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释菩提流志,南印度人,婆罗门种姓,姓迦叶氏。十二岁时,就外道出家,师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诸论,对历数、咒术、阴阳、谶纬等,无所不通。至六十岁时,遇见大乘上座部高僧耶舍瞿沙,辩论服输,遂改奉佛教。隐居山谷,修习头陀行。起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其后游历五印,遍听法席。唐高宗李治闻其盛誉,于永淳二年(公元六八三年)遣使迎他来华,武后年间,更受尊崇,敕住于洛阳福先寺,翻译《佛境界》、《宝雨》、《华严》诸经,凡十一部。
中宗神龙二年(公元七○六年)又移住西京(长安)崇福寺,译出《大宝积经》。中宗去世,睿宗继位,敕于北苑白莲池、甘露亭续其译事。该经翻译出来后,皇上亲自为之作序。此经新旧共四十九会,总一百二十卷。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译毕,四月八日进呈皇上。在此译场中,沙门思忠、天竺大首领伊舍罗等译梵文,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证梵义,沙门履方、宗一、慧觉任笔受,沙门深亮、胜庄、尘外、无着、怀迪任证义,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任缀文。此外还有润文官卢粲、学士徐坚、中书舍人苏瑨、给事中崔璩、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书令张说、侍中魏知古,儒释二家,同襄是举,共成译事。《大宝积经》的翻译虽然调动了多方面的人,但菩提流志用力最勤。
其功最大,所不足者,古今所译《一切陀罗尼》末句称「莎嚩诃」,都不详加考订,遂使命章各异。或云「萨婆诃」,或云「馺皤诃」,称呼各异,多谐梵音,悉无本旨。这不是梵僧传诵不准确,而是执笔者之误写,实应以「莎嚩诃」为正矣。
开元十二年,菩提流志随皇上到了洛阳长寿寺,开元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嘱诫弟子五日斋时,令侍者散去,右胁安卧,奄然而逝,世寿一百五十六。皇上闻讯,深表哀悼,敕试鸿胪卿,谥号「开元一切遍知三藏」。派内侍杜怀僧监护丧事,所需钱物,由内库供给,务令优赡。出葬那一天,旌旗幡幢,塞满道路。十二月一日,迁葬于洛阳南面之龙门西北的原野上,并起塔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