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2023年06月21日22:59:03 科学 1590

神舟十五号飞船在结束长达半年的太空飞行任务,在本月初从中国空间站返回地球。而在返回地球之前,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神舟十六号飞船的航天员在轨实现了交接、轮换,还在空间站内拍下了合影,他们的“全家福”公布出来以后,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因为航天员面部看起来很浮肿,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太空飞行期间,航天员的伙食很好,所以航天员长胖了吗?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通过航天员出征太空前的照片与执行飞行任务期间的照片进行对比,我们的确可以看得到航天员的面部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一些航天员看起来甚至好像变了一个人那样,因为在太空时他们的面部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浮肿状况。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航天员的伙食太好了,而是因为长时间在失重的状态下,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部变得浮肿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飞船、空间站的运行高度大概是在距离地面大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在环绕地球飞行时,这些空间站、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达到或者接近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正是由于这么快的飞行速度,飞船、空间站能够保持惯性飞行而不会马上掉下来。也正是由于达到这样的速度,所以飞船、空间站内就属于失重的状态,在飞船、空间站内生活、工作的航天员就像不受重力那样漂浮起来,包括在空间站内的一切物体都是如此。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虽然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可以轻轻松松就搬动很重的物体,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说失重状态下,航天员的生活、工作都会受到诸多的影响。例如拧螺丝在地面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在外太空可能就比较困难;再例如喝水在地面也是非常简单,但在外太空就没那么容易了。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最重要的是,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的身体不得不发生变化。在地面,我们会受到重力,所以我们的肌肉、骨骼时时刻刻都在对抗着重力,但是在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时,我们失去了重力的束缚,这时候我们的身体骨骼、肌肉就不再需要对抗重力,长时间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可能会出现骨质流失等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地面我们受到重力,所以脊柱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压缩椎间盘,但是在进入太空后失去了重力的作用,我们身体就会变“长”,也就是在外太空我们的身高要比在地面略高一些。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我们的身体水分占比比较高,超过60%的体重都是水,其中心脏、大脑的含水量高达73%。在地面受到重力的原因,我们的体液会自然流向下肢,所以我们的头部体液并不会很多,但是在外太空失重的环境下,体液就没法自然流向下肢了,整个身体的体液都会重新分配,这时候,我们头部的体液就比在地面时更多,于是看起来航天员的面部就像长胖、浮肿了。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在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返回地球时,航天员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力再适应”,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系统都需要重新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包括前庭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平衡功能、肌肉的协调性等。所以当航天员返回地球时,都需要地面工作人员打开舱门,协助他们出舱。航天员在出舱以后,也是被工作人员抬着走,或者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面休息,随后还会进行为期大约半年的恢复训练,慢慢恢复身体机能,等到身体恢复正常以后就会开始参加训练。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推进发动机在轨“换气”。

神舟十六号飞船的航天员乘组现在已经在轨飞行半个多月了,在过去这段时间内,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内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出舱、完成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完成在轨安装任务等。

空间站航天员“全家福”公布:航天员面部浮肿,到底是什么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推进系统也就是电推进发动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氙气等惰性气体转化为带电离子,然后再将这些离子加速、喷出以产生推进力,来完成空间站的姿态控制、轨道修正和轨道维持等任务。这次我们的空间站采用“换气”,而不是“补气”的方式来进行氙气的补充,是电推进系统在载人航天领域的首秀,这对于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来说非常这样,大大延长了空间站电推进系统的使用寿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 天天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齐平,再到超越人类,我们该如何自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向在座的听众们抛出这一问题。这是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礼堂举办的“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关系——从初始到对未来的期许”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现场,陈虔为西红门镇政府近百位公务员带来一场融合AI技术解析与...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 天天要闻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7月2日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请10名产业教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大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在会上介绍,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将依托武大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 天天要闻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作者:黄莺2025年7月1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专利池管理机构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视频分发专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专利池的首个进展——首批被许可方和许可方名单,其中字节跳动、快手和腾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 天天要闻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什么项目值得争论7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 天天要闻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原标题: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进发(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次卸货任务中,承担人员转运任务的“雪鹰301”直升机正在降落“雪龙2”号艉甲板。科考队员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摇钻。科考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