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上太空时,为何还要带枪?这是苏联的教训,全世界都吸取了

2020年12月18日20:15:03 科学 1105

杨利伟这个名字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作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为我们创造了太多的不可能。中国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太空梦,只是以前碍于技术的制肘,我们只能看着别的国家飞向太空,而如今当我们国家的羽翼丰满,我们也在不断的追赶通往太空的脚步。

杨利伟上太空时,为何还要带枪?这是苏联的教训,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闻

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当年杨利伟在上太空时,是随身带着枪的。众所周知,载人飞船对于重量是有着严格控制的,在我们看来一把手枪的质量可能微乎其微,可是对于航天来说,一丝一毫的重要都是要斟酌的,而且,在太空似乎没有需要用枪的情况,那么到底杨利伟为何一定要将枪带上太空呢?其实这是苏联的教训,之后全世界都吸取了,中国也不例外。

杨利伟上太空时,为何还要带枪?这是苏联的教训,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苏联航天员在着陆过程当中失控的事情。当时两名苏联航天员乘坐飞船从太空返回的时候,遭遇了意外。飞船偏离了预定着陆地点,降落到了西伯利亚地区,当时周边的环境非常的恶劣,这两位宇航员在野外求生时,还有狼群在虎视眈眈,两名苏联航天员差点就因此丧命。

也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在那之后各国的航天员都会带一把枪防身,以免返航后在野外遇到危险的时候不知所措。

手枪作为一种必要的防身手段,对于航天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生存的时候,武器和弹药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粮食能够提供我们温饱,可是真正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非武器和弹药不可。

杨利伟上太空时,为何还要带枪?这是苏联的教训,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闻

在野外如果没有粮食的话,可以等一段时间,等地面人员来接自己,但是如果没有武器的话,遇到一些比较危险的动物,我们又如何去保护自己呢?动物可不会等着你叫救援。

另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杨利伟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曾经是战斗机飞行员,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枪是非常熟悉的武器,身边有一支可靠的手枪,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而这也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自信。

杨利伟上太空时,为何还要带枪?这是苏联的教训,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闻

说实在的,杨利伟作为中国第1个登上太空的人,当时他的心情必然是紧张无比的,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从来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而在这个时候,如果身边能够有一样东西带给自己安全感,对杨利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让杨利伟提升了自信,也让他对未知的太空少了一份恐惧感。

杨利伟上太空时,为何还要带枪?这是苏联的教训,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闻

而对于我们来说,来到一个未知的环境,我们可以带上一个让自己感到安心的物品,提升自己的信心,这样也能够消除自己的恐惧感。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去创新,不断去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必然会经历很多恐惧的东西,但是不用害怕,当我们经历完这些之后,回头再去看看,会发现那些曾经令我们恐惧的东西恰恰能够提升我们的信心!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警惕蓝天下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致肺气肿→ - 天天要闻

警惕蓝天下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致肺气肿→

进入夏季阳光明媚的日子多了起来但看似没有污染的蓝天下可能隐藏着“健康杀手”——臭氧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消息5月下半月华北中南部和成都平原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西北地区北部和西部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什么是臭氧?臭氧在什么时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新型弹性合金,温度变化达普通金属20倍 - 天天要闻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新型弹性合金,温度变化达普通金属20倍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弹性合金Ti₇₈Nb₂₂,该材料具备高效固态制热效能,而且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表现的可逆温度变化能力,为普通金属的20倍,为传统的蒸气压缩制冷和热泵技术提供环保的绿色替代方案。港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孙庆平(左)及研究助理教授黎桥(右)展示其团...
绝密档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踪热潮 - 天天要闻

绝密档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踪热潮

位于阿拉斯加中部的海斯山,近期因一份解密的美国中情局(CIA)文件成为全球外星文明研究者的焦点。这座海拔8000英尺的雪山地处被称为“阿拉斯加三角”的神秘区域,过去半个世纪记录到超过2000起离奇失踪事件与数百次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随着解密文件提及“外星基地”的存在,这座终年积雪的山峰正吸引着探险者、阴谋论者...
哥伦比亚惊现无接缝金属球体,外星科技还是人类杰作?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惊现无接缝金属球体,外星科技还是人类杰作?

2025年3月,哥伦比亚布加镇上空出现的一颗神秘金属球体引发全球关注。这颗表面无任何焊接痕迹的三层球体被目击者拍摄到飞行轨迹后坠落地面,当地研究者何塞·路易斯·贝拉斯克斯认为其可能具备外星科技特征,而科学家朱莉娅·莫斯布里奇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需谨慎验证其来源。这一发现再次将公众视线引向天空中的未解之谜...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顾玉东院士逝世,享年87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手外科、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