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2022年06月27日13:28:33 佛学 1074

玄奘天竺国取回的贝叶经

——菩提寺镇寺之宝


张明铎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电视剧的热播,成为国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这部巨著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利用唐代玄奘和尚去天竺国取经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本名陈祎yi),带领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国(古印度)游学,西行5万里,历尽千难险阻,到达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故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取真经,前后十七年,于贞观二十年(646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七尊、经论657部。

由于造纸术当时还没有传到印度,玄奘带回的经书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树叶上刻写的梵文(古印度书面语言文字)佛教经文。唐玄奘在回国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僧伽罗树》中写道:“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余里,其叶广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贝多罗树,系梵文(pattra)的音译,又称贝多树、多罗树,中国古书上称其为毕钵罗树、阿输陀树、菩提树,其叶子用水沤后可以代替纸,古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贝叶经)

这种用以写佛经的贝叶制作要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先将树叶摘下后叠加,用刀裁成长条形,经过石灰水浸泡、清水冲洗、凉干、压平等工艺处理,再以铁笔在页面上刻字,最后用小桐籽油拌烟墨刷在贝叶上,使文字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它能够防潮、防腐、防蛀,千年后字迹仍然清晰,比纸书更容易保存。大多每片长60厘米,宽6厘米,每片在一端打圆孔,用绳子穿入空内,将贝叶捆扎成册,每册约十多叶,上下以木板相夹。在经册两侧涂有金粉,显得十分典雅华贵。

贝叶经的来历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一世纪至十世纪,古印度的佛教徒就携带贝叶经前往中亚和我国的西藏、新疆地区以及尼泊尔等地弘扬佛法,这些地区佛教徒也接踵去古印度学习佛教经义,归国时带回大量贝叶经。唐诗中亦有不少咏贝叶经的名句,如李商隐的《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写道:“亿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题僧壁》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柳宗元的《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贝叶经极为贵重和罕见,是佛经珍品。除西藏寺庙里保存一部分外,玄藏带回的贝叶经大部分保存在西安大雁塔,流传在中国其它地方少之又少,仅在国家博物馆、峨眉山、普陀山、镇平菩提寺等处有少量版本。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菩提寺鸟瞰)

菩提寺位于镇平县城北十公里处的老庄镇境内,寺址座落在杏花山东麓。由老庄衔沿山阴曲径行约3华里,见百级石阶,拾级而上,望茂林修竹之间,映出座向东北方向的千年古刹一座。该寺十分清静幽香,殿宇台阁依山而建,山门开在左边,中轴线上有迎春待月桥、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四重院落。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房、仓库、东西库房、禅房等建筑,对称地分列在中轴线两旁,形成一组布局均衡、宏伟壮观的建筑群,自建寺至今,历尽沧桑。

据《菩提寺志》碑文撰述,寺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邓州僧人朱智勤创建。兴盛时期,有僧众300余人,香田70顷,房产287间,占地面积33.6亩。唐会昌元至五年(841年——845年)间,武宗李炎(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实行“灭佛兴道”政策,该寺土地、人员锐减。元朝至正元至二十八年(1341年——1368年)间,僧德钦、崇新任住持时相继进行扩建,寺貌略有改观。明崇祯年间,义军四起,僧众逃散旷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襄阳十方院主席了尘(号岫然)辞院后赴五台观丹霞,路过杏花山时,见该寺没于荒草之中而寒。且又视该寺地颇幽广,是弘宣佛事的理想之地,协徒斩荆披棘,开山劈岭,历数年艰辛,香田渐增,房舍增至百余间,至今菩提寺僧人仍把了尘和尚做为“开山鼻祖”供奉。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菩提寺志石)

此志石镶嵌于菩提寺内法堂西边通道的山墙上,黑色大理石质,高1.1米,宽1.8米,由清己酉年(1849年)制科孝廉方正留熙赵昶春撰书,民国十六年(1927年)立。

民国十七年,冯玉祥主持河南政务时,提出“改造寺庙、兴办学校”号召,菩提寺监院释玉普邀同南阳玄妙观方丈李翰三、淅川香严寺方丈释润斋,前往南京国民政府请愿,经批准寺院才得以幸存。现存明清建筑风格房产88间,住寺僧5人,寺内原藏石岗碑、融雪石、贝叶经被称为“三宝”。200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偏于豫西南一隅的菩提寺规模不大,却拥有国宝级的经卷珍本。这件国宝从何而来?怎么栖身寺中?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据民国二十八年的《镇平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印度友人向南京国民政府献《贝叶经》一部,珍藏于南京毗卢寺(民国时期全国的佛教中心,位于玄武区汉府街),时任镇平菩提寺方丈释玉普恰在南京,经奔走斡旋,取其十分之一带回菩提寺,成为镇寺之宝。

民间对菩提寺所存贝叶经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1987年老庄乡文化站转交给县政协文史委、张永贵先生(不知是否健在)撰写的材料记述,“前不久,我访问了菩提寺的老和尚清浩禅师,当问起贝叶经的来历时,这位81岁老人向我讲述了它的由来。1929年春,清浩出家于上海留云寺,由于他对佛经深有研究,咏经上也下过苦功,深得该寺方丈德浩法师的赏识。学习七年之后,准备回菩提寺。由于德浩法师是桐柏太白顶人,家乡观念较浓,在清浩临行之前,将该寺的贝叶经书交他带回。并嘱咐他一本留于菩提寺珍藏,另一本转交洛阳白马寺珍藏。这两本经书,是唐玄奘十六世纪从印度带回的真经,举世罕见。十年浩劫,白马寺贝叶经失踪,清浩禅师冒风险将菩提寺贝叶经暗藏于山洞内,才使这一珍贵文物流传下来。‘’

民国时期有一种流行的佛教文化交流方式,就是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佛寺之间经卷互赠。游方和尚到其他寺庙挂单,临行时用一些古书画、经卷互赠,促进佛文化的互相研习提高。菩提寺的规模尽管低于上海留云寺,但在中原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才能有珍藏圣经的能力。老庄张永贵先生所说的,由菩提寺方丈释清浩禅师(俗名张明生,镇平人)从上海带回贝叶经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笔者在县文物仓库看到,这部分贝叶经是唐代孤善本梵夹装的梵文经卷,在贝叶的正反两面烫烁梵文经典,共26页,其中6页残缺,单页长50厘米,宽6厘米,总厚度15.5厘米,总重量2.38千克。封面封底为檀木制作,卷中有两个圆孔作束,页周以金粉涂刷防护,字体为圆形,精湛、古朴,美观、大方。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菩提寺现任方丈释如慈介绍,这部贝叶经名叫《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和洛阳白马寺所存的《法华经》(全称《妙法莲花经》,因用莲花比喻佛所说教法的清净微妙,故名)都是国内罕有的外文经典,被奉为无价之宝。“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政府将其转存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贝叶经》是珍贵的佛教典籍,对佛学研究者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它对于研究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唐代佛教状况和盛唐时期朝廷扩大对外开放、广泛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证资料。


(文中贝叶经图片由县文物局苏长军提供。张明铎写于2022年6月23日 贾元武 编辑)

张明铎:菩提寺镇寺之宝贝叶经 - 天天要闻


来源:晴彩镇平

编辑:齐杰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