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惯子如杀子”,老话又说“不打不成器”。一个说不能太宠,一个说必须严格,听起来有点矛盾。养孩子时,这个“爱”和“严”的度,到底该怎么把握?老辈人的经验很实在:七分爱,三分严,这个比例用起来很有效。
七分爱:打好安全感的底子
七分爱,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它是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
- 被关心: 孩子哭、笑或害怕时,先别急着讲道理,告诉他“爸爸妈妈在”。这让他心里踏实,以后遇到困难也更有勇气。
- 多陪伴: 每天抽点时间,专心陪孩子玩、读书、说说话。被好好陪伴的孩子,内心满足,不会总靠捣乱来吸引注意。
- 接纳他: 爱孩子本身的样子,不光是他表现好的时候。允许他有小脾气、会犯错。就像老话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的孩子。
足够的爱,让孩子心里有底,遇到困难不容易退缩。这样的孩子,自然让人更省心。
三分严:立好行为的规矩
三分严,不是靠吼叫打骂。它是要给孩子:
- 明确的规矩: 提前说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饭前不吃零食,不然吃不下饭”。规矩不用太多,关键几条(安全、健康、尊重他人)全家要一致。
- 坚定的态度: 孩子做错事(比如打人、危险举动),要严肃告诉他“不可以”。不用大喊大叫,但要让他明白这事不对。老话“小树要修,小孩要管”,管的就是这类重要的事。
- 承担后果: 孩子磨蹭迟到了?让他感受一次迟到的滋味(安全范围内)。玩具乱扔找不到了?那就暂时没得玩。这比不停唠叨管用多了。记住,是事情本身带来的“自然后果”,不是额外惩罚。这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三分严,就像给小树修枝,帮孩子长直长壮。它让孩子知道边界在哪,做事有分寸,懂得规矩。有了规矩,孩子反而更有安全感,也更显得“懂事”、“省心”。
“省心娃”是养出来的
真正的省心娃什么样?
- 心里踏实: 情绪比较稳,遇到难处敢找人帮忙。
- 行为有分寸: 知道什么该做不该做,能守基本规矩,尊重别人。
- 能担小责任: 能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小后果,愿意试着解决问题。
- 愿意沟通: 喜欢跟父母说说心里话。
这正是“七分爱”给了孩子内心力量,“三分严”教会他行为准则后,自然的结果。爱是基础,让孩子亲近你、信任你;严是辅助,让孩子行为有度。两者缺一不可。
灵活调整是关键
“七三开”不是死规定。孩子小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爱和引导;孩子大了,爱的方式要变(更尊重他),但该守的规矩(安全、底线)一样要坚持。核心是:爱是根本,严是手段,目标是帮孩子健康、独立地长大。
老辈的智慧很朴素: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用规矩引导孩子的行。 把握好“爱”与“严”的平衡,养出省心娃不是梦,更是孩子未来幸福的基石。这个办法,值得爸爸妈妈们试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