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雅睿生物能否体面的走下去?
作者|胜马财经 杨一帆
编辑|欧阳文
伴随着国内疫情的持续,新冠病毒检测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更有公司由此开启上市计划。
近日,国产分子诊断设备供应商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睿生物”)向创业板递交了招股书。
疫情期间,具有高敏感度、特异性及便利性等特点的PCR检测技术成为了新冠疫情期间的主流诊断技术并得到广泛运用,雅睿生物的业绩也因此大幅提升。
但胜马财经在查阅公司的招股书后发现,抛去疫情的因素,公司的产品较为单一,研发实力也并不突出,未来的业绩增长并无太多想象空间。而对于IPO募集资金的利用,似乎也尚不能说服市场。
业绩高增长或难维持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主营产品为多种型号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该仪器主要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测环节,包括感染性疾病检测、肿瘤筛查、遗传筛查、食品安全检测、基础医学研究以及疫情防控领域。
2019年,雅睿生物的营业收入为8044.29万元,而2020年该数字暴涨446.64%达到4.4亿元,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疫情相关检测需求大幅增长所致。
2021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旧分别达到了7.41亿元和4.34亿元;同一时期,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022.47万元、1.9亿元、2.79亿元、2.11亿元。
具体来看,雅睿生物每季度收入受新冠疫情控制情况而波动。比如,2021年第二季度,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公司收入也随之减少,2021年Q2销售收入仅占全年总收入的5.84%,而2019年和2020年同期收入占比分别为41.93%和20.49%。
可见,一旦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疫情政策有所放松,公司的业绩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除此之外,当前雅睿生物的业务结构十分单一,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的主营产品——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在各期所创造的收入分别为0.79亿元、4.3亿元、7.37亿元和 4.3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8.75%、97.73%、99.46%和99.54%,占比较高,均超过97%。
而除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外,其他主营产品在各期创造的收入分别为78.47万元、428.93万元、139.72万元和166.4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0.98%、0.99%、0.19%和0.38%。可见,公司目前尚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支撑业绩。
9月25日晚,胜马财经就上述问题向雅睿生物询问,未来是否有计划向其他业务拓展?但截至发稿,公司方并未回复。
研发费用存疑
对于即将上市的公司而言,尽管当前的业绩存在变动,但如果公司的技术实力扎实,市场和投资者也会愿意买单。
但从数据上看,近两年里,雅睿生物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和其业绩增速却并不匹配。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研发投入费用分别为1080.29万元、2328.36万元、4474.68万元以及1458.51万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3.43%、5.29%、6.04%以及3.36%。
可见,公司的费用投入金额虽然在逐年上升,但占比却有所下降,足以证明公司对研发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对于研发费用率的下降,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19年研发费用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彼时销售规模较小,而公司的研发投入较多;2022年1-3月,公司研发费用率降低,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增幅大于研发费用增幅。
胜马财经还发现,雅睿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主要由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委托研发费用和折旧摊销费服务费等构成。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材料费、委托研发费用和占比均有所缩减,同期的服务费却大幅增加,达到了218.3万元,占比为14.97%,其金额甚至超过了2020年全年。而对于这一点,公司并未在招股书中做出解释。
此外,对比之江生物、硕世生物、仁度生物等同类企业,雅睿生物在报告期的各年内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其算数平均值。
募集资金用途合理性存疑
据了解,雅睿生物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7.5亿元,其中,有6.8亿元将用于分子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招股书显示,雅睿生物分子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项目规划建设期为2.5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分子诊断设备产能6720台/年。但以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来看,报告期内其产能利用率均已饱和。
此外,该项目在两年后才会建成,一旦新冠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发生调整、各地区核酸检测能力能够满足需求,公司恐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另外,雅睿生物打算将0.7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但事实上,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并不算紧张。2019年,其现金流净额为2209.25万元,2020年,该数字达到1.6亿元,2021年其现金流净额为1.89亿元,而今年一季度,该数字达到了2.54亿元,远超过净利润。
而在此之前,公司还曾进行过大手笔分红。根据2020年11月27日的《关于股利分配方案》,公司决定将6800万元分配给股东,各股东按出资比例享受分红所得,该分红约占当年净利润的36%。当时,公司实际控制人聂晶、WU YUAN MIN(吴元民)、NIE EILEEN XIAO FENG(聂小峰)合计控制公司77.79%的股权,三人合计可以获得分红约5290万元。
综上,在账目资金充足、股东大笔分钱、产能利用率充足的情况下,公司的融资理由是否充分,或许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