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熙熙攘攘的人间(转载,好的文章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2021年10月05日18:40:02 情感 1419

二十二岁之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周先生。我想象中,婚纱一定是蓝色的,手捧花应该是热烈鲜红的杜鹃,戒指可以没有钻,可以不是贵金属,但一定是他独家定制的,全世界仅此一枚。

这熙熙攘攘的人间(转载,好的文章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 天天要闻

年轻时候的自己肤浅,对于幸福的定义也片面,而关于未来生活的想象,似乎也都凝聚在那些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蛮横地觉得之后的琐碎都会沉溺于那些美好的片段里,永远幸福。

后来也的确收到过戒指,普通的施华洛世奇,男士一生只能定一枚的dr,找工匠独家设计的戒指……我从不怀疑送这些礼物时对方的诚挚,就像听见某些人的山盟海誓一样,我相信那一刻的真诚,但从来不会因为这一刻就给他的所有都加上美好的滤镜。

我越来越难因为这些看起来华丽至极的举动而觉得感动,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女孩子被求婚的时候,会激动得喜极而泣;收到一束玫瑰会开心一整天;和另一半三分钟能讲完的话,用半小时才说完就是浪漫。鲁迅说“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而我只觉得他们吵”。我达不到鲁迅的高度,我从不觉得别人间的仪式感吵嚷,也会围观男孩子站在蜡烛中间捧着玫瑰求婚的场合,但我觉得俗,有一种俗不可耐的感觉,一边看可能会在心里一边感慨,人的模仿性实在太强了,求婚那么大的事,那么不走心,还能有一个个姑娘含着泪答应。

我无法讲清楚为什么我在看见这些场面时会觉得俗,但其实无论鲜花、蜡烛抑或者男人,我都不存在任何偏见。

我热切地爱着世间的每一朵鲜花,此刻的案台上就插着一束粉红色的石竹,买回来的一扎,也没做过多修饰,只是简简单单地把插在了瓶子里。其实我喜欢这世界上所有有生命力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我天生带着的气质中包含了太多“生不起,死不对”的阴影,所以常常对那种鲜活的、甚至带着一点野蛮意味的动植物倾注一种超乎寻常的喜欢,疯狂拔节的植物总是会让我觉得格外美好。也许很多人会说,有些花剪枝会长势更好,这个道理当然我也知道,但是我却总是固执地觉得,违背了本性的好带着一种适应他人意志的卑微,即便活了很久,也只是躯壳在时间里存在着。如果生命终究只是一场烟火般的绚烂,短暂得只配在暗夜里面划出一道稍纵即逝的口子,那也比永远伫立在安全的位置,静默生息来得狂妄热烈。

我其实也喜欢蜡烛,倒不是说有多喜欢烛光晚餐,或者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这个世界上一直为人们默默付出的人,比如老师,比如军人,比如医生。我喜欢蜡烛仅仅因为它是蜡烛,可以用来当成灯光,给黑暗中的我一些慰藉;也可以融化成液体,任我拿捏成我喜欢的样子。我喜欢它仅仅是因为它是它,物回到仅仅只是物的状态,它和我沟通起来,可能会让我觉得更纯粹一点。就好像这世间熙熙攘攘的许多人,有很多美丽的称号,君子、绅士、淑女、才女……好像只要贴上这些美丽的标签,身上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许多令人艳羡的光环,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世间的许多绅士背地里脏话连篇,光鲜的淑女脱掉袜子,还会闻一闻味道是否真地令人难以忍受。更可悲的是为了维护这人前的风光,还得时时刻刻端着,不能将这美好的一面打碎,然后将好好的人生过成人设,谈不上他们到底累不累,反正我看着、挺累的。

似乎在这里说“我喜欢男人”不太合适,说“不喜欢男人”也不合适。对于和女性共存的另一种人类群体,除了报以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之外,我似乎找不到更多的词来概括这一复杂的群体。不说许多男人那么普通还那么自信,也不说男人对女性而言就是对立的,充满了违背人性的攫取与戕害,在我眼里,男人和女人的区别除了性别不同,好像并没有其他的特质值得我大篇幅地声讨。当一个人不再把性别当成一种获取红利的手段,也不把所有的付出看成一种折损或者只能赚不能赔的投资,我相信这世界有许多仇恨都可以迎刃而解。把自己投射到“人”这一个大的群体,只去关注个体间的好坏,不煽动以性别为阵营的负面情绪,当个人,仅仅简单地当个人。

可能的确是因为过了二十五岁之后,女孩子的青春就埋葬了的缘故。这一两年,我好像再难用那些尖锐的句子去怒怼身边所有我看起来不太顺眼的事件,也不大愿意去用绝对的偏见去达到一种令人震耳发聩的目的。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我身边的“同谋”也随之越来越少,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静,甚至带着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寂寞。

我其实一直觉得我自己算不上一个凉薄的人,顶多对这个世界的许多悲欢无法共情,也鲜少真正把自己的情绪讲给别人听。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倾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平和情绪,让心里的怨气能够随着讲述一点点稀释成自己能够承受的浓度。但我总觉得听人诉说格外费时间,给人建议又难以说服对方,找人倾诉格外费精力,听人建议倒是挺好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要么是一种对方对自己负面情绪的附和,要么是理智的客套。说到底,每个人活在这人海中都是一座孤岛,你遇见一个人,发生一些事儿,你以为此后许多年的悲喜都能与之环环相扣,可即便是那种相伴了一生的人,共同走向死亡的几率也同样小得可怜。你说这人生来来往往,拿什么去诠释来日方长?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