水后,就往家寄东西,他听我说大姑姐颈椎和腰椎都有毛病时,就特意花了近万元买了一张按摩椅,姐夫体检时,查出早期肠癌,儿子了解到上海有看这病最好的专家时,提前预约挂了号,付了手术费药费和住院费,让姐夫和大姑姐去上海做了手术。
如今十多年过去,姐夫身体安然无恙,心情开朗,生活幸福,一切安好!
大姑姐和姐夫常常夸奖我女儿和儿子对他们太好了,可儿子女儿则说,姑妈和姑父为他们辛苦了那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当初如果没有姑父和姑妈对他们的不离不弃,就不会有他们俩的今天!现在他们长大了,该换他们照顾他们了。
这话直听得大姑姐和姐夫泪流满面,大姑姐擦着眼泪说,她对侄女和侄子的好,从未想过要让他们回报什么,只是想帮弟媳妇和侄子侄女能摆脱困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坚强生活下去,没想到他们却因此而多了一双儿女!
如今女儿儿子都已成人、成材、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还能这样知恩回报,我可以向九泉下的丈夫说:小建,你泉下有知,当年我在你棂前发誓要好好抚养儿女们长大有出息,我做到了!你安息吧!
您说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点评,记得点个关注,点赞收藏和转发,以便咱下次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