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某茶友,1111在某岩茶知名品牌的官网上下单一款大红袍。
这款大红袍伊之前买过,火功中等,香和味拼配得不错,遂趁着1111的东风再入一手。
谁知,收货后,傻眼了。
味道不对,火功高了很多,还有炭火味,香气有些浊,跟之前买的那款大红袍一对比,判若两茶。
咨询售后的结果是,退火期。
客服称,“这款大红袍是我们家的爆款,经常断货,新一批茶是9月份焙出来的,按理说要退火3个月才好喝,可是遇到双十一活动,茶友们都催着上架,火虽然没退干净也只能先上架了。”
接着又补充,“收到茶如果觉得口感不对,建议放一个月再喝。”
茶友这一子懵了。
什么是退火?岩茶的退火周期究竟多长?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长?
难道所有的味道不对劲,都是退火的问题么?


《2》
说到焙火,武夷岩茶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焙火是武夷岩茶工艺里非常绝妙的一环,焙火同时亦是前人的慧心巧思所铸就。
清代茶人梁章钜先生曾称赞岩茶的焙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每年的茶季,武夷岩茶做完青后,毛茶的含水量高,青涩感重。
此时,需要用适当的温度,疏通叶片脉络,让水分和青涩感顺着畅通的经脉流到茶叶表面,蒸发、转化。
这个过程,放在武侠小说里,称作“打通任督二脉”。
也有人认为,岩茶“焙火”一环蕴含五行之道,“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
总之,经过焙火的武夷岩茶,经过火的重重考验,仿佛得到重生。
不过,如果工艺不当,焙火稍有闪失,则会做坏这款茶——无法补救的那种。
常有茶农扼腕说,“我这茶,毛茶做出来效果非常好,可惜送去炭焙坊,被炭焙师傅焙了高火,一下子把香气都焙没了。”
对于岩茶而言,哪怕是做青好,后期焙了急火、高火、病火,也只能是一“焙”毁全茶。


《3》
焙完火的岩茶,会马上进入一个“退火”周期。
这个退火周期,要从两个方向来理解。
第一个,是工艺上的退火。
大约前十年,咨询过一位武夷山的资深制茶师,一款岩茶的制作周期多长?每一年的新茶什么时候上市?
得到的答案是,五月份做青结束后开始焙火,焙完一道火。
退火一个月之后,进行第二轮焙火。
然后再退火一个月,接着焙第三道火。
这样算下来,历时差不多4个月,能赶在中秋节前上市,就算是很快了。
“一个月”,这是制茶师给出的在焙火过程中的“退火时长”。
焙完火后,茶叶表面被炭火熏烤至有焦感,而茶叶内部还锁着部分水分和青涩尚未离开。
此时,只能等待。
等水分和青涩感退出来至茶叶表面,也就是大家说的“返青”,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再进行第二轮的焙火了。
那么,为何岩茶普遍要焙火几轮才行呢?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技术,并不能一步到位。
焙火时,一方面要文火慢炖,以免用急火让茶叶快速焦化,另一方面茶叶需要多经历几次退火返青过程,这样方才能彻底把水分和苦涩物质驱离叶脉。
这样的茶,才具备品质稳定的特点,在后期的存放过程中,不容易再返青。
从前,茶农对退火间隔期的判定有些机械,基本都是一个月时间一到,不管茶里的火退得怎么样,就急匆匆地进行下一轮焙火。
在这种操作下,很多岩茶出现了返青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好茶,到了茶友手里,不舍得喝,放了一年半载,结果返青得一塌糊涂。
制茶师们遂开始改革。
尝试着放慢焙茶节奏,让茶叶慢慢吐青,不被一个月所限,定期试茶,感觉到青完全吐出来了,再进行下一轮焙火。
找到茶叶的退火吐青规律后,茶农们发现两道火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青吐得越干净,焙火的效果越好,茶叶返青的几率降低。
甚至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做好的毛茶放置着,令期彻底吐青,到隔年再来焙火。

《4》
茶叶退火期的另一个方向是,成品茶后的退火。
也就是岩茶做好之后,成品茶之后,在储存过程中进行的退火。
由茶叶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共同作用形成。
这个成品之后的退火过程,时间的长短是不一的。有的长,有的短。
几百年前的武夷岩茶,讲究焙透。
那时候普遍流行焙火高,使得岩茶刚焙好根本不能喝——至少要退上半年的火才成。
故有了“家家卖弄隔年陈”的说法。
而现在,武夷岩茶焙火主要以文火慢炖为主,炭温降低,时间拉长,焙出来的茶在中等火功。
这种茶喝起来,略有火感、燥感,但没有从前传统焙法生成的的焦炭味,是以,退火时间也就不需要像从前那样长了。
当然,在当下百花齐放的武夷山,也有不少制茶师认为,岩茶的火功可以有多种风格,不一定拘泥于中火,中高火。
不同的火功能让同一款岩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却同样引人迷恋。
尤其是一些需要在加工制作时保留特色香气的品种茶,可能只需要焙一道轻火就能上市了。
火焙高了,反而令其香气大失,没有了个性与特色。
这样的轻火茶,面火的感觉相对较弱,成品茶焙出来隔一周便可以喝,不必等待退火。
放久了,反而有返青的危险。

《5》
岩茶的退火期,与岩茶的最佳饮用期有直接关联。
茶叶放置时间太长,火退的同时,也有可能迎来茶叶的返青。
返青的岩茶喝起来青涩感重,有杂味、异味,香气不纯。
与“最佳饮用期”便失之交臂了。
并且,在退火的尴尬期中,茶叶喝起来有火涩感,香气被炭火压制无法释放,不香还有烟火味,都不要求它达不到最佳状态了,能保证正常的口感就不错了。
故而,判断一款茶是否退火刚好、恰好能喝,需要茶友们多关注手里存着的岩茶。
别将它束之高阁。
定期要拿一两泡来试喝,以免错过它的最佳饮用期。
这样也可以逐步了解武夷岩茶茶性变化的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喝茶水平。
懂茶,就要从日常积累开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