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2023年09月15日15:06:19 育儿 5296

要说贾母打算让探春去和亲、不让迎春去,这是太脱离文本了。八十回描写的是“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万载不用武备”的“昌明太平朝世”。连“武备”都不用,哪里有什么战败,又需要什么和亲?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那么,贾母让探春来拜见南安太妃,不叫迎春,到底是为什么?

肯定的理由,是因为迎春不如探春出色。

可能的理由,是因为迎春已经开始讨论与孙绍祖的婚事,贾母不想横生枝节了。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我们一一来分析。

南安太妃也好,北静王妃也好,过府庆寿也好,邀去王子腾家“闲乐一日”也好,这样的贵族女眷集会,肯定有相亲的性质。也并不是一对一的:“听说贾府有个三小姐,我要相看相看,如果合适,就说给我家谁做媳妇”,而是一种初步的海选。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经过这样的见面,除了赠送礼物之外,太妃王妃们会对年轻小姐的相貌气质有个印象,以后有机会、或者有需要,就可以介绍给人:“贾府有个三小姐,我与她有一面之遇,很不错的,你可以去打听打听、相看相看”,或者是“贾府有几位小姐,都是好的,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到朝廷需要赐婚时,就可以按图索骥了。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所以,贾母要展示给太妃、王妃们的,一定是贾府最出色的女孩子。卖水果的还要把最大最漂亮的摆在前面呢,贾府有什么必要故意把不出色的展示给人看?

这时在贾府的女孩子,最出色的无疑是钗黛湘琴和探春,迎春、惜春、邢岫烟、李纨、李纹,以及贾母喜欢的喜鸾、四姐儿,都相对逊色一些了。所以贾母安排这五人出见。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这并不是对迎春惜春的打压。事实上,一旦形成“都是好的,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的印象,连带着没露面的迎春惜春,也会抬高了身价,对她们的择偶有好的影响。放到现代,这就是一种营销。

具体到迎春,除了“藏拙”之外,还有一重原因。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贾母生日,在八月初三;请南安太妃是七月二十八日;中秋节后晴雯被逐惨死;宝玉在祭晴时,黛玉告诉他“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也就是说,从南安太妃的相看,到迎春婚事“大事已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迎春怎么说也是世家小姐。她的婚事,不会像柳湘莲那样“路上工夫忙忙的”就匆匆一言为定;也不会是今天看了、明天就定下来;而一定已经商量了一段时间了。所以南安太妃召见的时候,迎春和孙绍祖的婚事不仅是开始讨论,而且应该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了。

从后来孙绍祖对迎春的侮辱虐待,我们可以看出,这门婚事显然是有强迫性的。赫赫贾府为什么会屈从于别人的强迫?当然是贾赦欠了人家的债(未必真是五千两银子,更可能是官场交易),不舍弃女儿就会招致更大的损失的。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贾母看似不管事,其实耳聪目明,对这一门婚事的隐情,不可能一无所知。如果叫迎春出来拜见南安太妃,看似给迎春争取机会,其实有可能把贾赦置于难堪的、尴尬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境地中去。

为什么南安太妃来了,贾母只叫探春、不叫迎春? - 天天要闻

再疼爱孙女,也还是“这么胡子苍白了,又作了官的一个大儿子”更重要吧?毕竟孙女只是局部,而贾赦,却涉及到贾府的整体利益。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优秀与否,家庭说了算 - 天天要闻

孩子优秀与否,家庭说了算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自信大方、阳光乐观、学习稳定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而那些总是胆小内向、情绪不稳的孩子,家庭氛围多半不怎么理想。孩子是什么样子,家庭往往早已写下答案。一切教育,从家庭开始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坟的风水与家族兴衰常被赋予神秘联系,民间流传的“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便是典型例子。这句俗语表面指坟墓土壤颜色与财运的关联,实则暗含古人自然观察、五行学说与伦理观念的多重交织。要探究其真实含义,需从民俗学、地理学及历史背景等多维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 天天要闻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曾听闻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绪,宛如手中可调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缓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张等待绘制的画卷,色彩与构图皆由你决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剧情走向全凭你掌控。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这条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困境看似能绕开,实则无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这七难,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终将一一面对。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闻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备受关注的天水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有了最新调查进展。据通报,事件起因是园方在部分面点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而据警方介绍,如此荒诞之举,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进一步扩大生源,增加收益”。铅是公共健康领域最受关注的有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