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车市回顾,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车市发生了哪些大事?
众多新能源车企公布2023年销售成绩;特斯拉在中国ota召回超160万辆汽车;高合汽车辟谣已暂停全部工作;蔚来计划在2024年新增布局1000座换电站;威马汽车公告称法院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
众新能源车企公布2023年成绩
2024年伊始,年初几天,各家车企都公布了2023年新能源车型销量。2023年对于主流新能源车企而言,是一个丰收年。新能源车企成绩单出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是赢家,谁还要努力?
要说最大的赢家,自然是比亚迪。对比2022年的186万辆,比亚迪再次突破,全年销售3024417辆,同比增长61.9%。300万的年销量,同时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数字。300万辆不仅创下中国汽车的最高纪录,也是1984年大众进入中国开启合资汽车模式以来,39年的历史中,中国车企终于从合资品牌中夺回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冠宝座。
除了比亚迪,大部分主流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2023年成绩都非常不错,同比都有一定增量。其中,理想汽车在2023年12月突破了月销5万辆。
虽然特斯拉没有公布2023年的成绩,但可靠信息显示特斯拉在2023年有着超过60万的销量。其实,从下一条特斯拉ota召回的信息,就不难看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其实非常不错。
特斯拉在中国ota召回超160万辆汽车
1月5日消息,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于日前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具体如下:
一、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2年10月26日至2023年11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和model x电动汽车,共计7538辆。
二、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4年8月26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model y电动汽车,共计1610105辆。
如今,随着ota升级也被纳入召回的管理范围。不少智能化更普及的车型,在弥补车辆安全隐患时,都可以采用ota升级的方式,这大大增加了ota功能的利用率。同时,大家也不要过多对“召回”谈虎色变,消除车辆安全隐患对平时用车只有好处。
高合汽车辟谣“已暂停全部工作”
1月2日,2024年开工第一天,在其他新能源品牌还在晒成绩的时候。新势力品牌高合汽车对“暂停工作”的传闻,以正式公文回应“运营一切正常”。在公告中,高合汽车表示“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
虽然高合汽车的回应很强硬,但也未打消外界对这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的热议。“只能说不是100%暂停,青岛研发搬到莱西是真的。”在某职场论坛上,一位汽车从业者这样说道。“最近他们没钱了是真的。”另一位网友爆料。
没有公布2023年销量的品牌,除了特斯拉这样节奏慢的,或许还有像高合汽车这样实在“拿不出手”的。在新能源汽车竞争将更加激烈的2024年,高合汽车又将何去何从?能否像当年的“蔚小理”一样走出困境,就要看看高合汽车能否找到新的突破点。
蔚来计划在2024年新增布局1000座换电站
1月5日,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增布局7681根充电桩,累计布局3594座充电站,21049根充电桩;全年新增1011座换电站,累计布局2316座换电站,服务超过3500万次换电。
蔚来表示,2024年,中国市场将新增布局1000座换电站,20000根充电桩;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超3310座换电站,超41000根充电桩。
除了已经建成的换电站,在2023年,蔚来汽车做的最重要的还是打开了换电的合作模式,换电站不再蔚来自己“独享”。蔚来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宣布开展换电合作,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这样一来,蔚来将有机会分摊更多的换电站成本,财务压力也不再被高昂的换电站建设维护所拖累。所以,尽管蔚来2023年的销量谈不上涨势明显,但蔚来后续将路子走得更宽的机会更多了。
威马汽车公告称法院受理了预重整申请
1月3日,威马汽车官方微博公告称,根据威马集团的申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威马集团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工作,并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有鉴于此,威马集团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集团。
该公告称,经过法定程序核实威马集团的基本情况、资产和负债情况,意向战略投资人普遍认为,尽管目前威马集团正面临流动性危机,但其在产品技术、产业链、市场运营和制造能力等方面,仍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潜力。
并且,威马集团在申请预重整之前和预重整期间,积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并与国际国内意向战略投资人进行商谈,已经取得初步成果。预计在重整过程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支持,威马集团产品结构将得以优化、业务模式将在转型中升级,以期获得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此外,通过实施重整,可以很大程度地保护各方的利益。
公告指出,经多方评估,威马集团具备进行重整的价值,并且重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威马集团将积极配合管理人和法院的工作安排,努力走出困境,恢复经营能力,以更好地保护和实现广大用户、员工、股东、债权人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虽然在公告中,威马集团也不断强调,会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支持,重整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虽然并未公开最新的债务情况,但其实际负债情况或不容乐观。据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营收分别达17.61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
如此高的负债,以及近两年新能源车企在底盘、电池、智驾等方面又“卷”向了一个新高度,车型平台老旧、研发脱节的威马汽车,要克服的困难真的不只是“钱”这么简单了。
小米汽车忙着辟谣
2023年底,小米汽车进行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技术发布会,不过新车上市时间、价格都未公布。这些未知数,为小米带来了众多可“误读”的空间。自2024年初起,小米汽车一直忙于应对各种谣言和误解,不断进行辟谣和澄清。
先是小米公司发言人于1月2日澄清,网传小米汽车产业链信息中至少有50%完全错误。1月5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称:过去的两天三次辟谣澄清小米汽车的价格p图,今日终极辟谣,直到正式的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会结束前,所有带有小米汽车版本和售价的信息、海报都是假的。
小米汽车作为目前最有热度的新造车品牌之一,从筹备之初至今,就吸引着业界和爱好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之后,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su7成为网络热门。热门自然就会引来关注以及“蹭热度”的人。在上市前的过程中,小米汽车可能还需要多次面对这样的场景。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