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幸亏早看到

2021年09月27日23:09:07 育儿 1549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幸亏早看到 - 天天要闻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

  • 有些人说是了解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
  • 有些人说是了解孩子学习什么,补习什么,上什么班。
  • 当然也有些人知道应该了解孩子的什么,才能让孩子不断成长起来。

看到这个问题,我言简意赅地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吧。

教育孩子的前提肯定是了解孩子,那了解孩子的前提需要了解孩子的三个方面:

1、孩子的精神蓝图-----长大了想干什么,也就是孩子的人生目标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幸亏早看到 - 天天要闻

比如,有些孩子想着长大了想当兵,他的玩具以及其他活动很多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比如看战争片、玩乐高的战争游戏、和大人扮演打仗等等。

当你了解了孩子的目标,你就要修正你对于孩子期望的目标,如果你期望孩子将来做一个律师,而孩子将来想做一个军人;那我们要么与孩子的人生目标相一致,要么想修正孩子的人生目标就只能从孩子就近的目标入手,比如从军人切换到警察、消防员等等。

当你和孩子的目标一致的时候,你所设立的事情,孩子做起来的行动力就强而不是拖拖拉拉,其实孩子拖拉都是无形的抗拒。

2、孩子的情绪-----不管孩子喜怒哀乐,我们都需要先接收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幸亏早看到 - 天天要闻

当孩子有高兴的事情要和你分享的时候,你需要马上接收到,分享孩子的快乐;当孩子有委屈的事情要和你说的时候,你需要马上接收,倾听孩子的委屈,然后帮助孩子消除心中的不快;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需要先接收,让孩子将脾气发出来后,然后再问他生气的原因,帮他一起找到根源。

孩子的情绪需要释放,孩子的情绪更需要理解,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所以接收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别人给的建议开始就拒绝后,那就相当于关上了一扇改变的机会;而孩子的情绪如果刚展现出来就被我们拒绝,那我们不仅仅关上了了解孩子的机会,更是为孩子成长埋下了 隐患。

3、孩子的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有道理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幸亏早看到 - 天天要闻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将家迁了三次,放在古代,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件事。

如今的父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吃喝拉撒,放在了学习考试就业上面,现在人们都更专注孩子的学习环境和交的什么样的朋友。

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乡村的学生父母将孩子往县城送,县城孩子的父母将孩子往城市里送,小城市孩子的父母将孩子往大城市里送。有时候,父母不仅仅将孩子换了一个地方上学,而是将很多子女送入了私立学校。

客观来说,私立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环境要比公立学校好上一截,为何私立学校学生成绩好,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一味的去让孩子学习,而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学校学生之间的影响来改变的。

而往往公立学校,一个老师带两个班级,根本管不过来;像我孩子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老师基本不负责批改,都由家长批改,孩子在学校经常和班级同学打闹,老师也照顾不到;而私立学校在管理方面、引导方面要更好点。

最后、教育孩子了解孩子是前提,但是唯有改变自己才是根本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什么?幸亏早看到 - 天天要闻

我们都说什么样的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听说过书香门第,听说过医药世家,这就是很好的例证,家庭氛围和家庭的影响才是深远的。

如果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而转头自己在玩手机不亦乐乎,孩子如何想,他会想你们说的都是假的,读书不快乐没趣,看手机有趣。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我发现教育孩子不能单纯靠说教,还需要我们身先士卒做榜样。所以,我开始了读书写作,其实就是在为孩子树榜样。

王阳明成为了一代圣贤,其父王华是状元,其祖父王伦来自书香门第,往上推的话祖上还可以追溯到书法家王羲之

我们看到孩子正是父母的一道影子,父母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让孩子改变的根源在于父母的改变。

精华阅读:

人类认知4大核心思维:全局思维、局部思维、极限思维、变化思维

书读百遍已不适用,费曼学习法和复盘法大刨根究底,助推读书系统

事事不顺如同被卡住了脖子,3大思维带你轻松破局,走出人生困境

无法知识内化的读书,有什么意义?三步教你建立读书系统实现质变

如何实现财富倍增?三本财富经典,升级智慧,为你的人生开挂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 天天要闻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寄哀思。作为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递文化精神的纽带。民间俗语“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家族伦理、祭祀礼仪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传统智慧,
清明节前后,千万不能说这3句话 ,也许会很灵!不信你看! - 天天要闻

清明节前后,千万不能说这3句话 ,也许会很灵!不信你看!

老一辈人常念叨:“清明时节,鬼神近人。”因此,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大家说话都会格外注意,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清明是扫墓祭祖、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说话的分寸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这3句话,可千万不能说,说不定真会灵验呢!
一个人再老实,只要背熟这20句人性黑话,就没人敢欺负你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再老实,只要背熟这20句人性黑话,就没人敢欺负你

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都只来一次,记住一句话:想得太多会毁了你,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报复,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3. 我们一定会被人讨厌。越早接受这个事实,生活越轻松。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无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烦的人很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