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钱学森”们大量归国,美国送上神助攻!

2025年01月24日23:32:08 科学 1768

一批有望成为新时期“钱学森”“李四光”级别的华裔科学家已经或正在离开美国,回到中国的科研和教学一线,组建实验室,大幅提高中国大学理工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美国政府偏执的政策和由此形成的相关科研领域越来越多疑的氛围,为中国赢回这些宝贵人才做了神助攻。

未来的“钱学森”们大量归国,美国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闻

▲1月21日,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陈婧归国情况。文章写道,回归清华,她以“学术界+工业界”双重视角,助力国内计算经济领域发展,探索计算理论、区块链、算法博弈论的广阔未来。

最新离开美国归国的是屡获殊荣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区块链专家陈婧,目前她已在清华大学任教。在美国埃默里大学任教近13年的生物统计学者胡懿娟今年也已回到北京大学任全职教授。2024年7月,顶尖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已经回到中国组建实验室,此前他曾受到美国政府的调查。去年9月,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华裔科学家王中林结束了在美国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回到中国开展纳米科学和技术的相关研究。

这样的例子越来越让中国科学界和整个社会欣喜,尤其重要的是,它在形成一股潮流,一发而不可收。导致这股潮流涌现的直接原因当然是美国始于2018年的“中国行动计划”,即对所谓“受中国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员”展开调查,以国家安全为名大搞种族歧视,造成了一系列冤假错案。中美关系紧张导致了美国政府、尤其是情报界对在美华人的整体怀疑,FBI前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指控“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表面上是开展学术研究,但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更多机密情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更是说出“美国需要中国留学生学习人文学科,需要印度留学生学习科学”这样的话语。

未来的“钱学森”们大量归国,美国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闻

▲2024年6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在一次智库活动中公开表示,美国应欢迎更多印度学生进入理工科领域,而对于中国学生则应限制其学习涉及技术和科学的学科。

阻止中国留学生接近最先进学科也就罢了,美国政府的大规模审查还直接波及到大部分在美尖端科技领域从事研究的华裔科学家,那些人本已常年在美生活,都有绿卡,甚至有的已经加入美国籍。但是就因为他们与中国的血缘关系,遭到了另眼看待,掉入美国政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怀疑圈。华裔科学家陶丰是原堪萨斯大学终身副教授,也是“中国行动计划”首位受害者,2023年美国司法部因“证据不足”撤销了陶丰的全部罪名,但他失去了终身教授的教职,工作和家庭已经全毁了。

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认为,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科学家表现出严重歧视,这些科学家除了离开美国已经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最佳工作状态。他同时指出,这种人才外流对美国来说是不幸的,因为这将会削弱其自身的研究能力。丘成桐目前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未来的“钱学森”们大量归国,美国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闻

▲去年7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SCCEI)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离开美国的在华出生科学家人数正逐渐增加,从2010年的900人上升到2021年的2621人。

丘成桐说的没错,这样的氛围形成了一个美国排斥华裔科学家的恶性循环,触及的科学家水平越来越高,结果就是回到中国国内的那些科学家受到更大的重用,留在美国的科学家受到更重怀疑,这已是一个无法停止的“多米诺骨牌式”式变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2023年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行动计划”展开了数年调查之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

大量华裔科学家选择回到中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已经不再是钱学森那一代人回国的时候了。中国的综合科技研发实力以及经济实力已经处在世界很高的水平上,我们的制造业有着全世界最齐全的部门和产业链,中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已经能够支持在任何尖端领域朝着世界顶级水平开展探索和冲刺。中美差距比较大的一块是半导体,但即使在这个领域,中国的突破潜能也非常雄厚,令美国和其盟友掌握关键技术的机构无不忧心忡忡。可以这么说,中国相对落后的领域正是归国科学家们大展宏图,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奋斗场。2024年5月,中国科学家段路明及其团队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被视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竞争中的里程碑。段路明教授是在2018年从美国归国的。

未来的“钱学森”们大量归国,美国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闻

▲2024年

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带领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该成果研究论文在《自然》官网在线发表,被《自然》审稿人称为“量子模拟领域的巨大进步”“值得关注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才俊留学美国,他们中的很多人留在了那里,成就了科研的辉煌,国内因此常有顶尖青年学子流失到美国的叹息。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几代留学生的大量精华现在突然以意外的方式朝着祖国回归。而且完全可以说,这样的回归比他们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只有短暂研究经历就回到国内带回来的科研价值显然更高,他们有了更多报效国家经验和智慧积累。

最后老胡想说,对中国科学界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人才招纳大机遇,它是伴随中国崛起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汇合,我们一定要用好这批从美国回来的英才啊!要真的让他们成为当代的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朱光亚华罗庚钱三强,千万不要让国内的一些形式主义入侵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对他们要真正给予信任,为他们提供在科研上放手一搏的各种条件。另外,也要在物质和薪资待遇上对得起他们做出的贡献。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回国回对了”,让仍然在美国有所犹豫的高水平华裔科学家产生羡慕。这个时代的科学家归国故事应当不仅是乐观向上的,而且是硕果累累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