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经济领域中,半导体行业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一路狂飙突进。2024 年,投资额高达 4500 亿元,同比增长 35%,这一数字令人瞩目。
对于如此巨额的投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为了实现技术自立,摆脱对外依赖,掌握核心科技的话语权;有人觉得是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也有人担心这只是资本的盲目乐观。
然而,无论观点如何,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地砸进去了。就连中芯国际也顶着压力,在福建晋江投资 200 亿美元建设新厂。
在其他行业,如此大手笔的投资或许早已引发诸多争议,但在半导体圈子里,却被视作“理所当然”。晋江的这个项目颇具吸引力,其瞄准的 7 纳米以下制程工艺技术听起来就充满高端与前沿的气息。
但不得不承认,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并非仅仅依靠资金投入就能轻易实现。过去几年,国内在 14 纳米、28 纳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越向更先进的制程迈进,困难与挑战就愈发巨大。有人形象地称,“7 纳米以下是烧钱的游戏场,烧的还是天文数字。”倘若晋江这个厂获得成功,那或许意味着国内半导体在高端工艺方面将迎来质的飞跃;可一旦失败,这 200 亿美元的投入打水漂,无疑会让许多人痛心疾首。
当提到半导体,光刻机必然是无法回避的关键。在业内,ASML 的名字无人不晓。今年,该公司宣布将有 450 台光刻机流入市场,价值高达 2153 亿元。不过,虽然光刻机数量众多,但高端的极紫外(EUV)机型能否大规模供应仍是未知数。
要知道,这台机器堪称芯片制造的“皇冠明珠”,能够生产出最先进的 7 纳米甚至更小制程的芯片。但当下,众多厂商仍然不得不依赖老款的深紫外(DUV)光刻机。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犹如一场艰苦的马拉松,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又需要顶尖的技术人才,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每一次的突破都来之不易,每一次的决策都关乎未来。但无论如何,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然踏上了这条勇往直前的征程,期待在未来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