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2024年05月12日23:25:08 育儿 1914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

“您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节日。在我心中,您永远都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英姿,那么的大爱……现在,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小时候长大的地方,但您依旧还会不时地关心我,鼓励我,支持我,依旧照亮我的人生,让我始终保持那一份积极,那一份阳光,那一份感恩。今年母亲节,我工作加班,不能去看望您,请理解,改天再去拜访您……”这是一段孩子在母亲节发给妈妈的微信,朴实饱满的文字背后,却沉淀着一份与普通人家不一样的独特情感。

故事要从青岛市儿童福利院讲起,妈妈就是这里的特教老师王海英。作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助残先进个人,26年来,她照顾过的22个“熊孩子”,先后有15人考上大学,3人参军入伍,除了还在校念书的,走上工作岗位的有教师、护士、IT工程师……

王海英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想念他们时,便拿出来翻一翻,她说:“与孩子们走过的时光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

小不点长得比我都高了

“海英妈妈,节日快乐!”5月12日,57岁的王海英一大早就被微信群里的消息叫醒,群里不断重复的话,连成一串母亲节的祝福。

王海英的手机微信里,有两个始终置顶的聊天群,一个群名叫“各宫小主”,里面除了她自己,其余9人都是她照看过、已经参加工作的孤儿;另一个群名叫“熊孩子”,里面有7个未满18岁,目前还在上学、依然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孤儿。

“他们都是我的骄傲!”提起这些孩子,王海英忍不住嘴角上扬。

26年来,她照顾看护过的22个孩子中,先后有15人考上大学,3人参军入伍,就业后有的成为人民教师、白衣天使,有的成为网络工程师,还有的成为公安民警、消防员等等。王海英至今亲昵地称呼他们“小五”“小六”……都是按照孩子们进福利院时间顺序排名的。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孩子们的照片,王海英经常拿出来翻翻。

孩子们习惯称儿童福利院为“家里”,称王海英为“海英妈妈”,他们会时常在群里跟海英妈妈分享自己的近况,每当看到他们发在群里的荣誉奖状,王海英“感觉心情瞬间就亮了”。

每年母亲节,家里是最热闹的,孩子们这时都会赶来,被礼物包围的王海英也像变戏法一样,做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招待孩子们。她的拿手菜是红烧各种时令海鱼,“孩子们边吃边聊,把盘子吃个底朝天,家里简直成了欢乐的海洋”。

今年母亲节的前一天,因五一调休变为工作日,王海英早在4月底就在群里给孩子们下了“通知”: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今年聚会取消。

其实这条“通知”基本形同虚设,孩子们还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悄悄表达着对她的爱——

5月8日,母亲节前4天,王海英打开学生宿舍值班室的冰箱,发现多了一盒蛋挞,附带的纸条上留言:“之前给您我的工资,您也不要,正好快过母亲节了,我给您买点您最喜欢吃的点心。”

“这是谁啊?”她在群里询问,正在滨州职业学院读书的一个男孩发来私聊:“海英妈妈,是我放的。”男孩目前在青岛实习,这是他路过儿童福利院时送来的。

5月1日,距离母亲节还有11天,3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孩子相约来到儿童福利院,陪伴正在值班的王海英。

走进熟悉的养育楼,从事护士工作的小周教育眼前的一班弟弟妹妹们:“你们要好好听海英妈妈的话,多看书,多学点知识,我小时候可比你们皮多了,那会儿海英妈妈管我学习,我还和她对着干呢。”

王海英故作生气地说:“你小时候,我可没少跟你斗智斗勇,稍微脑子不灵光,就被你蒙混过关了。”

男孩们上中学时,为防止他们沉迷看手机打游戏,王海英每天晚上都会收存他们的手机,小周当时竟狡猾地交了一个模型手机,后来还是被细心的王海英发现。再说起这些往事,小周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妈妈管得严厉,我哪能考上大学。”

如今已成为教师的小张从王海英的办公桌上拿起一个相框仔细擦拭着,“海英妈妈,你都没有变化。”

王海英撇撇嘴:“净说些哄我的话,你们来的时候都是小不点,这会儿长得比我都高了,我还没变化呢。”

相框是几年前小张送给王海英的母亲节礼物,里面镶着三张两人的合影,一张是他刚进儿童福利院时,一张是他准备上大学时,一张是他工作后的。相框上一行“感谢有您,一路相伴”的文字,概括了小张三个人生阶段要表达的无限感激。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孩子送给王海英的礼物。

看着照片有感而发,小张回忆起自己的一段糗事:“我刚上初中那会儿,经常逃课出去打游戏,一边盯着电脑屏幕,一边还要注意观察门口,如果发现海英妈妈来找我,就赶紧躲到桌子底下。”

“你还好意思说,那会儿我在学校附近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地找你,为了不让我找到你,你还经常换地方,可费了我不少工夫。”说起小张的这段小插曲,王海英哭笑不得。

每次在网吧里找到小张,王海英也不批评他,只说一句:“走,回家。”她明白,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讲究战略战术,“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如果管得太严,他们反而跟你拗着干。”

在领小张回宿舍的路上,王海英会唠叨着:“找你一个多小时,走得我腿都抬不起来了……”说完,观察到小张脸上有歉疚的表情,她心里便有了底。这样反复几次“你躲我找”,小张慢慢收了心,安心回到课堂,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

哭鼻子可当不了兵!

“说起这些熊孩子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看着这些如今长得比自己还高的孩子,王海英的语气里透着骄傲。

她和孩子们的缘分,开始于1998年。那一年,曾有过幼儿园工作经历的王海英应聘进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负责身体健全孤儿的学业教育和生活陪伴,接送他们上学放学、辅导功课,照料他们日常生活。

王海英照顾的第一个孩子,是个4岁的女孩,“雪白的皮肤,亮晶晶的眼睛,像白雪公主一样”。为了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王海英经常把女孩带回自己家里,同吃同住,一年后,女孩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从此没了音讯。

2018年的一天,王海英收到一个添加微信好友的申请,通过好友验证后,对方发来一串英文句子,她借助翻译软件才看懂——“海英妈妈,你还记得我吗?”

看着对方发来的照片,昔日的所有记忆一下子涌入王海英脑海,她激动地回复道:“我的孩子,妈妈太想你了……”

虽然女孩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母语,但是她心里依然惦念着这位在青岛的“妈妈”。那段时间,女孩正好来中国参加培训,这才有机会与王海英取得了联系。

随后,女孩跑来青岛,在王海英家里住了几天,大家还一起开心地照了张全家福。定格的画面里,女孩挽着王海英的胳膊,倚在她肩膀上,笑容明媚。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孩子们和王海英爬山。

女孩告诉王海英,自己大学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想做一份关于自己身世的调查报告。得知她来寻根,王海英纠结了好一阵,宽慰道:“孩子,你现在生活得很好,要向前看。”这些孤儿的身世一般比较复杂,原生家庭多已支离破碎,残酷的真相可能是又一次深深的伤害。

“我希望你看到的永远是阳光的、美好的东西。”王海英抚着女孩的头发说。

王海英照顾的孩子中,还有一个如今也在大洋彼岸,小名叫“小五”。2020年,14岁的小五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到国外后,他经常与王海英视频连线,分享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让小五更好地融入收养家庭,王海英通过视频指导他给养父母做中国美食——西红柿炒蛋和饺子。

“他现在也已经考上了大学,发来的奖状上一堆英文,我也看不懂,只记住了孩子告诉我,他得了6个‘金牌’和1个‘银牌’奖学金。”

让王海英引以为傲的,还有3个孩子光荣入伍,“小于入伍的过程是最曲折的。”

“他从小就喜欢当兵,整天挎着玩具枪,一听到军歌响起,他就立正敬礼。”王海英了解小于的小心愿,从小就培养他做小班长,“他是学生宿舍里的老大哥,很多弟弟妹妹的房间都是他主动打扫的,年龄小的孩子都很依靠小于这个哥哥,就连宿舍里有人吵架,也得他来评理劝架。”

然而,小于的从军路并不顺利。2011年第一次应征报名时,他因体检不过关,没通过审核,回到福利院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

“哭鼻子可当不了兵!”王海英先是一句当头棒喝,接着话锋一转,鼓励道,“哪有那么多坦途,人生就是有很多考验要过,等明年征兵的时候咱再报名。”

那一年里,王海英带着小于去矫正牙齿,去做视力保健,还鼓励他学习汽车维修,多掌握一门手艺。终于,等第二年应征时,小于通过了一系列的体检和政审等程序。

2012年3月的一天,小于身披大红花 ,在市儿童福利院大家庭的簇拥下,踏上了从军旅途。临行前,王海英代表大家给小于买了双跑鞋,交到他手上,“孩子,愿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勇往直前!”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孩子们和王海英爬山。

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陪伴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长大,王海英还在奔波的路上。

5月7日,母亲节前5天,她开车来到西海岸新区,车后备厢里塞得满满当当。牛奶、辣条等零食是给正在读职专的小许带的;八宝粥和酸奶,是给读大四、正实习的小伟带的。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王海英来学校看望小许。

走进一所职业中专,两只手拎满东西的王海英刚要敲宿舍门,洗完头走出洗漱间的小许便从背后叫住了她:“妈妈?”

王海英事先没有告诉小许要来,看到孩子惊讶的表情,笑问:“是惊喜还是惊吓?”

“当然是惊喜啦。” 小许挠了挠头。

小许曾经是最令王海英头疼的孩子,第一次见到小许,她刚10岁,一副怯生生的模样。王海英问她:“你愿不愿意跟我走?”小许没有迟疑,点了点头。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王海英给小许送吃的。

“见到你,就觉得很亲切。”这是几年后,小许告诉她的答案。

当时的小许,内心其实非常脆弱,一见到陌生人紧张得整个身体都会发抖,遭受过家庭变故的她,手腕上还有被刀子割过的伤疤。王海英握着她的手说:“以后有什么心里话要告诉我,好吗?”

在王海英的陪伴下,小许的性格慢慢变得开朗。2021年,小许考上了职业中专,刚入住陌生的环境,她有点不习惯,晚上经常给王海英发短信,“妈妈,我想回家……”

王海英清楚,独立生活是孩子们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于是开玩笑地问:“是不是想我了?”就这样,俩人在微信里聊了有一个小时,感觉小许的情绪渐渐稳定,王海英说:“快睡个美容觉,要不然小公主就变熊猫眼了。”见小许发了一个熊猫撒娇的表情,王海英才放下心来。

从小许的学校离开时,母女俩挽手走过长长的走廊,王海英瞥见有宿舍门上挂着“卫生流动红旗”,又叮嘱道:“妈妈给你带的好吃的要分给舍友,你们也要争取做明星宿舍啊。”

离开小许的学校,王海英开车来到一家网络公司楼下,把正在实习的小伟叫下楼,一边把一堆吃的从后备厢里拎出来递过去,一边关心地问:“工作忙不忙?”

“昨晚加班到11点……”小伟说。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王海英来看实习的小伟。

“这么忙?那你中午在单位要眯一会儿。”王海英心疼地瞅着孩子道。

王海英还记得,小伟刚来儿童福利院没多久,自己从档案里注意到他的出生日期,快过10岁生日了。生日那天,王海英和宿舍里的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惊喜——小伟从学校回到宿舍时,一推门,房间里是黑的,王海英端着点着蜡烛的蛋糕走到门口,弟弟妹妹同时从门后跳出来向他身上撒彩带……

“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让我终生难忘。”小伟回味道。

新闻周刊丨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海英妈妈”和她的22个孩子 - 天天要闻

王海英来看望大学四年级正在实习的小伟,翻看以前旅游的照片。

5月8日,母亲节前4天,王海英得知在儿童福利院长大又回到这里做保育员的小萍生病了,下了班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去看望,要离开时,小萍撒娇地拉着她的手愿不松开。王海英笑着问:“不想让我走是吧?那你快点好起来。妈妈老了,如果让我像上次那样蹲一个晚上,妈妈的老腰可受不了。”

那是2016年的一天,小萍突发急症需要手术,“半夜11点被拉到医院,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海英妈妈。”

接到小萍的电话,王海英二话没说赶到海慈医院,手术从晚上12点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上7点,手术室外的走廊上没有灯,也没有坐的地方,王海英就倚在墙边,蹲了一宿。“还记得到处跑着给她办手术手续,医院的走廊左拐右拐,像迷宫一样。”王海英感慨道。

5月12日,看着孩子们一早发来的祝福,王海英想起那个让她难忘的2020年母亲节,“因为疫情防控,儿童福利院实行封闭管理,孩子们从大门栅栏里递进来一束花”,王海英一路走一路把花束里的花抽出来,送给遇到的同事,“这是咱孩子们送来的礼物”。

那天,好像和今年的母亲节一样,微风轻柔,阳光暖暖地洒在王海英的脸上、身上。

延伸>>

助力成长,他们就是“爱”

一走进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的养育楼,就能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做父母 献真情”。5月11日,一场特殊的母亲节庆祝活动正在这里展开。

在一间教室里,孩子们用毛线、太空泥制作了五颜六色的郁金香、康乃馨、小蝴蝶等,将它们进行修剪和粘贴。不一会儿,一份份特别定制的母亲节礼物新鲜出炉。承载着爱意和谢意被送到保育员和特教老师的手中,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喊着:“妈妈,我爱你!”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小班的孩子们表演起《我的好妈妈》,配合老师们一起拍打非洲鼓,通过稚嫩的歌声和可爱的舞姿表达对“妈妈”们的感激之情。孩子们努力的表演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妈妈”,那一刻,幸福的笑容如同花儿一样盛开在“妈妈”们的眉眼之间。

高年级的孩子特意准备了信纸,一笔一画地给“妈妈”们写下了长长的感谢信。每一个字是孩子的肺腑之言,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妈妈”们无尽的感激之情。

“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温暖的瞬间。”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崔学庆说。作为院里的“劳模”,他每天6点准时来上班,围着院子转几圈,先去养育楼看看孩子们早起状况,再检查一下消防设施等处的安全。

院子里刚刚绿化,打造了樱花大道,新种了石榴树、柿子树、山楂树和猕猴桃树等,远处动物园里的孔雀悠闲地开屏,羊驼、矮腿马和梅花鹿在栅栏里踱步,崔学庆一脸骄傲:“我们为孩子们营造的环境越来越好。”

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也是令人骄傲的人才。青岛市儿童福利院自建院以来,离校走向社会的孤儿共有26人,他们分别走向护士、教师、国企职员、运动教练等岗位;15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两人国外留学;5名儿童在省、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奖牌;多名儿童的绘画作品及舞蹈表演荣获各类比赛奖项……

“为了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对孤残儿童的爱心奉献中来,我们还成立了志愿者团队,更多爱心人士成为孩子们的妈妈和爸爸。”崔学庆介绍说,目前儿童福利院已组织成立1280人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累计服务6500小时。有爱心画家为孩子制作彩绘,有理发师为孩子定期理发,有音乐老师教孩子唱歌跳舞,有中医专家为孩子做理疗康复,有心理医生为孩子做心理疏导。

“爱与责任照亮了特需儿童的前行的路。”崔学庆说,不仅是在母亲节这个温馨的节日里,更多爱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爱心是助力孩子成长的坚强力量。”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首儿所蒲公英科普】经常用开塞露来帮助宝宝排便好吗? - 天天要闻

【首儿所蒲公英科普】经常用开塞露来帮助宝宝排便好吗?

点击上方“蓝字微信名”可以订阅哦!何晓金药学部主管药师1岁的小宝经常便秘,长期使用开塞露。后来有了依赖性,不用开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长前来咨询,长期使用开塞露帮助宝宝排便好吗?其实,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是紧急手段,不能长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渗作用,让更多的水分渗入肠道...
怎样做个“好爸爸”?禅城区这场教育论坛助力亲子相处成长 - 天天要闻

怎样做个“好爸爸”?禅城区这场教育论坛助力亲子相处成长

“你们总是这么忙,我只是想让你们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声在佛山市图书馆的报告厅内回荡,穿透了每一位在场家长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佛山市图书馆联合主办,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幼儿园承办的“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系列亲子论坛活动举行,一系列节目、分享和沙龙让爸爸学会更好地与孩子相处。禅城区中...
评论丨“北大要破格录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 - 天天要闻

评论丨“北大要破格录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

整个传言的制造链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制造戏剧化、迎合想象,情绪太多,事实太少;对流量的欲望太多,对真相的坚守太少泼天的流量终于来到了山东菏泽。沉寂多时的菏泽南站,俨然成了赛博世界的风暴眼。用灰黄色药片膜制造“物理滤镜效果”的郭有才,成为当下的“顶流”,有传言称其一次直播有上百万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医方法来帮忙! - 天天要闻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医方法来帮忙!

#株洲头条##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咯吱~咯吱~宝宝晚上睡觉总是磨牙,这可愁坏了6岁朵朵妈妈...是因为缺钙吗?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该打虫了?相信这也是很多宝妈宝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就来和我们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么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