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房,幸福感就能提高吗?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为2.4亿人,其中有7700万为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单身人口将接近2.6亿人,数量之多,让人大为震惊。
如今在婚姻问题上出现了个奇怪现象,就是父母急得要死要活,而年轻人却根本不着急。在传统观念中有个成语叫成家立业,先成家,再去发展事业是传统文化中成年人的人生发展顺序,更是父母给自己定的人生重要指标。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父母才能安心。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则把成家当成是一种烦恼,认为只要不结婚、不买房,生活就能幸福很多。
其实这也怪不得年轻人,收入低、物价高等因素也限制了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有一组数据说的是一线城市44%的青年都是月光一族,其实不用数据分析,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这样,钱都给自己花了,自然就没有办法再谈恋爱了,毕竟男女朋友一场约会下来消费也要个大几百。
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去谈恋爱也是一个因素。这里有个表格,中国的年工作时长为2555小时,位居亚洲第一,按每年250天的工作时间算,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以我在帝都的工作经验看,还是比较客观的。再算上每天上下班公共交通的时间,每天应该有11到12个小时。下班回家早已累得没了人形,想谈恋爱就成了一种奢望。
90后95后在感情思想上也相对开放,结婚作为两个人感情好的表现,而感情淡了就离婚,也是一种普遍现象。结婚人少,离婚人又变多,单身人数自然也水涨船高。
而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有个重要数据,大部分单身女性位于城市,而单身男性则在农村,城市女性对结婚的要求偏高,房子、车子、彩礼一样都少不了,三大件累计超“百万”,匹配机制极其恶劣,让二者失去了看对眼的机会。
那么我们不结婚、不买房,生活幸福感就能提高吗?我不说这种行为能不能提高幸福感,只说他的可行性。只满足个人的衣食住行,一个人想活的快乐并不是难事。至于感情需求的满足嘛,现在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已经给了人们充足的感情寄托,毕竟人的感情是多样化的,只要有事物能让自己喜欢,并且让人感到满足就可以了。打打游戏,撸撸宠物,很多人就是过着这样的独居生活。
至于你想躺平避免被割,那是不可能的,个人定制旅行、小型厨具、单身公寓,都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毕竟单身人群可是有2个亿之多,资本最关心的就是消费人群,针对单身人群的消费已经悄然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实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希望。结婚生子就是一种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行为,而没了希望就会失去这种动力,毕竟自己未来什么样都不可知,就更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起面对未知了。
要说完美的人生肯定不存在,有人看重物质,有人看重内在。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有利有弊,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得到就意味着同时要有所放弃,是和对的人长相厮守,还是一个人随遇而安,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对了。对此你怎么看,不妨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