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巴克利奖获得者薛其坤:没睡觉的时候基本都在工作

2023年10月28日20:32:10 科学 1960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接到这个消息还是非常激动的。”10月25日晚,被问及得知获巴克利奖时的心情,回到清华园薛其坤笑着答道。

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2024年度的巴克利奖——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这是该奖自1953年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中国首位巴克利奖获得者薛其坤:没睡觉的时候基本都在工作 - 天天要闻

薛其坤在实验室。清华大学 图

面对这一荣誉,薛其坤表示,作为一名物理学工作者,能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高度认可,他非常自豪、非常高兴——因为没有辜负党和国家、人民对他的支持和期望。他谦虚地表示,这一荣誉属于团队中的每一位研究者,更属于国家。

在清华理科楼物理系三楼的报告厅里,薛其坤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科研体会,以及他对科研创新、高等教育发展、人才评价等方面的看法。

身为校长,薛其坤既要做好行政性事务;也要关注团队的研究情况。他坦言,他现在的睡眠质量不太好,有时睡2个小时就醒了,“如果能自我夸奖一下的话,我是只要不睡觉的时候,基本上都在搞工作。”

谈到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话题时,薛其坤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人才,往往是以文章、专利等标准去衡量。如何做到科学的评价,使学者不是基于评价做科研、去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做科学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

巴克利奖于1953年首次授奖,此后每年颁发一次,通常授予一人,但也可以由多人共享。该奖旨在表彰和鼓励领域内的杰出理论或实验贡献,评选标准强调必须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的贡献。

薛其坤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成为巴克利奖授奖70年以来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

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世界首次”。该成果于2013年3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中国首位巴克利奖获得者薛其坤:没睡觉的时候基本都在工作 - 天天要闻

薛其坤(前排左二)与团队成员。清华大学 图

这一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重要物理现象,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是世界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为后续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引领了新的方向。

10月25日晚,薛其坤回到清华园,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薛其坤介绍,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正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相关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他表示,在国际凝聚态物理界,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是大家很关注的,中国的研究团队基本上处于世界前沿,他为此感到自豪。

谈到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具备何种科学精神时,薛其坤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很多,它是从事科学工作中,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形成的一种职业性、理念性、灵魂性的东西。做科学工作,最重要的可能是实事求是。

“因为我们是在探索自然界中一些基本规律,要想揭开自然界的奥妙、理解自然界、认识自然界,本质上就是必须要实事求是,在具体科研工作中一定不能打折扣。”薛其坤强调,做科研要尊重数据,遵守实事求是原则

同时,他还强调,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条路。因为科学研究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要想真正解决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奋斗的准备。

“如果我想把一个实验做得非常完美的话,可能花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可能会通宵工作,也可能会做一些异于常人的‘作战’。”薛其坤说,这种追求极致、踏实艰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对真正做好高质量科学工作是比较重要的。

“我没在睡觉的时候基本都在搞工作”

在此次获得国际大奖之前,薛其坤就因其传奇经历、异于常人的勤奋以及做出的成就,受到大众关注。

1962年出生的薛其坤是同事眼中的“7-11教授”——长期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他在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但也曾经历过三战考研、七年读研的坎坷。

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薛其坤说,不管谈到他的人生历程的顺利也好、逆袭也好,又或是能坐冷板凳也好、可以长期坚持也好,都是基于信念。信念很重要,不管是作为科学家,还是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有信念。这个信念可以是报效祖国的信念,也可以是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挫折,经受住考验。

谈到考研,薛其坤对备考学子们给出了建议:“既然你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可能一次就成功,也可能是两次,要把这种美好追求变成自己的信仰,一直努力下去。另外,不要太紧张,用平和的心态积极准备考试,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取得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成绩。”

被问及“7-11教授”话题时,薛其坤说,科研工作有必要的攻关过程,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好,自然就可能会导致通宵“作战”,也可能会长期进行超负荷的工作。

2020年11月起,薛其坤开始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薛其坤坦言,肩负校长重任,他现在的工作比以前更复杂、更困难,既要做好作为校长的分内之事;也要关注团队的研究方向,确保研究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在这种情况下,我现在的睡眠质量不太好,有时睡2个小时就醒了,基本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开始看东西。”他笑称,“如果能自我夸奖一下的话,我是只要不睡觉的时候,基本上都在搞工作。”

“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正确公正客观地评价”

身为大学校长,薛其坤还分享了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

当前,我国已经建设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薛其坤认为,在新发展阶段,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或者说要集中发力的地方),是要集中精力去建设一批顶尖的一流大学和一流的学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趋同化发展。

他指出,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也不小,但真正体现其国家实力的是若干所世界顶尖大学。

“我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基础上,应集中精力对一批高校提供支持,使之在教师队伍、教学培养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心无旁骛地朝着世界顶尖大学发展。目前教育部门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推进。”薛其坤说。

关于评价体系,薛其坤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人才,往往是以文章、专利等标准去衡量。他认为,评价需要更科学,应该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

“如何做到科学的评价,使学者不是基于评价做科研、去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薛其坤表示,”回归到以价值引领、思想引领,而不以评价导向去做科研、去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他透露,南方科技大学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做评价改革,目前数学学科领域正在制定一些新举措,希望未来能做到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人才,包括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客观评价。

对于当下备受重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薛其坤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要做好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的支持,以及环境氛围建设。大学之大在大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慢慢培养。同时,高科技时代,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往往需要有比较强的经济支撑。例如芯片研发,既需要非常高级的仪器设备,也需要经费支持。

薛其坤还谈到,高校中有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发挥这些人才的价值,集中做好有组织的科研,从而更好地去解决科技创新中亟须破解的“卡脖子”难题。

“解决‘卡脖子’问题往往需要团队作战,高校可以把不同院系在不同方向具备优势的老师、学生组合在一起,集中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薛其坤强调。

本期编辑 周鑫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限光年发布可信光语大模型 以灰盒可信技术深耕专业场景 - 天天要闻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限光年发布可信光语大模型 以灰盒可信技术深耕专业场景

图说:徐盈辉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光语垂直领域大模型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7月4日,可信大模型公司无限光年(INF)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可信光语大模型及其技术报告。可信光语大模型结合大语言模型与符号推理,有效解决幻觉问题,大幅增强模型可信度,赋能金融服务、医疗诊断等垂直领域,让生成式AI真正...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合合信息大模型“加速器”亮相 助力大模型学好“专业课” - 天天要闻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合合信息大模型“加速器”亮相 助力大模型学好“专业课”

图说:合合信息展台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7月4日至7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现阶段,“百模大战”现象背后的中国大模型发展前景与堵点仍然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帮助大模型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准航向,在数据的荒漠中找到高质量的“水源”?合合信息在本次大会上展示了大模型“加速器”解决方案。据了解,在...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热辣滚烫” 顶天技术与立地应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天天要闻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热辣滚烫” 顶天技术与立地应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图说: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主论坛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大模型,无疑是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宠儿”。目前上海已有34款大模型过审,产生了制造、金融等垂类领域应用。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落地徐汇,吸引近8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如果说去年大会,人们还在探讨要让技术“顶天”,要使...
惊心动魄!海上“大风车”下…… - 天天要闻

惊心动魄!海上“大风车”下……

‍我市建立全省首个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助力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莆海驭风 昨日上午,秀屿区石城北码头,一艘艘交通船、快艇、拖轮相继在海上集结,落户我市的4家风电龙头企业福建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福建省三川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度联合开展海上风电...
作为宇宙第一批星系,银河系内真的只有人类吗? - 天天要闻

作为宇宙第一批星系,银河系内真的只有人类吗?

作为太阳系的上级,银河系的演化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天文学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在分析了银河系中心区域25万颗老年恒星之后,目前认为银河系的年龄在130亿年左右,考虑到宇宙诞生也不过138亿年,所以银河系算是宇宙中第一批星系了。
美国学者:美中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沟通 - 天天要闻

美国学者:美中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沟通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薄雯雯 赖纨伶)在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3日主办的讲座上,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主席克利夫·库普坎(Cliff Kupchan)表示,美中两国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沟通。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在主持讲座时表示,推...
278万篇AI论文背后,中国研究者做出了哪些贡献? - 天天要闻

278万篇AI论文背后,中国研究者做出了哪些贡献?

AI 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联系客服,对面接起电话的大概率是 AI 客服,高考结束填志愿也有“AI 助手”协助择校,甚至还能用 AI 来让照片里的人动起来,让“麻瓜”们也能享受一把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AI 浪潮的背后,是那些潜心“造轮子”的研究开发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算法和技术,...
“今天下单,明天见李”,低空经济助力 “脆李航班”;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开幕 - 天天要闻

“今天下单,明天见李”,低空经济助力 “脆李航班”;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开幕

“今天下单,明天见李”,2024年“脆李航班”正式启动7月2日,21架货运无人机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起飞,抵达重庆巫山机场,将所载巫山脆李转运至中国邮政航空波音737全货机,标志着2024年“脆李航班”正式启动,并首次实现了“空空联运”。7月2日,货运无人机在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的脆李果园内转运巫山脆李。巴渝特色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