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有过以下类似行为:
对孩子大吼大叫;
谴责或者咒骂孩子;
甚至用不耐烦的语气或发火的语气与孩子进行沟通?
对孩子指指点点;
......
有研究显示:有45%的母亲和42%的父亲曾经在一年内用以上方式攻击过孩子。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
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乌嗷喊叫、连骂带教
分分钟想要撕作业抽娃的节奏
可谓是
前一秒亲妈,后一秒后妈
就在前天,一位爸爸因为辅导孩子学习被气到下巴脱臼,大晚上郁闷就医的一幕,引发网友关注。拍下视频的妈妈说,当晚爸爸辅导女儿学习,闺女不开窍导致他情绪太过激动,直接被“气掉了下巴”。网友:太能理解了!
你别说,这个因为辅导孩子而脱臼的爸爸只是众多宝爸宝妈的自助辅导一个缩影。
你是否想过,换一种方式对待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呢?
很多时候,不是作业的问题,不是效率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方法的问题。
存在于家庭场景中的共性现象。但背后到底是什么缘由导致?如何改善亲子冲突的困境呢?
德国儿童教育专家、德国儿童保护协会顾问妮可拉·施密特女士,在其著作《非暴力管教》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管教孩子,还有别的办法。父母可以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保持对孩子的同情和关爱。本书中讲到的创意性解决冲突的建议、缓解家庭情绪压力的诀窍,以及自我情绪管理的练习,都会帮助家长们用符合人的自然天性的方式更好地养育孩子。
01
家长压力过大,“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在内卷常态化背景下,大多数家长都面临着持续的压力:香港家庭教育学院在2019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其中设有家庭压力指数,让家长在1-5分间评分,71.2%的父母在3-5分时感到家庭压力,而超过20%的父母在4-5分时感到巨大压力。
由此可见,也许父母的情绪控制不在于孩子的行为,而只是因为大脑疲劳,压力太大,导致了“情绪”的爆发。此时,父母的情绪变化可能成为孩子情绪变化的导火索。因此,为了让孩子感觉更好,父母首先应该控制他们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试着缓解自身的坏情绪。
或与家人和朋友交谈;或者用某种方式转移注意力;或者通过体育锻炼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当父母心情好与孩子沟通时,他们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孩子也不会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父母的情绪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伤害。
他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是,父母的情绪,要让孩子来买单。
作为父母,也许你无意中的言行,却给了孩子一生学习的机会。
无论好坏,都被孩子继承。
02
父母的情绪好坏都会传染给孩子?
妮可拉·施密特强调:“当我们允许自己长期处于压力之中时,就像给自己的大脑打上了烙印一样,会给孩子小小的脑袋带来同样的影响。”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的压力感就对他产生了负面影响,即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紧张和焦虑。当然,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些孩子天生高度敏感,遗传了父母的个性。然而,性情温和的孩子在焦躁的父母面前往往变得挑剔,难以取悦。
简言之,父母通过与孩子的接触、动作和语调将压力传递给孩子。此外,受压力困扰的父母把太多精力放在他们的烦恼事上,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不快乐时,他们没有安慰孩子,被冷落的孩子会变得更难取悦。
当你的孩子进入幼儿期和幼儿园时,一旦你累了,你就会对他更不耐烦。你的不耐烦会让你的孩子焦虑不安。反过来,他的感觉会增加你的压力。可以看出,压力从父母转移到孩子身上,然后从孩子转移到父母身上,很快就演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们认为他们是让父母不高兴的原因,当他们看到父母不高兴时,他们会隐藏自己的感情,或者因为害怕而躲避父母。
研究表明,从容镇静的父母抚养的孩子通常较少生气,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也较少发生冲突。
因此,下次你想责备孩子时,听妮可拉·施密特的建议,用以下三条“极简”规则来代替:
规则1:保持冷静
生气没有好处,当父母生气时,他们的视野就会变窄,他们的思维会下降,他们的决定也会有偏见。孩子会无意识地接过负面情绪的“接力棒”,导致整个家庭气氛紧张。
规则2:保持沟通
丹麦家庭治疗师杰斯珀·尤尔曾说:“孩子们有能力的,但他们没有经验。”。父母应该要看见并肯定孩子的能力,传授相关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规则3: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案
在解决孩子显性行为问题的方法中,惩罚是错误的选择。因此,父母可能不妨在完成自己的情感迭代后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偶尔的“宕机”不必对自己苛刻。毕竟,教育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
03
游戏,是亲子沟通最有效的方式
在一份针对6-12岁儿童的调查问卷中,调查了他们对生活和父母的满意度:大约90%的孩子回答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当被问及他们最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时,第一个问题是“想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除了陪伴时间的长短,高质量的陪伴可能更为关键。
然而,在许多家庭中,家长仍然坚持“我说你听”的传统观念,这导致许多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游戏绝对是实现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选择之一。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是亲子沟通的桥梁。我们想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进入孩子的世界。事实上,最好的方法是培养自己的游戏能力,从孩子的角度与他交谈。
麦戈尼格尔告诉我们,游戏化可以塑造人类积极的未来。那么,如何通过游戏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呢?
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的感受)——通过关爱(你看起来很伤心,拥抱一下)——也通过游戏方式(让我们一起玩)。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包含有很多意义,但是通常,所有的游戏都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义。游戏是孩子们尝试成人角色和技能的一种方式,就像年轻的狮子从战斗中学习生存技能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人类世界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相互争吵,还学会了和谐相处。
作为父母,
时代要求我们时刻提高自我修养。
在每天默念一百遍
“亲生的”,“不生气”,“要温柔”的同时,
也用“非暴力管教法”给自己加个buf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