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产后妈妈都可能面临产后尿失禁的尴尬场景,那引起产后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呢?产后尿失禁应该怎么办呢?
产后尿失禁与怀孕分娩生产有关
产后妈妈要注意了,孕期尿频、尿急是正常的孕期反应,但是如果生完宝宝后,准妈妈还是会存在咳嗽、大笑、活动身体等就会有漏尿的现象,那么就要警惕了,这是产后尿失禁的表现。
妊娠分娩对盆底的影响
分娩时造成女性产后尿失禁的常见诱因,很多女性存在错误认知,以为如果选择了剖腹产,就能预防产后尿失禁。其实尿失禁不仅会在产后发生,在怀孕期间也会发生,除了分娩外,妊娠也是造成盆底肌、韧带损伤的重要原因。
怀孕的整个过程,对盆底来说是不断增加负担的过程
一般来说,受损的神经系统会逐渐恢复,然而,一些难产,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的母亲在分娩时可能会受到过度的伤害,这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对骨盆的支撑不足,从而导致产后尿失禁,这种症状甚至可能维持到中老年,随着尿道萎缩,尿失禁症状会逐渐恶化。
分娩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产后训练,因为这个时期盆底的肌肉和韧带还没有恢复到能够抵御各种压力的程度,而不当的运动反而会增加腹压,不利于盆底肌的康复,在这个阶段,做好产后保健,可以促进全身康复和盆底组织修复、子宫复旧。
产后42天及时进行一个常规的产后复查,包括子宫B超,阴道分泌物检查以及伤口恢复情况,乳汁分泌情况,血常规,尿常规等,还会常规做个质检,检查阴道壁情况和盆底肌力肌肉情况。
产后盆底肌功能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应进行盆底肌评估,检查盆底肌损伤松弛情况,包括盆底肌张力,肌力,肌耐力和肌肉协调性的测试等。
发现盆底肌薄弱的,应及时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和治疗,修复受损的神经肌纤维,改善盆底肌功能,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