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缅甸地震(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让人关注,其中从数据看到,缅甸地震中,涉及断裂带已经180多年没有重大地震,这一次的地震引起不少华南地区城市关注。
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
大家都关心的是,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是否如同缅甸地震那样的断裂带会有百年一遇的地震呢?
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是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范围涵盖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区域,主体沿北东向新华夏系断裂带展布,与海岸线基本平行。
该断裂带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影响,构造活动复杂,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
断裂带南段以琼州海峡为界,包括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区,北段延伸至福建平潭岛东部海域,经东山岛外至南澎列岛,形成长达数百公里的地震活跃带。
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
历史上,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曾发生多次重大地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1604 年福建泉州 8.0 级地震和 1605 年广东琼山 7.5 级地震。
1604 年泉州地震震中位于台湾海峡,造成泉州府城 “官舍民房倾圮殆尽”,波及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震感远至浙江、江苏。
1605 年琼山地震震中位于今海口与文昌交界处,引发大规模陆地沉陷,约 100 平方公里陆地陷入海底,72 个村庄消失,形成著名的 “海底村庄” 奇观。该地震还导致东寨港扩大为海南岛最长港湾,至今仍可见沉陷遗迹。
进入 20 世纪后,断裂带活动依旧频繁。1918 年汕头南澳 7.3 级地震造成南澳岛房屋倒塌 90%,死亡 2000 余人,潮汕地区普遍受灾。
1962 年河源 6.1 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华南陆域最大地震,震源深度仅 5 公里,导致新丰江水库大坝出现裂缝。
1969 年阳江 6.4 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 10 万间,27 人死亡,震中区地面出现裂缝和喷砂现象。
1994 年台湾海峡 7.3 级地震虽未造成大陆严重伤亡,但广东沿海普遍有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
这些地震案例显示,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具有强震复发周期长、震源浅、破坏性大的特点。当前,断裂带仍处于活跃期,珠江口、粤闽交界等区域被列为潜在强震危险区。
2023 年佛山三水 3.2 级地震虽震级较小,但因震源浅(8 公里),珠三角多地明显有感,再次警示该区域的地震风险。
2023 年佛山三水 3.2 级地震
地质研究表明,断裂带南段(琼雷地区)和北段(泉州 — 汕头带)未来仍存在发生 6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需加强监测与防御。
在防御方面,华南地区都在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构建了多维度地震防范体系。
监测预警方面,广东建成 1172 个地震监测站点,广西推进活断层探测工程,两省联合开展三维地壳结构探测。
工程防御上,严格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审查,2023 年广东审批 289 个项目,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安装强震动监测设施,同时推进老旧房屋加固和生命线工程抗震除险。应急管理通过跨区域实战演练(如 2024 年南澳演练)、"三网一员" 群测群防体系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响应能力。
公众教育方面,广西立法明确宣传责任,广东开展社区科普活动。科技支撑涵盖 4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化闽粤断裂带联合研究,并加强北部湾海域国际预警合作。
针对琼雷、泉州 - 汕头等高危区,持续优化监测网络与风险评估,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城乡建筑抗震韧性,筑牢安全防线。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