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2021年09月15日22:08:06 育儿 1210


比起幼升小,最让父母放心不下的还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吃得好不好?睡得怎么样?有没有被人欺负?今天哭了几次?

孩子语言表达还不够好,只能从老师那里打听。怎么问,能够得到更多信息呢?

我见到过最大的家校沟通灾难现场,莫过于家长在班级群里,指名道姓向老师“揭发”一个孩子的打人行为,最后却发现那个孩子当天根本没有去学校。

与人沟通是门技术,与老师沟通更需要艺术。老师会希望我们如何跟他们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呢?

“吃饭乖不乖”、“午睡怎么样”、“在学校开心吗”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幼儿园老师最常收到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一般是:“乖的、挺好、开心。”


女儿刚读完幼儿园小班,想想去年8月的时候,我也紧张于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同时困惑于如何和老师有效沟通。

开学第一个月,所有问题围绕吃喝拉撒睡;开学第二个月,已经不知道可以问点什么,偶尔会问下开不开心、有没有交到好朋友之类的。

和不少父母相同,我的困惑在于:我提的所有问题,老师都回答了,为什么还是不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一开学就是教师节,我该不该给老师准备礼物呢?

父母的问题分为两类:保育和教育。小班新生入园,提问重点在于孩子的生活与情绪,中班之后,知识体系提升,再融入课程上的沟通。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我特意咨询了三位从幼托阶段就教过女儿的老师,沟通后才发现,原来我们对于幼儿园和老师,真的有误会,而沟通的基础是信任。

1

和老师沟通的要素

提问要具体

很多时候,我们问老师问题,只是追求一种安全感,需要老师收到“我在关注孩子”的信号,也希望老师可以因此多关注孩子。

这种日常提问,往往比较笼统,日复一日地问“吃得怎么样”、“在学校开心吗”,老师的回答也会千篇一律。

所以我们的提问可以更具象一些,有针对性。想了解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可以精确到某件小事,并结合孩子在家的情况,比方说:

“孩子不爱吃蔬菜,在学校有没有挑食?”

“孩子不爱午睡觉,有没有吵到别的小朋友?”

“孩子专注力不够,上课是不是经常开小差?”

女儿一直是话很多的小孩,在家吃饭的时也喜欢不停讲话。有一天我问她,在学校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讲话吗?

“西瓜小组吃饭最乖,香蕉小组最不乖。”

“那你是西瓜小组的吗?”

“不,我是香蕉小组。”

“那香蕉小组里,谁最会讲话呀?”

“是我!妈妈,是我呀!”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刚入园时也关注过女儿的吃饭问题,一般都是问老师“有没有吃完”,老师一般会告知“吃得不错”。女儿在家虽然话多,但不耽误吃饭,是个不挑食的干饭人,我也从来没有问过女儿在学校纪律上的问题。

随后向老师询问了女儿在学校就餐时的纪律问题,老师的反馈是她很爱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平时上课没时间讲,就抓住吃饭的时间讲,但不是最吵的那个……

想不到如何提具体的问题,可以先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描述也许不精确,但是一个突破口,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沟通变得更深入。

给予老师信任

在问了三位老师后,发现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家长的不信任。他们中有在私立幼儿园工作的,也有在公立幼儿园的,真的是靠和孩子的感情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在坚持。

我们在与老师交流的时候,大可不必先入为主或是猜忌顾虑,包括对学校和老师提建议,老师不会因为你提出了一些不满就对孩子有所差别。

比方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这是新入园孩子最容易碰到的问题,跟孩子交流后他们的回答真真假假,为了不去幼儿园,也许会想象出一些理由,比方说被老师凶了、有同学欺负自己等等。

在跟老师沟通前,可以问孩子一些细节问题如发生的时间、环境、对话等,再与老师沟通。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女儿托班的老师,现在在一家私立幼儿园做班主任,暑假前就遇到一个误会。

孩子在离校前主动将用完的两支牙膏扔掉了,奶奶却误会是老师扔了,带着孩子直接冲进盥洗室,逼问孩子是不是老师给扔了。孩子被吓得不敢说话,最后通过和父母电话沟通,孩子才说出事实,解除误会。

老师特别无奈地说:

“其实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非常有礼貌的,即使对学校、老师有疑问也会很友好地提出。只是平时接送孩子的是爷爷奶奶,遇到突发情况,隔代长辈总是对老师有不信任感。”

作为老师,是非常希望家长可以做好家里老人的工作的。先入为主、带有负面情绪的质疑,不仅会妨碍老师的工作,还会影响孩子下一次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

遇到老师的确有工作失误的时候,在交涉前,可以先肯定老师好的部分,再提出建议。

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老师更容易接受家长提的要求,也更愿意反馈小朋友的情况。人之常情,不用担心受到责怪的话,好的坏的老师都会毫无保留地告知父母。

因为不信任而产生的误会在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有,我回忆起女儿刚上幼托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餐食事件”。

那段时间,学校里的孩子每天放学都说肚子饿,有时候下午四点一放学就能吃完一个三明治,我们就觉得是不是学校里的午餐、点心环节出了错。

当时是在私立机构,我们要求机构公开了食材源头、烹饪环境、人员资质、就餐过程等步骤,大会小会开了一大堆,机构为了自证也消耗了很多精力,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大差错。

刚把孩子从家里交出去,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担心,现在想想,大概只是因为学校里运动量大,体能消耗多,孩子更容易饿而已。以我女儿两年托班+一年幼儿园的经验来说,孩子在幼儿园,绝对吃得比家里好。

及时反馈,配合老师

孩子的问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不是一时半会能纠正的,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双向辅助,这个时候,及时反馈就很重要,让沟通有连续性。

在得到老师的建议后,可以落实,反馈结果,再沟通下一步。老师的建议得到了采纳,这就是尊重他们的工作方式,也让老师觉得对于孩子的付出是有呼应的,家长是配合自己的。

女儿在刚入园的一周,始终不肯在学校上厕所,除了环境陌生,也因为我们自身在家的教育出了点问题,导致她一直抗拒在外如厕。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我特意准备了专属的马桶坐垫让女儿带去学校,也拜托了老师多照顾一下。

生活老师觉得是我们加深了女儿对上厕所这件小事的重视性,越讲究反而会越难,建议我们不要做任何准备,交给学校来。

为了呼应老师的处理方式,我们在平时出行时,也不再要求她一定要在家拉完臭臭才能出门,避免无形中加强了孩子的担忧。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女儿可以在幼儿园自主大小便,非常规律,反馈到家中,平时出游也不再有如厕问题。

印象中还有一次,我送女儿去幼儿园。一出电梯口就发现一个妈妈在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打孩子也打自己。

怕女儿受到惊吓,我们赶紧走回了电梯,在地下车库等到那个妈妈带着孩子开车走了我们才上了楼。一问老师才知道,原来是小男孩不肯来幼儿园,妈妈直接崩溃了。

这个小男孩从刚入园开始就不愿意来幼儿园,妈妈问过老师是不是幼儿园有人欺负他或是老师的关注度不够,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就开始当着老师的面打骂孩子。

老师劝过,也给过建议,比方说一定要坚定,不能每次发完脾气又把孩子带回家,让孩子觉得闹一闹就没事了;要找找在家的原因、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要配合老师告知孩子上幼儿园的必要性等。

这位家长却没有给过任何沟通反馈,觉得一切都是学校的责任,甚至在校门口发脾气打骂孩子,让老师有压力。

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作为家长,应将家中的实践情况反馈给老师,老师也会将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告知家长,这就是有效反馈与配合。

注意沟通时间

公立幼儿园30人左右,私立幼儿园20人左右,一般配2位老师+1位生活老师。平均下来,每个老师需要管理7-10个孩子,非常忙碌。所以沟通的时间节点与时间长短也需要注意。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一般来说,午休时间老师比较空,需要观察的问题可以在午休时间提出,比方说孩子在上课时的专注力、与小朋友的相处等等。即使上午没注意,下午的时间段老师也会针对家长的问题特意观察下。

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倾述自己的焦虑情绪,有些父母怕直接切入问题有点尴尬,总是会有一大段开场白,其实没必要,将问题提得清楚明白即可。微信沟通的话,大段的带有情绪表达的语音大可不必,应该是简单、准确的文字表达。

提问方式:

“在学校吃饭乖吗?”建议变成:

“平时不爱吃蔬菜,在学校有没有挑食?”

“上课认真吗?”建议变成:

“在家总是缺乏专注力,上课时有没有做自己的事或打扰别的小朋友?”

“和小朋友们关系好吗?”建议变成:

“最近和哪个小朋友玩得比较好,一般会玩什么?”

2

想要了解孩子还可以这样做

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除了和老师直面沟通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有时候,亲自参与学校内部活动,或与其他家长交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别人眼中的孩子”。

多参加校园活动,学校定期会有家长开放日或是家校互通活动,比方说邀请家长去上课、做烘焙、办集市等。有时间参与这种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与老师的沟通也更自然丰富。

与其他家长多交流,孩子的很多信息,都是来自其他家长,通过别的孩子与家长的口中,也许可以更多角度地了解孩子。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多关注钉钉家校通,官方沟通平台上,积极回应,支持老师工作。比方说填写成长报告、抓住老师主动来沟通的时机,这些大多是家校沟通的重点。

你家的“家校沟通”有什么问题或者心得吗?在评论区讨论呀~

最后,真诚地祝福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你们辛苦啦~

和幼儿园老师聊天时,我们聊什么?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到什么年纪,这4句话永远不要对兄弟姐妹说 - 天天要闻

不管到什么年纪,这4句话永远不要对兄弟姐妹说

手足之情,是世间一份难得的珍贵缘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拥有。多少人内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却始终无法体会到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倘若我们足够幸运,拥有了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争什么?气什么?愁什么?(精辟) - 天天要闻

人,争什么?气什么?愁什么?(精辟)

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春秋,可我们却常常在无谓的争斗中耗尽心力,在莫名的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忧愁里蹉跎时光。其实,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于明了何事当争,何事不必气,何事无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点,是指哪四大特点,你知道吗? - 天天要闻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点,是指哪四大特点,你知道吗?

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即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点,分别是闰月加持、恰逢“出梅时间”、出现“秋包伏”现象以及小暑节气在晚上。这些特点不仅
宝宝二月闹真相!满月后多做3件事,大脑发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闻

宝宝二月闹真相!满月后多做3件事,大脑发育快人一步

新手妈妈玲玲最近头都大了:二宝满月后突然变得特别难带,整天哼哼唧唧哭个不停,便已经是二胎宝妈,也不知道宝宝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吗?这种被无数妈妈恐惧的“二月闹”恰恰是妈妈想要的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信号!
刘海栖《万物生长》:童年憨里憨气,孩子自由生长 - 天天要闻

刘海栖《万物生长》:童年憨里憨气,孩子自由生长

每一代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美好回忆。在没有手机、电视、网络、快餐的年代,童年又会是什么模样?翻开作家刘海栖的新书《万物生长》,答案就藏在11个带着阳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里。它们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间把我们拉回那个没有电子屏幕却野趣横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讲大道理,只讲少年们憨里憨气的童年故...
人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闻

人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着,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体,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报,而是要脚踏实地,知足常乐,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