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2022年09月28日09:20:50 佛学 1602

人间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过完一生。智者随缘不变,愚者随缘就变。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人生之事,顺其自然,吃亏也好,沾光也罢,都要平静对待。

「禅宗智慧」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 天天要闻

1、得到和失去,请随缘

三祖《信心铭》里说:“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每个人面前发生的一切都像一场梦,像空中的花朵。好像得失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有一位金代禅师,特别喜欢兰草。平日里,她花了很多时间种兰草。

有一天,他不得不旅行一段时间。在他离开之前,他告诉他的弟子要好好照顾寺庙里的兰花。弟子们从各个领域照顾兰花,但有一天灌溉时,他们不小心撞倒了兰花架,每一棵兰花立刻掉了下来。弟子们很内疚,准备在主人回来后向主人道歉。

金代禅师回家听到这件事后,聚集了弟子们。但他并没有指责弟子,而是说:“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是装饰寺庙环境,我不是为了兰花。”

禅师虽然特别喜欢兰草,但并不在乎兰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兰草的得失,这并不影响它的幸福和愤怒。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要因为外在的得失而影响你的情绪。

忆旧事,以前的心,记不住;现在的事,现在的心,随缘;未来的事,未来的心,不用担心。

人们的生活只是一个过客。当他们离开时,他们不能带走任何东西。他们只能带来两个对象:一个是逻辑顺序;第二,以前的快乐记忆。因此,命运,得失有自己的分配,我们无法将就。

得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看透得失,人生有所愿,求得之,我喜欢;求而不得,我也放心。

「禅宗智慧」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 天天要闻

2、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富贵贫穷各有由,缘分是莫强求世界上的事情,无论好坏,.善恶.因果规律是得失不可或缺的。因此,得到的,不一定是福;缺乏,不一定是祸。

一个商人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山匪,迅速逃进了一个洞穴,山匪也追进了洞穴。在黑暗的夜晚,商人被山匪抓住,被殴打,抢走了他所有的钱,包括晚上准备照明的篝火。

差钱后,商人心烦了很久,突然他想:“多亏山匪没有要我的命!”于是,他拍了拍身上的灰,起身寻找洞穴出口。

这个洞穴很深,很黑,地面很复杂,就像在地下迷宫里一样。山匪很高兴他从商人那里拿走了篝火。他点燃了篝火,看到了未来的道路和周围的悬崖。所以他不会撞墙,也不会被石头撞倒。但他从未处理过这个洞穴。最后,他筋疲力尽地去世了。

商人没有照明,但他想:“我还有眼睛。”因此,她在黑暗的夜晚无法探索。他经常碰壁,经常被石头摔倒,到处都是绿色和紫色的。但如果没有灯光,他可以在黑暗的夜晚感受到洞穴边缘的微光。他探索并抓住了微光,最后逃离了洞穴。

后来,商人暗自庆幸山匪抢了篝火,否则他会像山匪一样被困在洞里。

人生祸福相依,得失也是如此。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短暂的,你所失去的只是片刻,所以不要太在意。

俗话说:失去马,怎么知道不是祝福。事情是不可预测的。你不知道你得到的是否会给你带来灾难,你失去的是否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家。

世事多变,世事多变。昨日渐渐远去,学精为失去的感恩,幸福的阳光充满你的心弦。

不再为缺乏而哭泣,对明天的生活微笑,努力过自己的美好生活。

「禅宗智慧」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 天天要闻

3、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开心

慈受禅师有偈曰:“人生聚散本无常,休把闲愁恼肚肠,三十年后重相见,拍手呵呵笑一场。”人生苦短如花,聚散无常,不必把烦恼放在心里,痛苦不安。看透人生的得失,快乐地把握现在。

有些夫妇一直互相抱怨,生活很不幸福。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法师,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了法师,希望法师能帮助他们。

法师没有说话,用笔在白纸上点点,问他们:“你在这张薄纸上看到了什么?”她们说:“我们看到了一个黑点。”

法师说:“除了黑点还有别的吗?”他们回复:“薄纸只有一个黑点。”

法师:“嘿!为什么不能像黑点外的白色那么大?为什么眼睛只看到纸上的黑点?”

直到那时,学生的夫妻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家庭也越来越和谐。

世界那么大,生命那么短暂,何必为一点烦恼那么在意!

「禅宗智慧」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 天天要闻

人们活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幸福。解决幸福,得失是命运。不要因为一些得失而忘记你的初衷。

当人们活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快乐。幸福是一种意识,一种宽容,.心境平和:人能活得没有束缚,没有束缚,没有烦恼,你会意识到世界上的幸福是那样的,你要做的就是那样的。

如果你在乎,到处抱怨;如果你的心放松将永远是晴天。看透了,心里有一片花海;看透了,头顶上有一片蓝天。只有深层才能储存,只有爱才能拥有,只有心才能拥有天空,只有细水才能流动。

生命短暂,怎么开心怎么活!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