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颠覆认知!每天14小时不吃饭成“护肝密码”?年轻人沸腾了

2025年05月20日17:10:19 科学 8685



在传统认知里,“饿肚子”常和营养不良挂钩,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类深受减肥人群喜爱的间断禁食方式——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feeding,trf)

,正成为学界研究热门。2024年,jama子刊公布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8小时trf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和减肥,以及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更令人激动的是,近期,来自北京大学的中国科学家还发现,限时进食(trf)在肝脏健康领域亦能立奇功。

北大研究颠覆认知!每天14小时不吃饭成“护肝密码”?年轻人沸腾了 - 天天要闻

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细胞·代谢》论文显示该研究由北京大学主导。研究人员招募了19名脂肪肝患者,执行每天仅在早7点到晚5点进食的10小时限时饮食法(trf),作者分别收集了志愿者trf前后的粪便、血浆样本。4周后的结果数据堪称“肝脏逆袭指南”: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些反映肝损伤的“红灯”数值,在trf组平均降幅达25%,部分患者从“超标危险值”回归正常区间。就像给过度运转的肝脏按下“暂停键”,肝细胞终于有时间修复损伤。原本"油腻"的肝脏,像被抽走了多余脂肪,变得轻盈健康。

禁食带来的益处在小鼠实验中揭开了谜底:当实验鼠被强制“每天限时吃饭”后,肠道内一种名为瘤胃球菌(r.torques)的菌群数量激增。这种细菌能分泌一种特殊代谢物hmp,直接抑制肝脏中的“炎症触发器”hif-2α蛋白。

“就像给肝脏装了灭火器,hmp能阻断脂肪堆积和炎症反应,甚至让硬化风险降低50%。”论文第一作者用外卖软件打比方:“限时进食相当于给肠道菌群‘定时投喂’,让好细菌占领高地。”

北大研究颠覆认知!每天14小时不吃饭成“护肝密码”?年轻人沸腾了 - 天天要闻

这项发现瞬间点燃社媒热议。有网友调侃:“难怪古人说‘过午不食’,原来老祖宗早懂科学!”但更多人关心现实难题:打工人加班熬夜成常态,如何坚持每天14小时不吃饭?这个问题,恰让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意外走红。

据电商平台数据,上述“倍清肝”618首轮期间预售达到了5000单,复购比例达65%,用户评价“熬夜后脸色不蜡黄”“肝脏受损从中度变轻度”。其核心成分担子菌提取物+二氢杨梅素,经仁济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多家高等学府验证可激活肝脏解毒酶,抑制纤维化。一位程序员分享:“应酬前吞两粒,第二天体检甘油三酯真降了!”

而倍清肝中的另一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则被证实能直接阻断肝纤维化进程。“就像给限时进食疗法加了‘外挂’。”研发团队负责人解释:“当饮食控制难以严格执行时,这些成分可以多通路修复肝细胞。”

北大研究颠覆认知!每天14小时不吃饭成“护肝密码”?年轻人沸腾了 - 天天要闻

市场数据印证了趋势:京东平台数据显示,上述护肝科技618首轮预售中七成订单来自一二线城市,35岁+买家占比达67%。“项目组熬夜赶工时,吞两粒比喝护肝茶方便。”来自上海的10年广告从业者王经理表示。对于部分极度关心短期改变的用户,研发团队则强调:“还是需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因为护肝没有‘速效药’。

 

当然,面对五花八门的护肝法,结合研究与临床经验,专家也给出实用建议。

适合尝试trf的人群:代谢综合征前期(血糖、血脂轻微异常)、轻中度脂肪肝患者,且能接受规律饮食的人。执行时需注意:

l  进食窗口固定(如早9点-晚5点),避免暴饮暴食

l  保证蛋白质摄入(鸡蛋、瘦肉),防止肌肉流失

l  禁睡前2小时进食,给肝脏充足修复时间

北大研究颠覆认知!每天14小时不吃饭成“护肝密码”?年轻人沸腾了 - 天天要闻

适合选择倍清肝的场景:

✓无法坚持规律禁食的上班族(如频繁加班、早餐不定时)

✓需辅助调理的脂肪肝患者(配合运动+饮食控制)

✓饮酒前后“救急”(核心成分akk001可减轻酒精对肝脏的突击损伤)

同时警惕两大误区:

❌禁食≠绝食,每天必须保证1500-2000大卡摄入,避免过度饥饿导致代谢紊乱

❌护肝产品≠特效药,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必须优先接受规范治疗,科技仅作辅助

最好的护肝药,其实是改变‘爆肝’的生活方式,要知道肝脏健康,三分靠“补”,七分靠“养”。限时进食法虽好,但规律作息、减少熬夜才是根本,正如一位网友感慨:“护肝片救不了长期作死,科学养生才是王道。”

资料来源:学术经纬、时光派健康抗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中国军网记者 刘桂萍在某科研设施制安现场,一个清瘦的身影在科研一线忙碌穿梭。冬天,厂房如冰窖般寒冷异常;夏天,空间里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检查一圈下来衣衫尽湿。从百吨部件再到细小焊缝
43度地表70度以上,为何今年热得这么快?分析:三大原因促成极端高温 - 天天要闻

43度地表70度以上,为何今年热得这么快?分析:三大原因促成极端高温

一、北方极端热浪再扩展,局部气温冲上43度5月20日,北方多地继续被强烈高温笼罩,高温范围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进一步扩大,热浪甚至延伸到渤海南岸以及京津冀中南部地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当日下午14时,河南林州气温已经飙升至41.6℃,继续稳居全国高温榜首位。而在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山西等地,最高气温也普遍...
HER2 ADC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 天天要闻

HER2 ADC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创新药的“内卷”,已有目共睹,即便是有着较高准入门槛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同样如此,其中HER2靶点因在多瘤种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预后紧密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靶点布局中位居首位,竞争最为激烈。
珍稀“雪山精灵”首现蜂桶寨 生态家园再添灵动画卷 - 天天要闻

珍稀“雪山精灵”首现蜂桶寨 生态家园再添灵动画卷

【来源:宝兴县融媒体中心】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片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在园草坡区域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马鸡的活动画面。这一发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添新证。视频中,这只白马鸡身姿优雅。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你认为是哪三位? - 天天要闻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你认为是哪三位?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是哪三位?在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漫长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巨人的贡献如同三座巍峨的高峰,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框架。阿基米德、伽利略·伽利雷和艾萨克·牛顿,这三位跨越两千年的思想者,分别以其革命性的科学观念和开创性的理论成
恐龙灭绝VS地震逃生:一堂精彩的跨物种防灾课 - 天天要闻

恐龙灭绝VS地震逃生:一堂精彩的跨物种防灾课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姜金柯 于雅晴/文图当史前霸主遇上现代防灾黑科技,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中原区澜景小学明慧厅内上演了一场穿越亿年的“生存对话”——学生们跟着霸王龙的足迹,揭开地球灾难的密码,更在恐龙的“注视”下演练地震逃生
北斗挑战美国GPS全球地位?中方: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 天天要闻

北斗挑战美国GPS全球地位?中方: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2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5月18日,《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北京发布,其中提及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特别是北斗系统发展迅速。此前有国外媒体评论称,北斗系统正挑战美国GPS系统的全球地位。发言人有何评论?毛宁:北斗系...
铁路“蜘蛛人”遍织山体防护网 - 天天要闻

铁路“蜘蛛人”遍织山体防护网

通讯员 王光辉 黄贵彬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火红的太阳直射大地,铁路“蜘蛛人”走进关山脚下,在山体上铺设和修护主动防护网,避免碎石、浮石跌落在铁轨上……进入5月中下旬,随着北方洪涝灾害风险增高,包兰、兰新、兰青铁路沿线也进入新的防汛防洪期。兰州铁路局兰州西工务段聚焦防洪新要求新变化,修订完善防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