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开发“棉花糖”式混凝土,可在飞机紧急降落时平稳托举

2025年07月10日16:22:06 科学 1014

中国科学家开发“棉花糖”式混凝土,可在飞机紧急降落时平稳托举 - 天天要闻

在飞机运行的所有阶段中,起飞和着陆过程中的几分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黑色时刻”。当一架满载乘客和燃料、重达数百吨的金属巨人以惊人速度在跑道上冲刺或减速时,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冲出跑道事故。现在,一项源自中国的材料科学突破,正为终结这一古老的安全噩梦提供一个优雅而坚实的答案。它并非坚不可摧的壁垒,而是一种在破碎中守护生命的“棉花糖”混凝土。

跑道尽头的安全困境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规定,所有商业机场跑道的末端都必须设有一个被称为“跑道末端安全区”(RESA)的缓冲地带,其长度被建议至少延伸90米。这一区域的目的是为那些因故未能及时刹停或中断起飞的飞机提供最后的安全余地。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如何有效利用这片区域一直困扰着全球航空业。

传统的解决方案——如平整的草地、松软的土壤或沙池——在实践中暴露了诸多缺陷。它们的力学性能极不稳定,在暴雨后会变得泥泞,在干旱时则过于坚硬。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的阻拦效果难以预测,可能导致飞机起落架深陷、折断,甚至引发机身结构损伤。在寒冷地区,一个专门设计的水池可能会结冰,变成一个危险的滑冰场而非缓冲带。这些方案的维护成本高昂,且对环境敏感,无法为现代航空提供标准化的、可靠的安全保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程吸能材料系统(EMAS)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铺设一种特殊材料,当飞机冲入时,该材料能通过自身的可控破碎来吸收飞机的巨大动能,使其在短距离内平稳停止。这好比为跑道配备了一个巨大的、一次性的“安全气囊”。尽管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已存在多年,但其高昂的成本和材料耐久性方面的挑战,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型机场的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

一种“会思考”的混凝土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CBMA)牵头的研究团队,联合民航与建筑领域的科研力量,成功研发出一种性能卓越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新型泡沫混凝土。这种被昵称为“棉花糖”混凝土的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游戏规则。

从外观上看,它与普通混凝土块无异,但其内部却是一个精密的微观世界。通过特殊的发泡工艺,材料内部形成了超过80%的孔隙,使其密度降至惊人的每立方米约200公斤——仅为水的五分之一,传统混凝土的十分之一。这种超轻的特性是其实现能量吸收功能的基础。

中国科学家开发“棉花糖”式混凝土,可在飞机紧急降落时平稳托举 - 天天要闻

其真正的革命性在于其精确调校的力学响应。这种材料被设计成一种“脆性”材料,但其脆弱的程度经过了严苛的计算与控制。研发工程师方军解释道,为了能够有效阻拦一架如波音747这样的百吨级客机,同时又不至于对飞机结构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被严格控制在0.30到0.35兆帕斯卡(MPa)这个极其狭窄的区间内。“强度太高,它就成了一堵墙;强度太低,它就无法提供足够的阻力,”方军说。这是一个悖论:工程师们必须创造出一种足够“弱”的结构材料,而这种“弱”又必须是稳定、可靠且精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团队大胆放弃了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以特种硫铝酸钙水泥为基础的技术路线。硫铝酸钙水泥虽然具有快凝快硬、易于成型的优点,但其高昂的造价和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的粉化、强度衰减问题,使其并非理想选择。中国科学家的目标是使用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开发出一种更耐久、更经济的配方。

这一选择极大地增加了技术挑战,而挑战的核心在于发泡阶段。发泡过程就像是在水泥浆中“吹入”亿万个微小的气泡,并让这些气泡在材料凝固前保持稳定。为了加固这些脆弱的气泡壁,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种基于马来海松香的双链引气剂。这种特制的化学助剂分子能够在气泡的液膜界面上形成高度有序且紧密的排列,构成一层坚韧的分子级“盔甲”,从而有效防止了在超大掺气量下常见的塌陷问题,确保了最终产品超低密度和均匀的内部结构。

从实验室到十四座机场的跑道

仅仅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完美的样品是远远不够的。铺设在户外的飞机阻拦系统必须能够经受住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冻融循环等严酷环境的考验,并始终保持其精确的力学性能。

为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独特的“双阶强度调节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在材料配方中添加特定的调控组分,实现了一种智能的、分阶段的强度释放机制。在材料服役的早期,强度被精确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环境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材料性能有所衰减时,预埋的化学机制会被激活,促使材料强度有一个微小的、补偿性的增长,从而确保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通常长达数十年)的性能波动始终处于安全冗余范围之内。

这项尖端技术的有效性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力证明。目前,该系统已在中国14个机场投入使用,其中包括地理和气候条件极为特殊的西藏林芝机场。林芝机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对任何建筑材料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然而,经过长达一年的持续现场监测,数据显示,该阻拦系统的材料性能波动率仅为3%,远远优于10%的设计容差标准。这一成果标志着该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具备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保障飞行安全的可靠能力。

这项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棉花糖”混凝土,不仅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比肩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为全球范围内的机场,特别是那些预算有限的中小型机场,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跑道安全升级方案。它不仅仅是一项新材料的发明,更是中国科学家运用智慧和创新,为解决全球性行业难题所贡献的中国方案,为每一次起落背后的无数生命,增添了一道坚实而又温柔的破碎屏障。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 天天要闻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该成果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壳-幔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 天天要闻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 天天要闻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新型光子设备已可以兼顾灵敏与耐用。长期以来,先进光子器件因制造困难而发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学在光学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可扩展制造、灵敏与耐久度兼顾等问题。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闻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寿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那么哪些因素会容易影响到其寿命呢?一 过载与过压当电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压或电流超过其额定范围时,容易造成内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 天天要闻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 连日来,在蔚蓝色的南海北部,我国科研人员在“向阳红10”号科考船上,成功开展了多种类型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科考试验。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及科普机构开展的“深蓝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风吹浪打中,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i3”性能——创新...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 天天要闻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东方红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个科考航次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0日讯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结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 天天要闻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图为在盐池湾湿地生态监测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孵化。(资料图)肃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0日电(呼和巴尔斯 朱倩)近日,盐池湾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湿地生态监测中,再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