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大庙的那些年那些事儿》(连载第114)

2022年07月03日06:55:05 情感 1781

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读完之后点赞、关注。如果能够留言评论,更是感激不尽,我会尽量回复。您的支持就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同时期待您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谢谢!

家里晚辈给长辈拜年,营子里刚娶的新媳妇儿给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拜年,小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换上新衣服,三五成群、相约结伴给各家各户的大人们拜年。

拜年时,女孩子们还不忘互相比较一下新衣服。如果,大家都说某某的新衣服好看,那这个女孩子的笑脸估计会保持至少三天而不退。

不像如今,生活富裕了,孩子们也不再为那身新衣服和好吃好喝而睡不着觉。

但我总想,当年让我们兴奋不已、憧憬期待的真的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吗?

那洋溢着幸福开怀的节日气氛,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隔阂的亲密往来,节日里那份特有的对岁月人生的感叹和对未来的向往,等等,这些也许才是这个节日真正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所在吧。

拜年的人,如果是给本家的长辈拜年,则要磕头。如果是给本营子岁数大的长辈拜年,则不需要磕头,两手相握,作揖即可。


《儿时大庙的那些年那些事儿》(连载第114) - 天天要闻

到了每一家都是先说喜庆话,然后坐一会儿喝点茶水、吃点瓜子唠唠嗑,特别随意自然。即使平时有隔膜的两家人,在这一天在表面上也会笑脸相迎。

有的家户门大,长辈多,孩子就悲催了。一上午从各家拜年回来,膝盖是遭足了罪。

尤其是当时家家都是土地,几乎所有的孩子出去拜年回来,崭新的裤子都沾满了泥土,都要把刚刚穿上的新衣服好好胡撸一遍。因为老一辈的人有说处,初一不准洗衣服,不准往外扔垃圾,等等。

非常庆幸的是,现在好多老亏成老讲究都被移风易俗了。现在的孩子们给长辈拜年,不仅不用磕头作揖,而且还得看心情,高兴了,给你问句“过年好”,不高兴的话,可能瞅都不瞅你一眼,自顾自地抱着手机旁若无人。

这种现象,不是存在于某一家,而是许多家都这样。也不是存在于某一个孩子身上,而是许多孩子都这样。

客观来说,不是大人不教导,不指料。而是孩子们对大人的说教根本就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即使大人气得眼蓝,但吹胡子瞪眼的结果却差强人意,不知道这算不算社会进步的悲哀。

想开了,也就心安了。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痕迹。

不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长大的孩子,无法体会那段艰苦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也无法体会我们这一代人的艰辛。


《儿时大庙的那些年那些事儿》(连载第114) - 天天要闻

忆苦思甜不忘本。可好多的同学、同事、亲戚、朋友都抱怨:“现在的孩子太矫情,现在的孩子太难管。身上存在着种种不好的毛病,却又说不得。”

是啊,看看现在的孩子,青春期叛逆,一个多么好的调皮捣蛋的借口。

在我们小的时候,你还青春期,笑话。一根讲棍儿敲在额头上,一顿大鞋底子烀在屁股上,一个大耳刮子搂在脑袋上,一只镐把抡在后背上,啥期都不期了。

你想拿你小时候的乖巧听话去引导他,你想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去教育他,你想用文明礼貌的人公之理去感化他,可现在的孩子愿意听吗?

你想向他倾诉,只能是一厢情愿,你想让他聆听,只能是一种奢求。

“你们那个时候是什么年代,老土。”一句话让你哑口无言,让你无言以对。

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小时候和大人之间不曾有过的“代沟”,现在不仅有,而且深不见底深不可测。

过了正月初一,便是亲戚们走动的时候了。远远近近的亲戚们,开始互相拜访。

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或者哪家有了红白喜事。亲戚们不管路程多远,不管天气如何,都会跑来帮忙。

让人从心里由衷地感动,让人真正感受到“是亲三分向,是火热其烣。”即使是亲戚绕亲戚,亲戚套亲戚,七杆子打不着、八杆子戳瞎眼的亲戚,也都显得格外亲热,有着十足的亲戚味。

特别是一些女人们,手拉着手,好似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唠不完的家长里短,诉不尽的骨肉亲情。那种亲热劲儿,绝对会感染旁边的听众,让你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生发出感动来。


《儿时大庙的那些年那些事儿》(连载第114) - 天天要闻

但现在的亲戚之间,情分却愈发地淡了,有的甚至形同陌路,成为了有血缘纽带关系的陌生人。

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但主要的原因不难找到。

就是生活没有了交集,自然关系就淡了。俗话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朋友如此,亲戚也如此。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忙”成为了每个人的日常压力。忙于工作,忙于生计,忙于照顾老人,忙于照顾孩子,忙于各种各样的应酬,忙于迫不得已的交际,忙于……

总之,每天都很忙,每年都很忙。以至于忙得忘记了亲戚之间的走动,忘记了亲戚之间的过往。

距离上的疏远,来往上的淡化,时间上的流逝,让亲戚之间的感情就愈发地淡了。久而久之,亲戚间的感情就荡然无存了。

淡如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淡如白纸板,没有一点色彩。

尤其是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曾经有着朴素情怀的农民,进入城市之后,由于“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了传统亲情交往愈发地变味儿了。

另外,大家都在陌生人的世界里生活。相处关系更近的反而是同事和朋友。人和人之间是相互的,彼此帮衬才能走得更远,亲戚之间尤为重要。

亲情是春风吹来时,播种在田园里的希望。亲情是酷暑来临时,撑开在你天顶上的一抺清凉。亲情是金秋丰收时,收藏在你心中的甜果。亲情是严冬到来时,投射在你身上最暖的阳光。


《儿时大庙的那些年那些事儿》(连载第114) - 天天要闻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唯亲情永恒。生活之美,无所不爱,唯亲情难忘。没有亲情的日子是孤独的,没有亲情的生活是痛苦的,没有亲情的人儿是不幸的,没有亲情的天空是昏暗的。

(待续)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谢谢朋友们动手关注、点赞、评论、收藏、转发)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空难逃生自救指南 - 天天要闻

空难逃生自救指南

最近看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你大概和我一样,每次坐上飞机,都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当巨大的机器轰鸣着冲上云霄,把你带离熟悉的大地,你会觉得人类既渺小又伟大。我们在万米高空,喝着饮料,看着电影,暂时忘却了楼下的车水马龙和琐碎日常。
韩国80岁老人开车冲进休息站导致16人受伤,因走错路错踩油门 - 天天要闻

韩国80岁老人开车冲进休息站导致16人受伤,因走错路错踩油门

△事故现场2日上午11时32分许,韩国岭东高速公路江原道大关岭休息站,一名80多岁的女性(警方暂称A某)驾驶一辆白色福特Explorer SUV失控冲入休息站,撞碎玻璃并撞毁多张桌椅,最终车辆卡在餐厅柜台前停下。 △事故现场A某向警方供述称,她发现开错方向想要停车,结果误踩油门踏板,导致事故发生。经初步检测,警方排除其酒...
从风花雪月到同舟共济:婚姻与恋爱间那道看不见的界碑 - 天天要闻

从风花雪月到同舟共济:婚姻与恋爱间那道看不见的界碑

副标题: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设计师林薇在结婚三周年纪念日翻开恋爱日记,指尖划过“他冒雨送来的奶茶甜到心底”的字句时,窗外正传来丈夫与维修工讨论水管爆裂的喊话声。这一刻的错位感,恰似无数亲密关系演变的缩影——**恋爱是两颗星辰的浪漫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闻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时间一位TOP10房企营销总在饭局上放出豪言:“现在虽然没地没项目,但也无所谓,大不了开个门店做中介老板,20多年的房地产经验总能有口饭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观点也许成立,但放到现在只能说他还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房地产的“食物链”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白皮书》显...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 天天要闻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时间还长。可过了50岁才发现,人生就像一场减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过寥寥几人。五十岁之前,人们往往拼尽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岁过后,方才领悟要向内收敛。那些曾经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渐渐变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 天天要闻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心中的灵魂伴侣#活成阳光,成为一道光​每个人都喜欢身边围满了人,被拥护,被人追棒,都想有人来照亮你,但是我们又不想成长自己,不想去行动起来,恐惧,依赖,退缩,……,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 天天要闻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女人对你态度冷冰冰,对你的事情不上心,你亲近她,她会后退,会下意识将你推开,你有事情要麻烦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时候,你穿荆度棘,为女人做一些事情,试图哄女人开心,女人却不受哄,总是怠慢你,在这个时候,你应当明白女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 天天要闻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中年男女,与一个异性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更长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的相处过程中,智者的选择是保持距离,不频繁接触,靠近。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爱情这事儿,多半藏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关头突然来了,那些被身份、规矩裹着的感情,到底会露出啥样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关系当成生活的调剂,却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想见你,抛开那些世俗说的角色,你心里头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