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一线城市的房价整体跌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深圳领跑跌幅榜,房价下调了39.3%,价格已经跌回了2016年5月。此外,上海也没撑住,30.6%的下跌把价格带回了2016年3月。北京跌幅略微轻一些,29.5%的跌幅对应着2016年8月的价格。同时,一直房价坚挺的香港也撑不住了,累计跌幅也达到了28.8%,成为一线城市中“跌得最轻”的一个。

一线城市平均房价下跌超30%,跌回到2016年,打破了 “只涨不跌”的神话。这也导致了,之前高位投资买房的中产家庭是损失惨重。根据瑞银的数据显示:“47%的业主正在亏本持有房产”。实际上,一线城市部分地区的房价跌幅更加惊人。比如,深圳南山月亮湾花园、宝安的花样年华群,跌幅都达到了60%。上海闵行区的高兴花园小区,房价也从高位跌幅达50%。
而导致一线城市房价跌回2016年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房地产调控政策起到了作用。从2016年我国就开始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想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而一线城市的执行力度又是最为严格。截止到2021年,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就超过了650次。而最终前些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发酵,先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开始下跌,之后就是一线城市房价出现补跌行情。

再者,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较大,像上海、深圳等房价与收入之比达到了40以上,就是当地居民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上一套房子。显然,一线城市的房价远超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仅如此,在疫情过后,很多居民收入减少或失业,购房能力被严重削弱了,再也支撑不起当地的高房价。所以,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破裂,逐步回归到居住本质就在所难免。
最后,一线城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购房需求出现萎缩。从2023年开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步入负增长的通道。主要原因是一线城市日常开销大、房价和房租高,而且工作也越来越难找,很多外来打工人觉得生活压力太大,就决定去二三线城市发展了。而由于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这就导致了房价下跌已成定局。

事实上,一线城市房价跌回到2016年水平,最受伤害的是中产的财富在快速缩水。不少当年高位买房的中产,现在首付款都给跌没了,却还在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举个例子,上海市民奚敏在2021年投资了一套400万的房子,而在时隔4年之后,这套房子的价格已经跌到256万,房子跌幅超过30%。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投资房产的中产阶级,财富在快速蒸发。
实际上,部分中产家庭是自己断送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财富。一方面,很多中产之前手里都有一笔资金,总想着一夜暴富,于是就把多年积蓄都押在了房产上,这是“贪婪惹的祸”。而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他们的资产缩水就无法避免。另一方面,一些中产也知道房价泡沫迟早会破,但始终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最终错失了变现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