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2021年01月01日03:10:16 科学 1028

就在中国嫦娥5号,成功从月球挖土返回地球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订了一份法案,全力推进重返月球计划,美国2027年将在月球表面建设1座太阳能电站。世界各国都将解决能源需求问题,盯上了月球。很多人都有疑惑,如果能够在月球表面建设太阳能发电站,为什么不在地球轨道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呢,那距离不更近一些吗?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地球能源短缺是一个重大问题。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石油不足100年,其他矿产储量也在不断缩水,世界的工业正在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不少局部地区的战争,就是因为争夺能源而引起的。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人类已经建设了多个大型的国际空间站,作为宇航员太空活动试验的重要场所。从理论上来讲,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是完全可以实现。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目前,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电能,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美国甚至可以在月球表面,通过电波方式,将电能发送回地球接收站,无线充电技术已经更加完善,包括我们使用的手机,都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上的进步,已经能够解决电能传输问题。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人类不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呢?有人认为,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特别是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站,将会遮挡住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影响地面植物的生长,还会影响空气流动和水循环,甚至可能会造成地球生态破坏。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这种观点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空间来讲,无论人类建设多么大型的太阳能电站,在太空空间庞大的范围内,几乎不影响到地面光照问题,就像现在人类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和各种卫星等航天器,我们在地面很难用肉眼看到,更不可能存在遮挡阳光照射的问题。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人类不敢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设大型的大阳电站,最重要的原因是无法抵御太空垃圾的撞击。一个太阳能发电站需要占据很大的面积,太阳能电站的面积越大,遭受到太空垃圾撞击的概率就越大,后期的维修成本就会很高。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按照欧洲航天局的估算,目前在太空中存留的火箭残骸、废弃卫星和其他航天器,数量非常庞大,总重量超过7000吨,处理这些太空垃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按现有技术和能力,还无法对太空垃圾进行完全清理,费用也比较高昂,处理100公斤的太空垃圾,将要耗费1亿欧元的成本,这也是目前无法做到的。

美国将在月球建设太阳能电站,为何不敢就近在地球轨道空间上建?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