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时频繁走神、上课难以集中听讲、兴趣转移速度快得像切换电视频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专注力问题已成为全球家长的共同挑战。
大家好,我是卿晨。耶鲁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指出:5-12岁是专注力培养的黄金窗口期,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力。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刻不容缓。
四类游戏打造黄金注意力
前额叶皮层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在专注过程中起核心作用。趣味游戏能刺激多巴胺分泌,使注意力维持从“被动坚持”变为“主动享受”。
一、视觉类
找相同:准备一组图片或物品,其中有几个是完全相同的,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相同的图片或物品。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可以增加图片或物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度,提高游戏难度。
视觉追踪:和孩子一起玩乒乓球、遥控玩具等,让孩子的眼睛跟随物品的移动而转动,头部尽量保持不动。移动的速度和轨迹可以逐渐变快、变复杂,如进行曲线移动、8字形移动等,以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专注力。
二、听觉类
复述:家长随机说出一串数字/文字等,让孩子听完后按照顺序复述出来,或者对刚才的文字提问。数字串的长度可以从短到长逐渐增加,如先从3个数字开始,如 “2、5、8”,孩子熟练后增加到4个、5个数字,如 “3、7、1、9”“4、6、2、8、5” 等。
分辨声音:准备一些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木鱼、鼓、哨子等,家长依次敲响或吹响这些物品,让孩子仔细听并说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品发出的。还可以增加物品的数量和声音的相似程度,提高游戏难度。
三、触觉类
夹豆子:准备一些豆子和一双筷子,让孩子用筷子将豆子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碗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选择豆子的大小,如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先选择大一点的蚕豆,熟练后再换成黄豆等较小的豆子。不仅可以练习专注力还可以锻炼手指精细运动。
触觉猜物:将不同质地的物品,如丝绸、棉布、砂纸、毛绒玩具等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孩子把手伸进袋子里,通过触摸来判断摸到的是什么物品。
四、综合类
角色扮演:设定一个场景,如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让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如顾客、医生等,家长扮演其他角色,如收银员、病人等。孩子需要专注于场景中的对话、任务等,在游戏过程中锻炼专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记忆游戏:摆出8-10个物品,然后让孩子观察1-2分钟后闭眼,家长拿走一个或几个物品,让孩子说出少了什么。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可以增加物品数量、缩短观察时间。
跳房子:在地上画好 “房子” 格子,每个格子里可以写上数字、字母或画上不同的图案。孩子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如单脚跳、双脚跳等,跳到相应的格子里,并说出格子里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剑桥大学实验显示,当游戏难度保持在“孩子当前水平+15%”时,专注效果最佳。切忌盲目追求难度,避免挫败感。当孩子专注时,保持“非必要不打断”原则 ,用“我注意到...”代替“你总是...”的观察式反馈。
专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被塑造的认知习惯。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能力的发展都需要1000小时以上的高质量投入。当开始和孩子一起实践这些方法时,请记住两个关键数字:21天(习惯养成周期)和3个月(可见改变周期)。
不妨从今天开始,在评论区记录“第一天”的实践体验,让我们共同见证孩子从“坐不住”到“钻进去”的蜕变之旅。
END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是卿晨,家庭教育指导师,一儿一女,左手看书育儿,右手写文分享,关注我,一起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