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老大哥,年少时习武,后信佛。刚开始,我以为他信着玩儿,这些年信佛是件流行的事,很多人一夜之间,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顿悟了。然后换了穿着打扮,整个人变得佛里佛气,话不太会好好说了。有的言语之间,常夹杂几句佛经原文,像当年很多人说洋泾浜外语一样,我管这种话叫佛泾浜,估计佛都听不懂,急得跳墙。
当然,还有一种信佛的人,善良虔诚,古道热肠,并没用佛来包装自己,在俗世之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信仰不是他们脑门上的标签,而是眼睛里的光。
老大哥是后者。他能坐在酒席上问我天下的肉哪里做得最好吃,自己却坚定不移地吃素,肉边菜一口不动。他朋友遍天下,酒免不了,烟始终不粘,态度决绝。一起在外面吃饭,我总担心他吃不饱,但他似乎也无所谓,有时从头到尾,也不见他动筷,照样在觥筹交错中撑下来,用他的话说,能保证从饭桌平稳地走到车上,就不失态。
有次老大哥邀约小聚,说是去吃素斋。之前特意强调,这是他认为济南最好的素斋。说实话,在这座城市,把子肉、烧烤哪家强,我也算如数家珍,但素斋确实并无太多了解,听见就犯困,有次在朋友的邀请下,去了一个比较私人的地方,房间布置得国风古韵,服务员也穿得像横店群众演员,一顿饭吃完,出门就想去整盆麻辣小龙虾清清口。
外地的素斋,我倒吃过些。法门寺酒店的素斋印象最为深刻。那应该是把仿荤做到了极致,水煮鱼,红烧肉,全是豆制品,做出来肉眼无法分辨,口感和味道也相差无几。
只是我吃得有些疑惑,既然是素斋,何必做成荤菜的样子?如同和尚戴上假发出门,不管什么原因,总让人觉得心口不一。
老大哥看得通透。那天,在素斋馆坐下,他说:兄弟们凡是要吃个饭,总得杀个鸡炖个羊的,吃顿素斋,等于多留住了几条性命,就是功德。
功德我说不清,餐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好吃,不管是荤还是素,是大还是小。
老大哥请的地方叫致明德素食坊。那晚,我之前对素食的认识被颠覆了。原来,纯粹的素菜可以做得如此美味。
比如爆炒麦穗,是这里的拿手的功夫菜。用新鲜的香菇,经过十几道工序:挑、剪、煮、修、骈、切、挤、拍粉、过油、定型、炒香……麦穗状的香菇不管是口感还是味道,都很惊艳。
卤味素肠也好吃。用的是他们自己洗出的面筋,经过卤煮烧制,颇有鲁菜九转大肠的滋味,又丝毫也不油腻。
还有曾获2017斋饭系列最佳创意奖的花开富贵,用当地的老豆腐,碾碎、调味、粘糊、粘粉、过油。挂在花枝上,好看,又好吃。
我最喜欢的,是外貌看起来非常普通的荷塘小炒。把藕片、银杏、木耳、红椒、西兰花,用油和盐炒熟,虽然简单,但让我吃到了素菜的鲜美。
所有的素菜,最重要的,其实是做菜用的底汤。相对许多酒店用大骨、鸡鸭熬制的高汤而言,纯素的底汤要想提味,难度更大。我专门问了老板诀窍,才知道他们的底汤里有白玉菇、蟹味菇、平菇、松茸、参、鲜玉米、胡萝卜、山药等,难怪可以做出如此丰富立体的美味。
从那之后,我心里就惦记上了素斋。又主动约朋友去过几次,每次不光吃得尽兴,也聊得轻松。老板是位善良、热情的大姐,客人进了店里,总能如沐春风。
前阵子,我向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美好食光》强烈推荐了这家店。去拍摄间隙,和大姐闲聊,才知道开这家店的不易。
这家店是在2016年秋天开业的,之前,大姐从未干过餐饮,只是因为自己的信仰和热爱,硬生生把店张罗了起来。没几个月,因土屋路修路,车开不过来,整整一个春天,都几乎没有客人。经过了两年的经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里,生意总算好了些,又面临着即将大涨的房租。
那次,我给大姐说,你要坚持,店会火的。我相信,一个人执着地去做一件自己热爱的事,即使没有回报,也值得人们尊敬。济南,需要这样一家做素食的地方,需要大姐这样的人。
我没有收大姐一分钱,也没有让大姐打过折,拍摄节目那天,大姐要送我一片茶,我也谢绝了。但是,我特别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致明德,相信大姐不会让吃素食的人失望,即便如我这般食荤者,去吃了也会有新发现,甚至,爱上素食。
有一次,我在登封的法兴寺吃过堂斋,饭菜没什么特别,且程序琐繁,但到了那个环境,也觉得理应如此了。看到和尚们默默吃饭,不过是白菜豆腐、土豆萝卜,吃得专注认真,一丝不苟,竟让我心生感动。俗世喧嚣之中,我们何时这样吃过饭?
我们的舌头,在越来越重的口味下,早已麻木,身体也被各种欲望裹挟。唯有素食,能让我们找到最初的滋味,是那么朴素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