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是玄奘吗?

2021年09月27日18:11:02 佛学 1380

在中国一提到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那答案肯定是唐僧玄奘啊!玄奘这个人物那在咱们中国应该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

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是玄奘吗? - 天天要闻

玄奘

玄奘大师确实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一大功臣,也是我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但中国历史上西行取经的第一人是否是他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一些书籍中是这样认为的,玄奘当年是冒着偷渡的危险去西天取经的,并且在同行的胡僧,中途退出,他孑然一身,仍然不忘出现,独行于沙漠。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从长安西出发行经故葬、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地区,经历艰险,辗转到达了中印度。他在中印度巡游了各处佛教圣地学府,并学习了大量佛教著作,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她孤征十七年,走了五万公里,历经一百多个国家。

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是玄奘吗? - 天天要闻

玄奘西行的路线图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后,带回了大量的梵文经典,并且把他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讲述了印度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宗教盛衰。此书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宝藏资料,也为今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说,玄奘是我国佛教传播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众所周知,佛世传源于印度。在中国的佛教教义里,西天是真理存在的终极世界的代名词。因为佛教是从中国的西域传入的,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印度恒河流域创立,以后不久就向周边国家传播。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佛教的东传。但早期来中国传教传教的是西域僧侣,而不是印度僧。据北大学者季羡林先生考证,汉地最早的佛经并不是直接从梵文翻译过来的,而是经中亚古代与转译的。由于翻译的语法问题,中国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导致那时候的佛教没有盛行起来。

直到两晋和唐代佛教盛传后,西行求法的人络绎不绝,人数还是相当多的,据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所列就有近60人。但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下,交通工具不发达只能凭借双脚西区求法,

无论是走陆路还是海路,都需要经年累月吃尽千辛万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据佛教史传的记载,在成千上万求法高僧中,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并且学成而归的只是少数人而已,。这样看来,玄奘大师应该是幸运的少数人中最成功的一个。

虽然玄奘是真正的成功取到真经的人,但不一定是取经第一个人。那么,如果玄奘不是谁,又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呢?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三国时代朱士行应该是我国最早西行求法的人,他是三国时魏国的僧人,原籍颍川(今天的河南禹县)人。

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是玄奘吗? - 天天要闻

朱士行

朱士行少年时出家,他在出家后就埋头研读经典在洛阳讲《道行般若经》时他常常感觉到口译的经文,经文晦涩难懂,有很多又被删除的地方很难理解,因此就希望去西域寻找原本。魏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终于到达当时大乘经典集中的地方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经过20多年才找到原本梵文,《放光般若经》40章,大概60万字,原本希望能独立将写好的经文送回国,但由于当地学徒的阻挠。直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等十人送回洛阳。元康元年(291年)由无罗叉和竺书篮等翻译出来,共计20卷而大师朱士行终身未能回到汉地,80岁病死于于阗。

虽然他所求得的经典,只有《放光般若经》一种,也不算太完整,但在当时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者如帛法炸、支孝龙、竺法蕴、语法开等都通过《放光般若经》来弘扬般若学。

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是玄奘吗? - 天天要闻

朱士行后西行求法的僧人一时涌起,从三国到唐代络绎不绝,只是成功者实在是微乎其微,史册上也无多记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上下而求索。”也许正是这种为了寻找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坚强信念,才给前人那么大的动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前赴后继,为了取得真经,而踏上了充满惊喜的西行之路。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为了真理执着的精神,才铸就了大唐的繁华盛世吧。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