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贾母打算让探春去和亲、不让迎春去,这是太脱离文本了。八十回描写的是“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万载不用武备”的“昌明太平朝世”。连“武备”都不用,哪里有什么战败,又需要什么和亲?

那么,贾母让探春来拜见南安太妃,不叫迎春,到底是为什么?
肯定的理由,是因为迎春不如探春出色。
可能的理由,是因为迎春已经开始讨论与孙绍祖的婚事,贾母不想横生枝节了。

我们一一来分析。
南安太妃也好,北静王妃也好,过府庆寿也好,邀去王子腾家“闲乐一日”也好,这样的贵族女眷集会,肯定有相亲的性质。也并不是一对一的:“听说贾府有个三小姐,我要相看相看,如果合适,就说给我家谁做媳妇”,而是一种初步的海选。

经过这样的见面,除了赠送礼物之外,太妃王妃们会对年轻小姐的相貌气质有个印象,以后有机会、或者有需要,就可以介绍给人:“贾府有个三小姐,我与她有一面之遇,很不错的,你可以去打听打听、相看相看”,或者是“贾府有几位小姐,都是好的,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到朝廷需要赐婚时,就可以按图索骥了。

所以,贾母要展示给太妃、王妃们的,一定是贾府最出色的女孩子。卖水果的还要把最大最漂亮的摆在前面呢,贾府有什么必要故意把不出色的展示给人看?
这时在贾府的女孩子,最出色的无疑是钗黛湘琴和探春,迎春、惜春、邢岫烟、李纨、李纹,以及贾母喜欢的喜鸾、四姐儿,都相对逊色一些了。所以贾母安排这五人出见。

这并不是对迎春惜春的打压。事实上,一旦形成“都是好的,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的印象,连带着没露面的迎春惜春,也会抬高了身价,对她们的择偶有好的影响。放到现代,这就是一种营销。
具体到迎春,除了“藏拙”之外,还有一重原因。

贾母生日,在八月初三;请南安太妃是七月二十八日;中秋节后晴雯被逐惨死;宝玉在祭晴时,黛玉告诉他“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也就是说,从南安太妃的相看,到迎春婚事“大事已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迎春怎么说也是世家小姐。她的婚事,不会像柳湘莲那样“路上工夫忙忙的”就匆匆一言为定;也不会是今天看了、明天就定下来;而一定已经商量了一段时间了。所以南安太妃召见的时候,迎春和孙绍祖的婚事不仅是开始讨论,而且应该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了。
从后来孙绍祖对迎春的侮辱虐待,我们可以看出,这门婚事显然是有强迫性的。赫赫贾府为什么会屈从于别人的强迫?当然是贾赦欠了人家的债(未必真是五千两银子,更可能是官场交易),不舍弃女儿就会招致更大的损失的。

贾母看似不管事,其实耳聪目明,对这一门婚事的隐情,不可能一无所知。如果叫迎春出来拜见南安太妃,看似给迎春争取机会,其实有可能把贾赦置于难堪的、尴尬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境地中去。

再疼爱孙女,也还是“这么胡子苍白了,又作了官的一个大儿子”更重要吧?毕竟孙女只是局部,而贾赦,却涉及到贾府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